NTMuseum

Month: 2020-08

文章ID 時間 like comment 內容
10157127055831193 2020-08-31 17:25 358 2 #與大海博命的畫家們 大航海時代西方人的航線遍布全球,除了商業貿易,也在各地進行了許多自然史方面的探索。非洲、亞洲、大洋洲、美洲,所到之處都是歐洲人未曾見過的影象。從歐洲起航的調查船上,不止是博物學家,一些繪圖家也親自參與了航程。 例如此圖的繪圖家費迪南德.鮑爾,受人聘僱的職業繪圖家,到海外「出差」,還面對風浪、疾病、海盜等威脅,帶著滿身抱負與責任踏上航程。費迪南德.鮑爾曾經參與英國HMS Investigator船隊在1801-1805的航程,環繞澳洲,繪製了一系列澳洲的動、植物。他的許多畫作目前收藏在英國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 圖說:鴨嘴獸/費迪南德.鮑爾 繪 圖片提供: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NTM #臺博館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10157127032496193 2020-08-31 11:00 275 1 【頷垂豆】 芳名“頷垂豆”,是遍佈全臺低海拔山區的常綠喬木,它的個頭可大可小,端看生長的環境而定。頭一次認識它時,其種子從開裂的果莢懸垂而下。頷垂豆的葉子結構是二回羽狀複葉,豆莢在開裂前,會形成圓圈圈,但是開裂後頷垂豆種子會懸垂,還會迎風擺盪。 圖片拍攝日期:20200813
圖文來源:鄭元春提供 ■鄭元春老師簡介:… 更多 鄭元春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退休後,專心致力於通俗植物著作之創作與推廣,並於社區大學任教推廣通俗植物。相關植物著作達數十冊,重要著作包括《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鑒》以及《植物Q&A》等書。 #NTM #臺博館 #植物 #頷垂豆 #鄭元春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7124658416193 2020-08-30 11:00 449 0 #欄 線條優美的樓梯扶手,還有精緻的裝飾。 2007年臺博館百年建築攝影比賽得獎作品 優選 蘇錦昌-欄 #NTM #臺博館
10157124626251193 2020-08-29 18:00 144 0 🚌 來自未來的信!時空旅人奇遇記 🚌
 
還沒有體驗過臺博館專屬的「#行動數位博物館」接駁車嗎?
快搭上 #成功號 來周遊臺博四館吧!
 
國立臺灣博物館為傳承國家文化記憶,及配合鐵道部園區開館契機,打造了一臺兼具交通接駁及數位互動體驗的行動博物館專車,打破博物館有形的界線,主動邀請大眾走進博物館。
 
藉由時下最夯的👉🏻AR技術及LBS即時定位服務,以「#五感… 更多」作為互動主軸,包含「視感、觸感、聽感、科技感和歷史感」,打造一場獨特的AR歷史之旅。透過虛實整合古今發展情境,有效串聯臺博系統各館舍,同時加入舊臺北城的街景介紹,藉由歷史景象重建,勾起民眾對於在地的記憶,讓民眾彷彿回到過去,賦予接駁巴士更深的歷史意涵。
 
旅途結束後亦有富含趣味性的體驗活動,只要完成時空旅人任務,就可以獲得臺博館限定的AR魔法卡✨,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等你來體驗,快來與虎寶和未來館長一起進入一趟豐富的時空之旅吧!
 
💕 預約很簡單:
Step1.|於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鐵道部園區任一展館購票,皆可憑當日有效票券,至服務台索取預約小卡進行預約,免費搭乘。
Step2.|掃描小卡上的 QRcode 進入預約系統,填選資料及乘車地點,即完成預約。
Step3.|預約完成後,找到各館的時空傳送門,還可以印製屬於自己的「成功號通行證」,獲得與臺博吉祥物「虎寶」🐯的合照哦。就讓我們踏上臺博時空之旅吧!
 
✨貼心小備註:使用悠遊卡入場,或是未攜帶手機的民眾,可至現場候位登記哦!
 
別忘了活動時間很重要!
即日起至2020/10/31(每週一停駛)
搭乘地點:鐵道部園區、南門館、臺博館本館
搭乘班次:依各站點時刻表及現場狀況為主
 
📍更多活動內容詳見官網:
https://reurl.cc/9EdKyd
10157122951911193 2020-08-29 15:00 190 0 【NTM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網路故事連載】
 
「真想到這座土地的野外去實地看看,和他們一起冒險...🏞」
 
不知不覺旅程和故事即將來到30集✨
在過程中,你是否也和我們🐯一樣,
對臺灣的植物多樣性有更多的認識?
某個瞬間也想去親自看看這些植物的真實樣貌?
或不經意地相遇,發現自己也認得出來或能介紹給同行的夥伴而感到高興呢?
 … 更多
還沒有看過連載故事的朋友沒關係!
我們已經幫你整理好過去29集的故事!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同踏上野外踏查的旅程,
成為現代的博物學家🕵️‍♀️
 
第一回 密毛魔芋 https://reurl.cc/rlGW1E
第二回 臺灣魔芋 https://reurl.cc/4ge93V
第三回 臺灣萍蓬草 https://reurl.cc/M75EV3
第四回 鵝掌藤 https://reurl.cc/gLNmp
第五回 艷紅鹿子百合 https://reurl.cc/jdZ01L
第六回 真花?假花?https://reurl.cc/0z0NXM
第七回 北岬岩上花 https://reurl.cc/EKldGg
第八回 找尋植物區系的隱形界線 https://reurl.cc/b68p7l
第九回 海草初探 https://reurl.cc/A1mZd8
第十回 天池裡的驚奇 https://reurl.cc/yyDGeE… 更多
10157117556816193 2020-08-29 11:00 148 0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摸索遊戲規則 #內山原住民新舞台 當邊區原住民面對外來族群時,單一的秩序準則就不再適用了,也不得不在複雜的新框架中扮演更多的角色,而重新摸索遊戲規則,與其初相會的漢族社會則以「儀禮」及穩定的「親善關係」為逐漸化解彼此文化差異的入手棋,先透過穿梭原漢之間的原住民中間人或代表人熟悉這種新遊戲規則,再圖循序漸進。換件外衣、讀三字經、解遊戲規則門道,都刻畫了內山原住民在原漢彼此摸索的新世界中粉墨登場的不同角色。 ※本展所用「山居原住民」、「內山原住民」稱謂,均為反映所涉年代的歷史樣貌,不涉文化價值判斷。 #點圖進去看內容 #NTM #臺博館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10157124024711193 2020-08-29 08:48 303 6 《夢幻古圖-古今地名對照》 《夢幻古圖-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特展明天(8/30)展出最後一天。在《康熙臺灣輿圖》中標示了許多地名及位置,經過中研院臺史所翁佳音老師考證判讀,在《夢幻古圖-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特展發表古今地名對照,其中可發現有些地名沿用至今,仍是現今使用的行政區域名稱;而許多地名雖已不再使用,也許還可以在居住環境中發現這些自古拓墾開發的線索,從中追索古時聚落分布、發展的樣貌。… 更多 展覽期間,有位觀眾分享,他的老家在澎湖馬公,即使現在到了臺灣本島生活,每年清明時節,還是會回去掃墓。老家地點位於馬公的西衛里,很容易就可以看見曬麵線的景象。每年回到澎湖時,順手帶著臺灣本島的名產送給澎湖親戚,而親戚們也回贈這位觀眾最喜歡的澎湖麵線。把握今、明兩天,再看一眼康熙臺灣輿圖,找找自己的家在什麼地方?地名是否有變化呢? #NTM #臺博館 #夢幻古圖 #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特展 #倒數兩天
10157122895726193 2020-08-28 21:41 118 1 【虎寶日記182】好好玩!蒸汽夢工廠出發!
 
