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Museum

Month: 2020-04

文章ID 時間 like comment 內容
10156801898441193 2020-04-30 21:03 99 0 📱當代博物館的AR應用📱 隨著科技進步,現代博物館皆嘗試運用科技增加民眾與博物館的互動。例如AR技術能「復活」人們直到現在還看不到的物體,只要用手機開啟AR應用程式,相機鏡頭對著博物館內化石,就能使幾千年前存在的人和物體栩栩如生。舉例來說,美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在他們「Bone… 更多 Hall」骨骼館中,保留著許多原始動物的骨骼,而現在結合了AR技術,民眾們只需要利用手機或平板,就能觀賞不同種動物的生態樣貌,例如:美洲蛇鳥是如何捕魚的或是吸血蝙蝠從其底座飛走。讓疫情期間,不能親自到博物館參觀的民眾,也能透過AR應運自行在家體驗博物館的樂趣。 目前臺博館本館已經有720度VR環景參觀(http://formosa.ntm.gov.tw/720/),輕鬆透過手機就可以隨時瀏覽豐富的展覽和蒐藏;古生物館恐龍平台也有AR鯨豚放大鏡可以體驗鯨豚還原的樣貌,雖然疫情期間暫停所有互動設備使用,但也歡迎大家於疫情結束後來館體驗。另外也正積極研發AR室內導覽、AR技術「復原」展品真實面貌等。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當科技技術應運於博物館 延伸連結|
Skin & Bones promotional video
🔗https://youtu.be/7agVb4IG16M (圖片來源:Smithsonian Magazine)
10156798046011193 2020-04-30 11:00 504 3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李乾朗老師手繪臺博館北門館_鐵道部廳舍建築 從李乾朗老師的手繪臺博館北門館(鐵道部)廳舍建築,藉由分解圖水彩圖,引領大眾俯看透視,可以看到更多建築細節與內部空間區隔。 圖片引自《解構-李乾朗手繪臺博建築》 #戰後北門館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BemenBrunch
10156798293251193 2020-04-29 17:28 309 3 #線上認識臺灣當代科學繪圖師
#用畫筆認識臺灣大自然 當今的攝影與影像處理技術,大多數人都認同發展非常成熟。但是,這些技術仍然無法取代科學繪圖的重要地位。從藝術領域來看,科學繪圖呈現的自然萬物之美也愈來愈受到大眾矚目,目前仍有許多科學繪圖師從事相關創作,科學繪圖並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讓我們透過 #央廣 專訪 #葉書謹… 更多 老師,與大眾分享科學繪圖師是如何將複雜的科學研究資料,藉由一張圖,清楚明白呈現出來。想要成為一名好的科學繪圖師,懂得野外觀察和素描寫生是很重要的一步。 🔷葉書瑾老師專訪(0:00-3:20、11:09-11:36) 👉線上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O6X7cdFOc 👉線上聽🎧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61125 #NTM #臺博館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 Rti 中央廣播電臺
10156788558266193 2020-04-29 11:30 77 2 📸 臺博青年之眼2.0:時空再造 | 線上攝影展 展覽介紹
 
位於臺北城門之南的南門館,在日本時代為亞洲最大的樟腦工廠,角色從工業到服務業的變遷,見證臺灣塵封已久的老舊倉庫變身為親子樂園的事實。
 
本展覽分為三大單元: #舊物再釋、#情感活化、#時空交流… 更多。百年建築或文物的「舊物再釋」看見過去的痕跡;人類或動植物生命的「情感活化」表現南門園區今日生氣蓬勃的新風貌;生物情感與舊物互動的「時空交流」,提醒民眾每分每秒都在創造歷史。
 
延續以時間軸線🕰為概念的「臺博青年之眼:時空隧道」線上虛擬展,「臺博青年之眼2.0:時空再照」藉由生命與古老交流的攝影作品🎞,反映無論是腦丁、臺灣日本總督、還是你我都是行走在歷史上的創造者。
 