來去坐小火車囉‧‧‧ 🚂🚂
 
最近虎寶在鐵道部園區總看到許多小小的身影👶🏻,帶著興奮又期待的神情,朝著唯一目標 #蒸汽夢工廠 奔去。
 
身為臺博館形象大使的虎寶🐯當然要來和大家分享這個精采又有趣的展覽,並提醒粉絲們很重要的參觀注意事項!
 
蒸氣夢工廠兒童常設展分為 #小火車展間 和 #大火車展間… 更多,希望孩童透過實際體驗、遊戲的方式,認識臺灣消失的歷史記憶,了解蒸汽火車從產製出現、運載貨物,到人行運輸是需要多少努力。
 
其中大火車展間是為6歲以上學童設計,可自由參觀✅;小火車展間是為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設計,為了使孩童都能安全體驗,並有好的參觀品質,有人數限制🚫,並採場次管理,虎寶先和大家說幾個重要的注意事項: 1.需事先於展間門口領取入場證,並依場次時間入場。
2.上午場次於9:30開始發放,下午場次於13:30開始發放,均數量發完為止。
3.每日6場次,每場次限20名兒童。
4.發放對象為親子家庭,不開放團體預約,依現場實際兒童人數發放入場證,每名兒童限領1張,不得代領。
 
✔️更多參觀資訊、場次時間請見: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37&request_locale=tw #事實總是殘酷的
#小火車乘載重量20公斤
#這機會不屬於虎寶
10157117445871193 2020-08-28 11:00 226 4 #布農族的竹製髮簪 此件布農族髮簪,除了具有整理長髮及美觀之外,亦可作為織時整理經線的功能。女子盛裝出席時,將頭巾包裏長髮或戴上額帶再插上髮簪。此件是將竹管削尖,一端墜飾部份以結有毛髮和紅色絨線製作而成。 來 #發現臺灣常設展 找找,這件由陳奇祿院士手繪的標本圖繪在哪裡可以看到呢? #NTM #臺博館 #發現臺彎常設展
10157119802071193 2020-08-27 18:50 195 3 AR擴增實境讓恐龍復活了🦕🦖
「臺博掌上博物館」擴增你對古生物的想像力✨
一起來臺博館古生物館探索AR博物館的奧秘吧!
由經濟部工業局支持,臺博館和宇萌數位科技及化石先生聯手推出「臺博掌上博物館」,全台博物館首創「AR… 更多 室內定位導覽系統」使館內古生物及化石展件「復活」了起來。除了以科技為博物館典藏加值外,更使博物館教育形式多元化,讓個人行動裝置成為專屬導覽員,也為博物館的教育推廣及觀眾服務注入新的活力。「臺博掌上博物館」以趣味性與知識性的方式能夠讓民眾們觀賞實體化石展件同時與復原的絕種生物互動,一窺古生物樣貌。館外10個 LBS地理定位 AR 集章活動、40個 AR 室內定位導覽,更「復活」了18個化石展件並還原2個中生代場景,將有不同檔期推出不同主題的AR互動體驗。
即日起至臺博館古生物館可使用手機下載marq+ App體驗「臺博掌上博物館」,詳情請至官網(https://www.ntm.gov.tw )教育活動頁面查詢。
先一起來欣賞「臺博掌上博物館」的宣傳影片😍
https://youtu.be/4C2cyRR-HY8 活動頁面: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0&request_locale=tw
10157117424566193 2020-08-27 11:00 447 5 #日製圖鑑 早在日本時期,就有許多人從事動物圖鑑的出版,包括堀川安市的《臺灣的蛇》、青木文一郎及田中亮的《臺灣產鼠類圖說》、平瀨與一郎的《貝千種》等等。這些書籍裡精細的繪圖,對於當時想認識野生動物的業餘人士來說提供了極大幫助。 圖說:本島產毒蛇。①赤尾青竹絲;②眼鏡蛇;③百步蛇;④龜殼花;⑤雨傘節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圖書館 #NTM #臺博館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10157117323821193 2020-08-26 12:45 52 1 你知道,逛博物館也能超有型嗎?
「型」動臺博館,挖掘意想不到的自己!😎😎 別急著走向下一題,你看完小彩蛋了嗎?🎁🎁
在留言底下標記你的好友,一起當個有「型」的人!
 
🤳活動資訊: |活動方式:
下載應用程式Instagram,掃描QR code或搜尋@taiwanmuseum(建議使用手機進行)。… 更多
點選開始所標記的帳號,根據題目選擇答案,點擊hashtag。
找出你是屬於哪型人! |活動時間:
8/26(三)中午12點半將會在Instagram臺博館官方帳號上發布(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museum/?hl=zh-tw )。 |活動對象:
不限! ! ! ! ! ! ! !
快找你的厝邊頭尾一起來🙋♀️🙋🙋♂📢️🏛
332826974505960 2020-08-24 13:25 139 0 🖌小小博物繪圖師🖌種子教師研營_教師回饋直播
 
《小小博物繪圖師》線上教育活動以臺博館南門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為主題,結合自然教育及美感教育兩大核心目標進行,提供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參與。活動結合AR科技,讓學童透過電腦螢幕觀看「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線上特展。藉由導覽影片、學習單探索答案、線上AR展覽技術,達到自然環境教育和增進觀察能力的教育目的。… 更多
《小小博物繪圖師》種子教師研營,以生物相關領域的教師為主角,由課程設計者山夢嫻和科學繪圖師林家蔚現身說法,提供國小教師們線上回饋。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55&request_locale=tw
10157110797866193 2020-08-23 20:00 127 0 倒數!【第十屆野望國際自然影展】暨觀影心得集章活動✨✨✨
        
最後8場,錯過機會就不再!
       
每年的暑假期間,臺博館都會與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合作,播映20部來自「綠色奧斯卡」英國Wildscreen影展的自然生態紀錄片,也於特定場次邀請專家學者舉辦映後座談。你可以透過觀賞不同的紀錄片,遨遊在世界上多采多姿的生態中,也可以看見拍攝紀錄片後的艱辛。
       … 更多
今年,臺博館更新增了一個特別的集點活動,邀請您觀賞兩部影片並於節目單後分享您的心得,即可至古生物館服務台兌換地球日公民科學家小徽章乙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哦❤️
       
徽章小故事:
適逢地球日50周年🌏,臺博館於4月舉辦了一系列的線上活動「地球50 有你一起」共襄盛舉,也與長虹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出兩款公民科學家徽章,期望藉由分享徽章,傳遞公民科學的概念,一起行動一起愛地球。
      
🎬野望影展暨集點活動詳情與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O1Wv5y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3樓簡報室
      
#NTM #臺博館 #野望影展 #觀影心得集點兌獎活動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公民科學課起來!#你是哪種公民科學家
323382182339286 2020-08-23 10:16 119 91 🎥 MurMur Museum 誰來臺博?
 🎶 用聲音開箱鐵道部園區 🎶
 
用聲音逛展覽第一次吧?!
讓我們一起跟著今年的暑期實習生,尋找鐵道部的聲音。
*記得開啟喇叭或戴上耳機🎧,也可以即時留言提醒主持人沒發現的秘密聲音喔。 
 
#一起探索鐵道部園區 
#臺博館的聲音
#MurMurMuseum #誰來臺博
10157108466991193 2020-08-23 09:17 373 1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近年來,臺彎歷史學、地理學、社會科學等面向的研究者,從打破族群界線,對臺灣內陸沿山與山區社會進行地域或區域結構的剖析。由不同素材和著重層面探討、發掘新的研究與社會議題。透過「多元族群的接觸與互動」概念架構,「原漢互動與相互認知」思考臺灣社的文化特色的重要面相。將對原住民與近代臺灣的聯結有更刻而具體的了解,非僅是某此模糊概念與印象的反覆「投射」。… 更多 展覽以館藏「岸裡大社文書」、〈恆春縣行札〉為核心素材,並融入歷史影像、文物與館外資料,以山居原住民為文化歷史脈絡為主角,試觀映於我們眼前的是什麼樣的光景。 #崇山之腳初相會 近代分佈內陸沿山的平埔族群、漢族群體和鄰接的內山原住民,與族群接觸區域的生活面貌,構成了所謂的「邊區社會」。在18-19世紀臺灣整體發展過程中,此區域各族群的相互關係是重要的文化歷史現象,也是臺灣完整風貌的一部份。想起邊區,不可避免浮現山居原住民的身影,因為「邊區」磺是原鄉世界的一部份。 「番界」似是分隔漢族與原住民的有形藩籬,但自崇山之腳蜿蜒而上的「邊區」多族群的往來互動卻如穿透這堵牆的大小不一的網眼,形成特殊的生活規則,這是一個呼吸韻律不一樣的動感世界。 圖說: 埔里社日月潭水番(邵族),Joseph steere攝,1873年(引自島田定知,1901,《日本名勝地誌:第拾貳編-臺灣之部》) 美國博物學及民族學者Joseph steere於1873年前來進行博物調查與採集,同年10月前往日月潭、埔里盆地一帶調查,而造訪了內山邵族、平埔族、泰雅族群部落。此為Joseph steere所見的日月潭邵族人與聚落景觀。 ※本展所用「山居原住民」、「內山原住民」稱謂,均為反映所涉年代的歷史樣貌,不涉文化價值判斷。 #NTM #臺博館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10157108755726193 2020-08-22 20:26 122 0 報名只到明天🔜 小小古生物導覽員培訓計畫
 
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原土銀展示館)自2010開館至今,已邁入第10年,其中又以古生物的恐龍化石🦖最為學童喜愛。
 
自2013年起,小小古生物導覽員培訓計畫已邁入第七年。隨著展館名稱的更迭,今年「小小古生物導覽員培訓計畫」即將改版為「#2020古生物代言人培訓計畫」。
 
除了野外挖化石、夜宿博物館的經典課程外,今年更加強了口語表達、肢體開發💃🕺… 更多的課程。讓國小4~6年級的學童,除了認識古生物的知識外,更以提升口語或身體表達的能力、培養面對人際關係的勇氣,以及如何運用身體說話的能力為目標。
 
培訓完將成為 #臺博館的代言人✨,於明年上半年至展場進行導覽服務。
 
▍活動報名時程資訊
8/10(一)~8/23(日)於本館活動頁面報名
8/30(日)面試
9/1(二)公布錄取名單
9/6(日)繳費截止
 
▍更多資訊請見官網連結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5&request_locale=tw
10157106277371193 2020-08-22 18:00 49 0 [ 公告 ] 109年8月23日(日)配合電腦機房系統維護作業,臺博館各館舍網路暫停服務。當日只提供現金購買門票,悠遊卡、信用卡、台灣Pay均暫停使用⚠️。 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334127944398862 2020-08-22 15:20 64 0 【座談直播ON】
#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 議 題📍
<現代建築在臺灣的發展>
<臺灣當代建築的歷史脈絡>
<高而潘建築作品的評介與影響>
     
👥 主持人 👥
李乾朗理事長(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更多 👥 與談人 👥
劉文岱(建築師)
黃模春(建築師)
黃健敏(建築師)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林一宏(國立臺灣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展覽時間|8/8-8/23 9:30-17:00(週一公休)
展期只到明天(8/23) ,快抓緊時間一起來欣賞臺灣建築之美吧!👀
--------------------------------
  
📍 活動詳情 📍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8&request_locale=tw
    
#展覽倒數 #講座直播間
#無法到場沒關係 #相揪一起看直播
10157106306766193 2020-08-22 14:00 75 0 🎥 MurMur Museum 誰來臺博?|FB直播預告
 
🎶 用聲音開箱鐵道部園區 🎶
 
我們印象中的美術館、博物館,是個讓人安靜欣賞作品、標本的空間。然而,博物館裡的聲音其實比想像的還多‧‧‧你注意過嗎?
 
本周日上午,我們邀請到高慕曦、伍立容擔任本次直播的外景主持人,從聽覺到視覺探索 #鐵道部園區 。
 
讓我們一起跟著年輕世代的學生尋找鐵道部的聲音,記得開啟喇叭或戴上耳機🎧… 更多,也可以即時留言提醒主持人沒發現的秘密聲音喔。
 
時間|8/23(日)上午10:30
 
#一起探索鐵道部園區 
#臺博館的聲音
#MurMurMuseum #誰來臺博
347654362942809 2020-08-22 13:46 99 4 【講座直播ON】
#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 主 題:高而潘建築師作品的社會性與時代性
📍 主講人:劉文岱建築師
        
--------------------------------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展覽時間|8/8-8/23 9:30-17:00(週一公休)
展期只到明天(8/23) ,快抓緊時間一起來欣賞臺灣建築之美吧!👀… 更多
--------------------------------
       
📍 活動詳情 📍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8&request_locale=tw
     
#展覽倒數 #講座直播間
#無法到場沒關係 #相揪一起看直播
10157106245716193 2020-08-21 20:24 224 0 【虎寶日記181】來去逛鐵道部園區 ✨
 
逛鐵道部園區,還有什麼必看的地方呢?
讓虎寶🐯介紹給你~不要錯過!
 
臺北市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因捷運松山線施工於2006年發現,古蹟本體包括地面上的 #石砌圍牆,及埋藏於地面下的 #石板道 等構造物,為劉銘傳推動洋務運動時期所建機器局相關建築。
_______ #清代石板道
 … 更多
為當時交通往來的道路,石板道位於機器局外側,與圍牆平行,由砂岩石條、卵石排列砌成,路面構造保留完整,是清代末期的都市道路建設重要見證。
 
石板鋪設的道路可避免泥濘與塵土飛揚,方便行人行走,也適合當時剛引進的人力車通行,如建昌街(今貴德街)、北門外街(今延平北路一段)、石坊街(今衡陽路)等。 #虎寶日記
#每週五上線
10157104014431193 2020-08-20 20:03 178 1 #繪自然珍稀動物主題日
#珍稀動物主題曲 🐋
 
今年盛夏,帶大家走進山海找尋珍稀動物,8/27起邀請11位熱血生態專家和科學繪圖師透過講堂、繪圖體驗探索另類的兩棲爬行、都市鳥類、海洋哺乳類、珍稀昆蟲、古生物、海洋生物等構造習性,思考人類在棲地變遷下,如何進一步維護生態平衡,與大自然重建連結,建立保育意識在大家心中!
 