#臺博青年之眼 #時空再造 #線上攝影展 #虛擬展
#樟腦工廠 #情感活化 #歷史上的創造者
10156788497891193 2020-04-28 11:00 214 1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臺灣灰鯨化石復原圖小故事
#防疫期間展覽線上看 臺灣灰鯨化石復原圖的出現,本身就有個吸引眾人持續探索和好奇的小故事。透過繪圖師孫正涵的分享,讓大眾更進一步瞭解從化石本身被發現、研究,到繪製復原圖與發表過程的趣味之處。 從繪圖師孫正涵的角度來看,臺灣灰鯨化石復原圖是個理性與感性的存在,不僅是藝術也是研究。當時孫繪圖師正在研究「重現澎湖更新世的灰鯨:… 更多 頭部肌肉復原」。有趣的是,臺灣灰鯨化石研究者正好是孫繪圖師的指導老師,也就是臺大生命科學系蔡政修助理教授,該化石研究由蔡老師於2014年發表。 對孫繪圖師而言,能跟作者蔡老師進行第一手的討論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沒有蔡老師的發表跟他的專業知識相互討論,就不可能有接下來的臺灣灰鯨化石復原圖創作。 然而,孫繪圖師表示繪製復原圖的前置研究作業遠大於繪圖的當下,要先從化石灰鯨發表論文的未定種化石(Eschrichtius sp.)開始研究,到與其親緣關係相近的灰鯨屬(Eschrichtius)現生灰鯨(E. robustus)相關解剖資料、化石昭島灰鯨(E. akishimaensis)發表文獻等,並且持續與臺灣灰鯨化石原作者討論相關細節,再試著想像那已不服存在的臺灣灰鯨化石樣貌,用具體把抽象呈現出來,也就是孫繪圖提到的理性與感性兼具的部份。 在其創作過程中,十分投入享受一筆一畫勾勒出化石灰鯨樣貌的過程,就像是將腦袋的想像一層一層表現出來,透過繪圖表達抽象的臺灣灰鯨化石,也能具體呈現細節。… 更多
10156792449976193 2020-04-27 22:11 366 2 《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專書於98歲冥誕付梓面世
 … 更多
今(27)日為陳奇祿院士(1923-2014)98歲冥誕,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特別共同出版《神手奇畫:陳奇祿院士民族學標本圖繪》專書,以「神乎其技的巧手,創出奇祿特有的圖繪」隱喻作為書名,見證這位臺灣近代文化發展的重要關鍵性代表人物所留下的珍貴遺產。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臺大人類學系主任林開世、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等人共同親自將專書致贈陳院士夫人陳張若女士。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表示,他在臺博館長任內於2007年館慶規劃辦理「田野、器物與繪圖—陳奇祿先生原住民圖誌特展」,就開始洽商陳院士圖繪整飭及捐贈事宜,期間經歷過陳濟民到洪世佑館長,終於盼到精美的捐贈圖繪圖錄出版,因此特別親自拜會陳夫人,也感謝家屬陳國偉、陳國儀與大法官黃虹霞的鼎力支持,並肯定臺博館與臺大人類學系專書編輯團隊的共同努力。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陳奇祿院士早年曾擔任臺灣省立博物館(臺博館前身)陳列部主任,對該館的人類學、民族學收藏有深入研究,生平手繪的「標本圖繪」不下千幅,但多數圖稿因配合書籍論文付印的緣故並未留下,只留下53幅代表性的作品,因與該館淵源深厚,故在身後囑其家人務必將這批世所僅存的親筆手繪標本圖繪贈予臺博館典藏,他希望藉由專書出版,社會各界能再次有機會欣賞陳院士所繪充滿寫實風格的人類學細緻圖繪與線描。臺大人類學系主任林開世則認為這本專書代表一個重要的傳承,能讓臺大現在年輕一輩的老師或學生更了解這一段重要的歷史。
 … 更多
10156788277641193 2020-04-27 11:00 126 0 #淑芳老師說舌葉蕨藻 學名:Caulerpa brachypus… 更多 藻體鮮綠色,細小,具有假根部、匍匐莖及直立部之分化,匍匐蔓生。直立枝為單條線狀或舌狀,邊緣全緣,長約1公分,寬約0.5公分,基部具有一圓柱狀短柄。副枝可由頂端長出。匍匐莖圓柱狀、平滑,向下長出鬚狀假根以附著礁岩上。藻體內部由分枝、管狀、多核絲狀體交織組成,內部無細胞壁分隔,只有生殖時才產生隔壁將生殖細胞隔開。細胞腔內有支持作用的橫條及縱條紋,葉綠體盤狀或凸透鏡形。 無世代交替,即無孢子體及配子體之分,植物體具雙套染色體(2N),無性生殖時,產生4鞭毛游孢子,或斷裂的分枝可形成新個體。有性生殖時,由直立部產生配子囊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成熟時,由藻體表面乳頭狀突起中逸出配子,配子梨形,頂生2根鞭毛,雌配子大,雄配子較小,異體交配,合子再萌發為新個體。 主要生長於潮下帶之砂岩上。六月可見,數量稀少。日本中南部、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澳洲、印度洋(肯亞)。 圖文授權/黃淑芳 ■黃淑芳老師簡介∣ 黃淑芳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研究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服務26年期間,共發表有關海藻之研究論文報告100多篇,其中有37種臺灣新記錄種,研究期間也為該館增加2,200多件海藻標本,其所著之《臺灣東北角海藻圖錄》曾榮獲圖書類金鼎獎、《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輯》也獲得「好書大家讀」圖書獎。 #NTM #臺博館 #植物 #海藻 #黃淑芳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788866656193 2020-04-26 20:00 84 1 📽臺博大劇本家:臉書故事接龍🎞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對人類及生態物種造成威脅。人們紛紛各施其職發揮專長回饋社會,對抗疫情以延續物種生命。臺博館🏛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亦責無旁貸。 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舉辦「臺博大劇本家:臉書故事接龍」活動,邀請大家一起思考身為自然界物種的人類如何在當今自然環境下生存?如何為物種存活、永續貢獻一己之力?… 更多 一起參與議題的討論,以故事接龍的方式,於本貼文留言,寫下你的故事發展,幫故事接續。延續議題發酵!
 