8/27 14:00-17:00 《兩棲爬行狂想曲》🐍… 更多
由生態外景專家游崇瑋解密赤腹游蛇、食蛇龜等國內外兩棲動物面臨什麼危機?而我們又該如何身體力行保護生物多樣性!
 
線上報名|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00077 網路報名40位 現場報名10位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 古生物館3樓簡報室、南門館小白宮
注意事項|活動免費,但需購票入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有權視現場情況調整及更動規則。
 
#防疫新生活
#請全程配戴口罩
10157102122451193 2020-08-20 14:00 76 0 #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
#展覽倒數 #本週六講座FB同步直播 📣
   
臺博館舉辦《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挑選高而潘建築師1960年代至1990年代13件作品。
   … 更多
高而潘,1928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是臺灣二戰後所培養的第一代建築師。其建築作品,展現RC塑性特質的粗獷主義(Brutalism)特色,同時也帶出建築與都市公共空間的對話,以及與人群的互動連結,展現臺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展與成就。
           
-----------------------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展覽時間|8/8-8/23 9:30-17:00(週一公休)
展期只到本週日(8/23) ,快抓緊時間一起來欣賞臺灣建築之美吧!👀
-----------------------
    
📍 講座&座談 8/22(六) 14:00-16:00 📍
在大家的熱烈參與下,目前線上報名已額滿,現場開放10位報名。活動進行期間,也將於臺博FB同步直播,讓無法到場的朋友能一同聆聽。
             
👥1400-1500 講座
劉文岱建築師〈高而潘建築師作品的社會性與時代性〉 👥1500-1510
茶敘時間 👥1510-1600 座談
主持人:李乾朗理事長… 更多
10157103310991193 2020-08-20 09:07 108 0 【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高而潘就是身處在這新舊交替時代下受教育的建築師。繼承傳統,也勇於嘗試接受前衛的設計思潮。在他正式創業之前,曾在基泰工程司服務9年,基泰工程司的創辦人關頌聲先生,對建築的視野深深影響高而潘。後來有幸獲得關頌聲的推薦,1960年到日本東京參加世界設計會議,並到佐藤武夫與前川國男事務所學習。… 更多 整趟豐富的日本建築學習之旅,打下了高而潘的建築思想(如省立護專文教大樓)。1966年設計、1969年落成的新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就是一座極為關鍵的作品,不僅是建築師創業後的初期作品,也是台灣近代建築史上具里程碑意義的傑作。 ┃展期:即日起至8/23(週日) #小編很愛新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屋頂的曲線
#會連想到打高爾夫球的拋物線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小白宮 #高而潘 #高瞻遠矚 #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10157100000076193 2020-08-18 19:39 283 3 【 臺博館志工招募 】 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要招募志工了~
沒錯就是我們,臺.博.館!
 
坐落於城市裡的臺博館現有四個館舍,以 #本館 為起點,串連 #古生物館、#南門館 ,以及今年新開幕的 #鐵道部園區,配合各館舍建築的歷史脈絡,重新再利用與活化古蹟建築,見證臺灣自然史、產業史與近代人文歷史的發展,呈現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元化,傳遞博物館的內涵及能量。
 … 更多
歡迎真誠、熱忱、喜愛博物館、喜愛這塊土地、想為他人付出的您,一同加入我們的行列💕,體驗臺灣自然與文化的多元,成為博物館與大眾的橋樑,也為生活增添不一樣的樂趣,帶來新的可能性。
  ▎招募簡章與報名網址請見:
https://volweb.ntm.gov.tw/volunteer/volunForm.aspx
 
#歡迎加入臺博館大家庭
#邀請身邊的朋友一起來吧
10157097830851193 2020-08-18 11:00 115 0 《臺灣博物》季刊-第147期 專題徵稿
科學與藝術的對話🖌
 
科學與藝術之間有距離嗎?… 更多
直覺上科學給人理性、實證的感覺,藝術給人感性、感知的印象,然而兩者其實都是人類認知和描述世界的方式。舉凡數萬年前的史前遺跡壁畫,視覺藝術就被人類用來描繪自然,即便沒有文字,仍可藉由繪圖栩栩如生地重現所在、傳達所見,隨著當代藝術創作和科學展示內容與型態的多元化,跨域合作也更為緊密與重要,科學素材透過藝術的表現,突破本身的限制,讓原本龐雜的數據、困難的知識或敏感的議題,透過藝術詮釋與隱喻的轉化,增加觀者的感官經驗,啟發大眾對知識、議題的關注和興趣,拉近彼此的距離,而藝術有時也結合科學推陳出新,創新表現手法,以更多元、新穎的方式,傳達想要訴說的理念與價值,呈現自然資源與人類生活探索深度結合的面相。
 
《臺灣博物》季刊第147期以「#科學與藝術的對話」為主題,邀請大眾就研究領域及實務經驗共同分享與探討科學與藝術跨域合作的經驗。
 
▍截稿日期|2020年8月20日
▍來稿並通過審查,將於《臺灣博物》季刊第147期專題發表
▍來稿請寄至信箱|edutns@ntm.gov.tw
  
▍詳細活動辦法及投稿訊息|
https://www.ntm.gov.tw/information_276_115935.html
 
✨《臺灣博物》季刊是博物館針對普羅大眾出版的科普刊物,第一期於1982年(民國71年)發行,誠摯地邀請大眾投稿,豐富專題內容及面相。
10157097825016193 2020-08-17 19:59 117 1 🖌 繪自然生態野趣雜誌|精選作品人氣票選
 
▍配合臺博館南門館特展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臺博館於今年六月廣邀各界生態紀錄者,用繪圖呈現對自然的觀察。
 
感謝所有創作者投稿,歡迎大家細細欣賞二十幅精選作品,即日起至109/8/26選出最喜愛的一幅。人氣最高的作品將成為《線上生態野趣雜誌》封面🎉
 
▍《線上生態野趣雜誌》主題解鎖 ▸▹▹
📍都市自然探索印記:… 更多
都市巷弄街道中隱藏的生態樣貌或動植物的生長蹤跡,引發人類與自然共存的和諧或衝突關係。繪圖師們透過色彩與文字,記錄下日常生活中對於自然的觀察及省思。
 
📍野外山林中的秘境探險:
臺灣山林孕育豐富生物,創作者踏入群山萬豁找尋國內外獨特物種,繪畫記錄樣態多變的生物群像,並書寫探險時的心境挑戰。
 
📍海之國度的召喚:
海洋生物總是驚奇萬分超出想像,各種生態棲息、行為習性造就生物多樣性。繪圖師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下觀察時的心境感受、過程,以及物種特性。
 
📊投票連結:https://ntmecology.wixsite.com/mysite/blank-2
 
#臺博館 #NTM #繪自然 #DrawingNature
10157090492461193 2020-08-16 11:00 73 0 #淑芳老師說指枝藻 學名:Valoniopsis pachynema 藻體綠色,墊塊狀,圓柱形分枝質硬,偏生彎曲於一側或掌狀分枝,或同一平面傘房狀分枝,下部藻絲稍匍匐或纏繞,以分枝假根附著於基質上,或以吸著細胞固著他物上,常叢生成高約5~7公分之團塊。細胞內具有多核及網狀葉綠體。… 更多 具有同形世代交替,孢子體與配子體外觀相似。無性生殖時,由小枝細胞形成孢子囊母細胞,產生多個4條鞭毛的游孢子或不動厚璧孢子,每個孢子可萌芽產生一新個體。 生長在低潮線附近或亞潮帶1米深的礁岩上,成群叢生成墊狀。全年可見,為常見海藻。熱帶性海藻,廣佈琉球群島、臺灣、中國大陸(廣東、海南島、西沙群島)、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所羅門群島、夏威夷群島、印度洋(斯里蘭卡、南非、毛里求斯)等。在臺灣產於全臺各地海岸。 圖文授權/黃淑芳 ■黃淑芳老師簡介∣ 黃淑芳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研究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服務26年期間,共發表有關海藻之研究論文報告100多篇,其中有37種臺灣新記錄種,研究期間也為該館增加2,200多件海藻標本,其所著之《臺灣東北角海藻圖錄》曾榮獲圖書類金鼎獎、《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輯》也獲得「好書大家讀」圖書獎。 #NTM #臺博館 #植物 #海藻 #黃淑芳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7090483716193 2020-08-15 14:00 143 1 【8/16彎腰農夫市集 Bow to Land】 嗨! 8/16週日10-17時有彎腰市集,來南門館走走哦! 記得要要戴口罩、勤洗手、量額溫、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唷。 8/16農友名單 糖,來了
好好吃飯。八分飽
#Me棗居&穿龍老屋豆腐坊
巧耕食,友善田… 更多
Chimmuwa 手織品
平方家
苑裡掀海風
#馬里勿自然農園
甸峯生態茶園 Dian-Feng Natural Farming Tea Garden
輝要有機菜園
水賊林友善土地組合 Pirate Farmer Group
安安農場
日照有機農場
Bali 蔚荃自然農場
#梨博土 臺博館南門館: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圖文來源:彎腰農夫市集Facebook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臺博館 #南門館 彎腰農夫市集 Bow to Land
10156933671401193 2020-08-15 11:00 290 0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臺北廣播電臺(FM93.1)… 更多 《臺北晴天崗》節目主持人丹萱將在明天(8/16,週日)上午11點至中午12點與臺博館教育推廣組洪華憶、陳信鈞推廣助理介紹國立臺灣博物館的《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節目將提到此次展覽推出的目的,人類從博物畫到科學繪圖的歷程,科學繪圖與臺灣自然史發展的連結,科學繪圖在臺灣發展的過程與重要人物,還有當代科學繪圖師持續不斷自然探索和科學繪圖緊密相關現在進行式,以及一般大眾如何由淺入深認識科學繪圖?要如何產生興趣和著手投入?展覽還有哪些重點與有趣的互動和教育活動?歡迎按時收聽。 有關節目收聽方式:
■收音機即時收聽:FM93.1
■臺北廣播電臺:https://www.radio.gov.taipei/Default.aspx
■Hichannel 線上收聽(https://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id=208) #NTM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科學繪圖 臺北廣播電臺
10157090807706193 2020-08-14 20:56 199 0 【虎寶日記180】🚂 來去鐵道部|防空洞(戰時指揮中心)
 
現在有沒有對鐵道部園區內的古蹟建築比較熟悉了呢?
虎寶來為大家介紹最後一個園區內的國定古蹟~防空洞!
 
屬於 #國定古蹟 本體之一,始建於1943年太平洋戰爭時期,為因應美軍空襲的防空避難設施,鋼筋混凝土構造,原為鐘形外觀,1957年增建外圈結構及通風設備,外觀上成為特殊的尖錐形,8月20日竣工。
 … 更多
外壁通風換氣之窗扉為特殊潛望鏡形式,可防禦炸彈破片穿徹,為防止空襲、爆炸等特殊功能之用的防空洞💣,日治時期的開口設置厚重的鋼框木拉門,現對外的木拉門則是戰後新增牆體時所建。
 
整體建物因周邊植栽生長茂盛,導致潮濕而滿布青苔,只能在修復過程時,清洗青苔、檢視其損壞後,將外牆整修回原水泥粉光,內牆裝修亦依原貌復原,忠於原有構造型態,展現戰時指揮中心的特殊樣貌及氛圍。 由於內部空間特殊,目前尚在規劃未來參觀方式,但現在仍可透過外觀,一睹古蹟的風采喔!
 
#點進照片跟著虎寶來場時光旅行
10157090508036193 2020-08-14 16:09 210 3 AR擴增實境讓恐龍復活了🦕🦖 「臺博掌上博物館」擴增你對古生物的想像力✨ 一起來臺博館古生物館探索AR博物館的奧秘吧!
由經濟部工業局支持,臺博館和宇萌數位科技及化石先生聯手推出「臺博掌上博物館」,全台博物館首創「AR 室內定位導覽系統」使館內古生物及化石展件「復活」了起來。除了以科技為博物館典藏加值外,更使博物館教育形式多元化,讓個人行動裝置成為專屬導覽員,也為博物館的教育推廣及觀眾服務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 「臺博掌上博物館」以趣味性與知識性的方式能夠讓民眾們觀賞實體化石展件同時與復原的絕種生物互動,一窺古生物樣貌。館外10個 LBS地理定位 AR 集章活動、40個 AR 室內定位導覽,更「復活」了18個化石展件並還原2個中生代場景,將有不同檔期推出不同主題的AR互動體驗。
即日起至臺博館古生物館可使用手機下載marq+ App體驗「臺博掌上博物館」,詳情請至官網(https://www.ntm.gov.tw )教育活動頁面查詢。 先一起來欣賞「臺博掌上博物館」的宣傳影片😍
🔗https://youtu.be/4C2cyRR-HY8
🔗活動頁面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0&request_locale=tw
10157090277351193 2020-08-14 14:00 125 0 《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師紀錄片》 臺博館舉辦「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從臺灣現代建築史的發展脈絡來看,高而潘建築師是代表性的經典人物,除了是向前輩致敬,也是為了彰顯代表二戰後第一代建築專業者,在紛亂的時代洪流裡,意志堅定的突破各種現實的挑戰,在面對瞬變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局勢,始終憑藉著厚實的專業能力,穩定地貫徹自我理想的軌跡。藉由對臺灣現代建築史研究的逐步累積,從建築的視角展現臺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展與成就。 ┃展期:即日起至8/23(週日) #NTM #臺博館 #高而潘 #高瞻遠矚 #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10157088319766193 2020-08-14 11:00 146 0 #當代臺灣自然保育 現今臺灣的自然保育法令是1989年制定的《野生動物保育法》,此法對於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保護區的設置、飼養及利用管理有詳細規範,將野生動物依族群數量和保護等級分成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和其他應予保育三類。 臺灣藍鵲
學名Urocissa caerulea 又名長尾山娘,臺灣特有種,有著鮮豔的黃色虹膜與紅色的喙,黑色的頭頸部 加上深藍色的身體,配上黑白相間的長尾羽是其特色。雜食性,常見於中低海拔山區,常成群活動,領域性強。近年在靠山的都市綠地也可見到牠的身影,成為都市中令人驚艷的美景。 #NTM #臺博館 #發現臺彎常設展
10157088489951193 2020-08-13 18:45 559 5 NTM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第二十九回 小穀精草
 
相信不少人跟虎寶一樣,都喜歡看從大片綠油油到金黃的水田。那,大家是否曾注意過水田休耕後,田裡會出現甚麼嗎?
 