🌍參與方式
1. 觀看影片。
2. 留言50-100字你的回答,接續故事方向。
3. 臺博館將於每月1至2次,選出一則留言,並作為故事發展的依據,更新連載故事影片。
 
🎞故事摘要
2020年初人類社會發生重大危機「COVID-19」病毒攻擊。人類物種為了續命,各國紛紛組成軍隊抵抗… 太平洋中名為臺灣的國家,有一位小孩具有能與動植物對話的特異功能,一天他聽到其他植物們的哀號… 植物:「不要再踩我了…我手臂都被你們折斷了…人類有一天會有報應的…」 小孩發現公園裡竟然有好多小朋友正在踩草皮跟拔花草。 植物:「聽說最近有一個超級病毒來攻擊人類。看吧!你們不要太自信了,人不一定勝天!」 小孩回答「…」 (待續,如果是你會怎麼回答?故事發展由你決定!) #臺博大劇本家 #臉書故事接龍
#寫下你的故事發展✍🏻
10156787847166193 2020-04-26 11:00 196 0 #防疫期間古生物館建築線上看 臺博館古生物館為1933年落成啟用之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舊廈建築,該建築由勸業銀行營造課設計監造,整體建築風格為「裝飾主義(Art Deco)」,僅花18個月即完工。外牆洗石子預鑄板吊掛的方式是在鋼筋混凝土牆、柱灌鑄完成後,將預先埋好的鐵絲,穿過預留的預鑄板孔,絞緊定位後,再以同材料的洗石子填補,這種方式,有別於今天的帷幕牆施工法。 #臺博館 #古生物館 #文化資產
#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舊廈
10156784206991193 2020-04-25 11:24 152 1 #防疫期間夢幻古圖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特展線上看 #局部 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的《康熙臺灣輿圖》其實不只一幅,而是有三個版本之多。清康熙年間繪製的「原版」或稱A版 據傳原藏北京內府,於 1900 年「義和團之亂」時流出至臺灣,後成為臺灣博物館的收藏,2010 年經指定為「國寶」,但本版圖面在高雄以南的部分有大面積缺損,雖經修護仍無法盡數復原,故流傳不廣。 目前流通較廣的 則是 20 世紀上半所摹製的… 更多 兩版摹本:「第一摹本」或稱B版 ) 與「第二摹本」或稱 C版 。這兩份 20 世紀的「摹本」雖在畫風與內容 上與「原版」略有出入,但圖面較為清晰完整,且大致保存了 目前「原版」畫面上所缺損的圖像內容,故多年來逐漸取代「原版」,成為館方與外界流通運用主要的版本。 考量現今的數位圖像技術的進步,本館2016-2017 年聯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的團隊以《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數位影像為底本,參考B、C版摹本的圖面資訊,以數位方式逐步將「原版」所缺失的內容資訊重建 補足,完成《康熙臺灣輿圖》數位重建版,並沿用過去以英文字母的稱法,及英文Digital/Dream ( 數位夢幻之諧音,簡稱為「D版」。