在各式各樣的水田裡,虎寶偏愛延山而築的水梯田,覺得它們盡顯老祖宗的生存智慧。而日文裡對水梯田的稱呼 — 千枚田 (せんまいだ),真的很傳神!
 … 更多
如今,隨著時代變遷,臺灣的水梯田越來越少見,恐怕只剩下東北角和花蓮沿海的豐濱,還有較大面積的水梯田耕作。幸運的是,臺博館就在臺北,東北角離虎寶還不算遠啊🐯!
 
不過,隊長最初對水梯田不是很感興趣。他說,小時候在高雄小港看得多,印象最深的就是水田裡抓也抓不完的福壽螺。耕作時,田裡除了稻子,甚麼也沒有;休耕期,為了恢復地力,種的不是田菁就是太陽麻,加上農人為節省除草時的成本,常大量使用除草劑,以致植物的多樣性很低。雖然就人文和地景角度,水梯田有其特殊性,但就植物來說,他很難想像東北角的水梯田會有什麼不同。只是拗不過虎寶的堅持,最終還是帶大家跑了幾趟東北角。在和農人伯伯打過招呼後,眾人小心翼翼地走在田畦上...
 
結果怎麼樣呢?隊長發現自己對臺灣的認知實在太淺薄了!當水梯田進入休耕期,那涵養著水的田土竟像吸飽了精氣,冒出無數的水草,種類繁多!其中有一種特別吸引虎寶的目光,好可愛啊💕!初長成時像一顆顆綠色海膽,隨後便朝水面挺出一枝枝螺旋狀,頂端還鑲了顆珍珠般的花序。隊長頓時感動地說不出話,沉默了好一陣子才告訴虎寶,你知道這是什麼嗎?這就是「穀精草」啊!
 … 更多
10157088004301193 2020-08-13 11:28 325 3 #文字看不懂 #那就看圖吧 提到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相信大多數人會先想到的是其建立的「二名法」。而有關二名法,在發現臺灣常設展也可以看到相關的介紹。 此外,其在《自然系統》裡,用花朵的雄蕊與雌蕊的數量和形態來分類植物。可是林奈沒有附上任何插圖,光看文字,對閱讀者而言,可能需要較多時間思考。 因為如此,德國查物學、昆蟲學家與植物繪圖家Georg Dionysius… 更多 Ehret(1708-1770)在1736畫了這張圖,就能讓閱讀者一眼了然看出林奈分類的24類植物的差別。 圖說:林奈的植物性別系統/Georg Dionysius Ehret繪 A、單雄蕊綱;
B、二雄蕊綱;
C、三雄蕊綱
D、四雄蕊綱;
E、五雄蕊綱;
F、六雄蕊綱;
G、七雄蕊綱;
H、八雄蕊綱;
I、九雄蕊綱;
K、十雄蕊綱;
L、十二雄蕊綱;
N、多雄蕊綱;
O、二強雄蕊綱;
P、四強雄蕊綱;
Q、單體雄蕊綱;
R、二體雄蕊綱;
S、多體雄蕊綱;
T、聚藥雄蕊綱;
U、合體雄蕊綱;
V、雌雄同株綱;
X、雌雄異株綱;
Y、雌雄雜株綱;
Z、隱花植物綱 #NTM #臺博館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10157086237316193 2020-08-12 17:00 381 0 【8/20轉型正義-臺灣原住民地名正名運動】 8/20(週四)將邀請臺灣文史研究者曹銘宗老師與大眾分享與帶領思考「轉型正義-臺灣原住民地名正名運動」這個議題。臺灣這個島嶼上有多元族群及多元文化,但是,從很多地名看來,卻無法呈現前述的特色。… 更多 臺灣的原住民1984年開啟「正名運動」,經歷過從山胞被正名為原住民的過程,族名、個人名字的正名與恢復,甚至是地名的正名。1988年嘉義縣「吳鳳鄉」正名「阿里山鄉」、1992年屏東縣「三地鄉」正名「三地門鄉」,以及2008年高雄縣「三民鄉」正名「那瑪夏鄉」,鄉內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村也恢復舊名,民族改「南沙魯」(Nangisalu)、民權改「瑪雅」(Maya)、民生改「達卡努瓦」(Takanua)。經過原住民長期的抗爭,才有現在的結果,但是,仍要繼續努力。 透過地名的正名,可以傳達土地背後的重要歷史與文化意涵,也才是真正讓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真正理解多元文化,和真正認識這塊土地,同時也加深族群與文化的認同感。立即去線上報名👉 https://reurl.cc/LdjEKe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曹銘宗──原住民地名的轉型正義 https://reurl.cc/R1nNZ6 轉型正義在台灣--以原住民正名運動為例 https://www.shs.edu.tw/works/essay/2009/03/2009033121491772.pdf #NTM #臺博館 #曹銘宗 #從前有個地方叫邊區 #臺博館藏清代古文書解碼特展
10157086136191193 2020-08-12 14:57 207 1 【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更多 高而潘建築師是臺灣在二戰後培養的第一代建築師,其身處戰前與戰後交接的大時代,受日文與中文兩種教育,既是衝突矛盾的時代,也是多元文化並存互補的時代。而其1960年代至1990年代的作品,見證臺灣現代建築忠實反映當代臺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展或成就。也是臺灣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重要轉變關鍵的三十多年。從其建築來看,顯示RC塑性特質的粗獷主義(Brutalism)特色,同時也帶出建築與都市公共空間的對話,以及與人群的互動連結。 在徐明松、劉文岱,《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中提到,柯比意(Le Corbusier)提出下列的疑問: 「建築師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
「道路在汽車時代有何不同?」
「地方文化的消失,家族與都市的變遷」
「新技術的破壞,道德、社會概念的轉變」
「我們時代特有的不安與存在」、「社會不安之於社會生活,將來如何應對?」
「古典,不是建築,僅是樣式」 以上的疑問不只是引發了高而潘對建築更進一步的思索,也讓大眾思考「現代性」是什麼,藉由高而潘建築師的這十三件作品,瞭解戰後臺灣建築走過現代主義道路的歷史見證。 ┃展期:即日起至8/23(週日)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小白宮 #高而潘 #高瞻遠矚 #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10157083792821193 2020-08-11 14:34 99 0 現代性工作坊 ◤ 現代不現代 ◢
 
👉 擴大報名資格 👈
 … 更多
國立臺灣博物館針對「現代性系列特展」,舉辦一日工作坊,主題為「現代不現代」,期望藉由工作坊的舉辦,引發群眾從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出發,思考物、人與現代的關係。物件可能來自家族世代傳承,或個人情感連結而具有意義。例如手機,近二十多年的變化與汰換,第一代手機或許已無用途,又或許進入了博物館成為「展品」,而手機並非僅是創新科技的證明,對擁有手機的人亦可能具有特殊意義記憶。
 
本工作坊即在探討物件與人的意義。由不同背景的成員組成策展小組「共作」,藉由工作坊共同提出初步策展構想。
 
工作坊包括演講與、工作坊兩部分,為一日的活動,上半場為兩場專題講座,第一場為「透過藝術來溝通社會:博物館展示案例介紹」,第二場為「異論現代特展的策劃與設計」;下午為策展工作坊,由參與者分組討論腦力激盪並進行交流意見。
 
▍活動時間|2020年8月29日(六)08:30 ~16: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9年8月15日(六)止
▍報名資格|高中生以上(高中生、大學生、社會人士等)
▍報名方式|填寫報名表後請回傳 yalings@gmail.com
 
✨本活動採「審查錄取制」,由主辦單位依報名表審查合格名單後以電子郵件通知錄取結果,並於109年8月19日公告錄取名單。報名成功者將另寄確認信函。
 
▍詳細活動辦法及報名簡章下載|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3&request_locale=tw
 
#現代不現代 #異論現代 #工作坊
10157081886416193 2020-08-10 21:10 155 0 【紙上話鐵道】教育推廣工作坊 🚂 「紙上話鐵道」教育推廣工作坊將讓孩童化身鐵道工作人員👷‍♀️👷‍♂️,帶領他們了解鐵道相關工作內容,藉由DIY角色創作,以第一人稱的紙偶演出,培養孩童藝術創造能力;並以朗讀紙卡中的鐵道工作,達到認識鐵道知識,從中找到學習成就感與樂趣。
 
🖍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2020年8月14日(五)10:00 ~12:00
▎活動地點|臺博館鐵道部園區 工務室—古蹟修復展示工坊右側教室空間 … 更多🖍 報名資訊
▎報名時間|109年8月12日(三)至8月13日(四)
▎報名資格|
國小一至四年級(6至10歲)之家庭觀眾,計6組
建議家庭觀眾以一大一小為主
▎報名方式|官網網路報名
▎詳細資訊|https://reurl.cc/8n45Ed
  #紙上話鐵道 #工作坊 #臺博館 #鐵道部園區
10157078647551193 2020-08-09 11:00 388 3 🚌 來自未來的信!時空旅人奇遇記 🚌
#臺博館免費接駁車成功號正式啟程
     
還沒有體驗過臺博館專屬的「行動數位博物館」接駁車嗎?
快搭上成功號來周遊臺博四館吧!
       
國立臺灣博物館為傳承國家文化記憶,及配合鐵道部園區開館契機,打造了一臺兼具交通接駁及數位互動體驗的行動博物館專車,打破博物館有形的界線,主動邀請大眾走進博物館。
       
藉由時下最夯的👉🏻AR技術及LBS即時定位服務,以「#… 更多五感」作為互動主軸,包含「視感、觸感、聽感、科技感和歷史感」,打造一場獨特的AR歷史之旅。透過虛實整合古今發展情境,有效串聯臺博系統各館舍,同時加入舊臺北城的街景介紹,藉由歷史景象重建,勾起民眾對於在地的記憶,讓民眾彷彿回到過去,賦予接駁巴士更深的歷史意涵。
      
旅途結束後亦有富含趣味性的體驗活動,只要完成時空旅人任務,就可以獲得臺博館限定的AR魔法卡✨,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等你來體驗,快來與虎寶和未來館長一起進入一趟豐富的時空之旅吧!
       
💕 預約很簡單:
Step1.|凡於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鐵道部園區任一展館購票,皆可憑當日有效票券,至服務台索取預約小卡進行預約,免費搭乘。
Step2.|掃描小卡上的 QRcode 進入預約系統,填選資料及乘車地點,即完成預約。
Step3.|預約完成後,找到各館的時空傳送門,還可以印製屬於自己的「成功號通行證」,獲得與臺博吉祥物「虎寶」🐯的合照哦。就讓我們踏上臺博時空之旅吧!
✨貼心小備註:使用悠遊卡入場,或是未攜帶手機的民眾,可至現場候位登記哦!
    
別忘了活動時間很重要!… 更多
10157077042361193 2020-08-08 20:39 254 2 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見證現代建築在臺灣的實踐
 … 更多
高而潘建築師是臺灣在二戰之後所培養的第一代建築師,從事設計與教學多年,深受學界與業界推崇。他的作品是1960年代以來現代建築在臺灣實踐的見證,包括住宅、學校、醫院、工廠、車站、美術館、銀行及商業建築等多種類型,忠實地反映當代臺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展與成就。今(8)日多位建築界、藝文領域的貴賓出席開幕,對高而潘建築師致力於創造臺灣現代建築的貢獻表達肯定與支持。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表示,文化部近年大力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透過高先生這些珍貴的現代建築史料,讓我們瞭解第一代建築專業者,是如何在戰後國家的重建過程中追求現代化,以及詮釋他們心中的現代性,形塑臺灣建築的風貌。
 … 更多
10157076402856193 2020-08-08 18:00 159 1 【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專家導覽暨講座】
       
高而潘建築師是臺灣在二戰之後所培養的第一代建築師,今年93歲,深受學界與業界推崇。他與臺博館的因緣,源自2007年臺博館推動「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數位化計畫」,高建築師將其執業生涯中8千餘幅建築圖說全數捐贈給臺博館收藏,而這些珍貴的現代建築史料已陸續完成數位化。
        … 更多
就臺灣現代建築史的發展脈絡而言,高而潘建築師是代表性的經典人物,臺博館舉辦「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不僅是向前輩建築家致敬,更是為了彰顯高先生所代表的二戰後第一代建築專業者,能在時代洪流中突破現實的挑戰,並且始終憑藉著厚實的專業能力,穩定地貫徹自我理想的軌跡。
         
本次特展展出的十三件設計作品,是由高建築師庋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的眾多原始圖樣史料中所選出,包含當年設計之原始建築施工圖與透視圖,橫跨1960 至1990 臺灣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重要轉變關鍵的年代,更是臺灣現代建築的第一手史料。
            
於8月8日至23日的展覽期間,臺博館將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專家導覽與講座。相關活動與報名資訊,詳見官網:https://reurl.cc/z82GVy。
            
專家導覽🎤
▍活動時間|2020年8月9日(日)14:00 ~16: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報名方式|現場報名
▍名額|40名 ▍活動時間|2020年8月15日(六)14:00 ~16:00
▍活動地點|國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報名方式|現場報名
▍名額|40名 ▍活動時間|2020年8月16日(日)14:00 ~16: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報名方式|現場報名
▍名額|40名 專家講座🎤
▍活動時間|2020年8月22日(六)14:00 ~16: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名額|70名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z82GVy
10157073958081193 2020-08-08 14:00 262 4 🦕小小古生物導覽員培訓計畫🔍
 
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原土銀展示館)自2010開館至今,已邁入第10年,其中又以古生物的恐龍化石🦖最為學童喜愛。
 
自2013年起,小小古生物導覽員培訓計畫已邁入第七年。隨著展館名稱的更迭,今年「小小古生物導覽員培訓計畫」即將改版為「#2020古生物代言人培訓計畫」。
 
除了野外挖化石、夜宿博物館的經典課程外,今年更加強了口語表達、肢體開發💃🕺… 更多的課程。讓國小4~6年級的學童,除了認識古生物的知識外,更以提升口語或身體表達的能力、培養面對人際關係的勇氣,以及如何運用身體說話的能力為目標。
 
培訓完將成為 #臺博館的代言人✨,於明年上半年至展場進行導覽服務。
 
▍活動報名時程資訊
8/10(一)~8/23(日)於本館活動頁面報名
8/30(日)面試
9/1(二)公布錄取名單
9/6(日)繳費截止
 
▍更多資訊請見官網連結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5&request_locale=tw
10157074376086193 2020-08-07 20:22 181 0 【虎寶日記179】🚂 來去鐵道部園區|食堂
 
食堂為 #國定古蹟 本體之一,由1933(昭和8)年建造落成的職員食堂及1941年落成的經理課會計事務室所組成的木造雨淋板二層樓建築物。主結構如牆體、樓板、屋架、門窗等全為木造。#食堂 最初未與廳舍相連,1941年利用兩者之間畸零地增建,所以再構造及材料上,有明顯的兩階段痕跡。其外觀為和洋混合風格,西側立面採用切角屋頂,增加了立面的豐富感。
 … 更多
修復工程以木結構為主,並以「修補及抽換、校正」為原則,未有大解體的動作,保留建築結構精神,對於古蹟原貌的保存,具有重大意義。另外此次發現許多文字及 #墨跡 在食堂隱蔽的構材上,也提供了日治時期木料加工的一些線索,及匠師施作習慣的訊息。
 
隨著古蹟修復工程的結束,以及鐵道部園區的正式對外開放,現在作為園區紀念品販售的賣店、多功能教室、園區歷史展示區等空間,以博物館新的角色重新出發。
  延伸閱讀推薦|
《臺灣博物》145期 漫步鐵道時空軌跡
  #跟著虎寶認識園區 #跟著照片來場時光軌跡巡禮
#有沒有人想要在賣店買到虎寶限定商品
#虎寶的願望虎寶自己許🐯
#應該會是明星商品吧✨🕺✨
10157073965556193 2020-08-07 14:38 129 1 🚧 公告 🚧
 
一、鐵道部園區為進行戶外管線維護工程,園區內行政中心旁的部分區域於8月10日(星期一)至8月12日(星期三)暫時停止通行。 二、鐵道部園區餐廳1【廳鐵道補給站】於109年8月11日(星期二)至8月16日(星期日)進行內部裝修,暫停對外開放。
 
造成您的不便,敬請見諒
 
#施工期間請配合現場告示及動線指引
#謝謝大家的配合
10157071413146193 2020-08-06 11:27 502 3 ▍112 NTM LAB 臺博系統微型展 ▍
 
今年盛夏鐵道部園區正式對外開放參觀,臺博館從自然史博物館轉變為現代性綜合型博物館,並進入「1+1+2=臺博系統」的新時代。 本展以「實驗」為概念🧪,透過「實驗世」、「實驗式」與「實驗室」三個單元,讓觀眾認識臺博館歷經三個時代的轉變、四館建築師們的設計「公式」,以及臺博系統賦予四個館舍的使命與定位。
 
展期時間|8月1日至9月30日
展示地點|臺博館本館2樓迴廊
 
#歡迎光臨國立臺灣博物館
#你參觀過幾個館呢
#買四館聯票參觀更划算✨
10157069117446193 2020-08-05 11:00 148 1 現代性工作坊 ◤ 現代不現代 ◢
 
國立臺灣博物館針對「現代性系列特展」,舉辦一日工作坊,主題為「現代不現代」,期望藉由工作坊的舉辦,引發青少年從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出發,思考物、人與現代的關係。物件可能來自家族世代傳承,或個人情感連結而具有意義。例如手機,近二十多年的變化與汰換,第一代手機或許已無用途,又或許進入了博物館成為「展品」,而手機並非僅是創新科技的證明,對擁有手機的人亦可能具有特殊意義記憶。
 … 更多
本工作坊即在探討物件與人的意義。由不同背景的成員組成策展小組「共作」,藉由工作坊共同提出初步策展構想。
 
工作坊包括演講與、工作坊兩部分,為一日的活動,上半場為兩場專題講座,第一場為「透過藝術來溝通社會:博物館展示案例介紹」,第二場為「異論現代特展的策劃與設計」;下午為策展工作坊,由參與者分組討論腦力激盪並進行交流意見。
 
▍活動時間|2020年8月29日(六)08:30 ~16:3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9年8月15日(六)止
▍報名資格|高中生
▍報名方式|填寫報名表後請回傳 yalings@gmail.com
 
✨本活動採「審查錄取制」,由主辦單位依報名表審查合格名單後以電子郵件通知錄取結果,並於109年8月19日公告錄取名單。報名成功者將另寄確認信函。
 
▍詳細活動辦法及報名簡章下載|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00063&request_locale=tw
 
#現代不現代 #異論現代 #工作坊
10157067047016193 2020-08-04 13:51 324 0 🔴🔵微型展快訊🔵🔴 微觀新世界—千變萬化的花粉外壁紋飾(一)
 
花粉通常只有頭髮直徑的1/2~1/3大小,帶著精簡的遺傳物質,想方設法到達雌蕊上,完成傳宗接代的重要使命,簡單的說它就是一部超迷你的遺傳物質接駁車。
 
花粉從花朵🌺出發,有單一顆的、四顆一組的、十六顆聚集的等數量上差異外,外壁花紋也足具變化。
 
本微型展展出的植物標本與其花粉顯微影像,呈現了條紋、網狀、刺狀的紋飾類型,與大家一起欣賞自然的微觀之美。
  ▍地點|南門館紅樓展示館1樓大廳
▍展期|即日起至109.10.18
10157064868416193 2020-08-03 18:39 425 8 臺博館讓黃河巨龍復活了🦕
AR「臺博掌上博物館」擴增你對古生物的想像力✨
 
有沒有想像過電影「博物館驚魂夜」中博物館展品復活起來的劇情會真實上演呢?現在透過AR擴增實境科技就能實現願望!為積極推動臺灣AR產業發展,由經濟部工業局 支持,國立臺灣博物館、宇萌數位科技 及化石先生合作推出「#臺博掌上博物館」,為國內博物館首次運用「#AR室內定位導覽系統… 更多」使古生物及化石「復活」,多元的AR技術不僅使展品更加栩栩如生,還能讓展品與觀眾互動,為科普教育增添更多趣味與可能性。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臺博館為讓觀眾更貼近博物館展示,以及容易理解展覽的知識內容,近年來借助科技的力量,創造學習環境提供兒童觀眾自主學習,透過五感體驗、互動探索的展示裝置,引導觀眾參與。此次AR導覽系統正好呼應博物館典藏加值與觀眾體驗的未來趨勢,在跨領域團隊的合作下,依據觀眾的需求,使古生物及化石「復活」,不僅讓博物館的導覽更多元化,也能為觀眾創造美好難忘的博物館經驗。
 
經濟部工業局林俊秀組長於致詞時表示,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快速,且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每個產業都面臨了極大的壓力,因此工業局相當積極鼓勵臺灣業者將產業導入科技,期望能帶動各產業的創新,政府目前也大力推動數位內容產業,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的XR跨界應用,強化科技與產業間的合作與交流。
 … 更多
10157057678276193 2020-08-01 11:00 442 8 #鐵道部園區 #限定商品
#臺博文創 #收藏古蹟
 
空氣中瀰漫著檜木的芬芳,
觸摸著植物造型流線的紋理
臺博館延續古蹟修復模具的使命,
轉化為能珍藏於生活中的美好物件。
 
臺博館以 #古蹟新生 為概念,
設計開發「#鐵道部擴香石禮盒」,… 更多
擷取石膏飾板的紋飾與屋架的木質作為元素,
透過感官喚起對於鐵道部的記憶。
 
各位粉絲們來猜看看,
設計擴香石所運用的飾板元素是來自於鐵道部廳舍的哪個空間呢?
  ▍鐵道部擴香石禮盒
尺寸:擴香石:16X7.8cm、厚度2.6cm/精油:10ml
材質:擴香石(石粉)、檜木精油
 
▍更多臺博文創請見:https://www.ntm.gov.tw/collection_286_114656.html ▍鐵道部園區賣店販售中,如欲購買可直接洽詢賣店,電話:
(02)25565893 或 (02)25559030 分機 10 商品照片拍攝提供:Co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