本版圖不僅維持《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輿圖》原版的古典古典畫風與書法畫風與書法風格風格,更補足了原圖上的細部與大片細部斑駁與大片缺損,同時亦訂正了百處以上B版與C版摹本版中的錯、漏與異體字,成為一份既忠於原版,又兼顧視覺美觀與兼顧視覺美觀與資訊資訊完整的《康熙臺灣輿圖》版本。 四張局部圖片分別是A版、B版、C版與D版畫面,上頭可以看到「雞籠社」,「雞籠社」指的是約為現今的「和平島」。四版的筆觸、色澤、字跡有明顯不同。 輿圖中行政位置:諸羅縣(北路) 輿圖中文字說明:
雞籠社東過八尺門港,沿海岸跳石捌拾里至山朝鼻頭山,捌拾里至山朝社,西過港壹時辰水路至八里簡山,沿海岸肆拾里至孤木頂安嶺, 貳拾里至旗干石,伍里至金包里社,南過港壹時辰水路過獅球嶼至蜂仔寺嶺腳,北過山崙即海乾,壹流水到雞籠城 備註:
《臺灣府輿圖纂要》,臺灣府輿圖冊,山水淡水廳:獅球嶺:由三貂嶺西南分出,在暖暖、雞籠街交接處;為艋舺至大雞籠要路。 《重修臺灣府志》,卷一封域,山川淡水廳:獅球嶼:在廳治東北二百四十里,濱海有大山如獅、小山如毬,又名為「半月沉江」,與紫峙嶺北連界。 #NTM #臺博館 #夢幻古圖 #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圖特展
10156781360691193 2020-04-24 20:00 156 0 【虎寶日記164】SAVE THE FROGS Day 拯救瀕危青蛙日
 
「呱~~~🐸」
在大自然中,每一個聲音都是演化很久的結果,
但會不會有一天,聲音也會消失呢?
 … 更多
青蛙是兩棲類動物,水域、陸域有任何改變,都會影響青蛙,在生理或行為上出現異常現象,是環境變遷的指標生物。近代包括青蛙在內的兩棲動物,因棲地破壞、化學藥劑使用、氣候變遷、過度捕抓(作為寵物、食物等)、外來種、細菌傳播等,族群減少或地區性的滅絕已在世界各地發生。 近數十年來,包含青蛙在內,世界上的兩棲動物數量驟減,臺灣也不例外。每年四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也就是4/25,是全球「SAVE THE FROGS Day 拯救瀕危青蛙日」,希望透過串聯,推廣兩棲動物的保育工作。 國立臺灣博物館「動物混音創作」平台,線上提供了蛙鳴、鳥叫、環境音、演奏樂曲與BeatBox電音等五組共計23種聲音素材檔案,讓使用者混搭、重組,創作屬於自己的專屬音樂。點入這個平台,或許不一定認識這種動物。但藉由聆聽,但可藉由聆聽,感受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價值與意義。 跟虎寶一起多認識蛙蛙朋友~聆聽蛙鳴,不捕捉、不戲弄、不購買、不吃保育類蛙類,避免濫用農藥殺蟲劑、以友善農法種植作物,支持相關保育計畫,繼續和蛙蛙們當鄰居。 #SAVETHEFROGSDAY
#拯救瀕危青蛙日
 
延伸連結👉
TED Ed消失的青蛙 https://reurl.cc/Wdvo99
青蛙小站 http://www.froghome.idv.tw/body_index.htm
臺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 http://www.froghome.org/
臺博自然協奏曲混音創作 https://reurl.cc/MvyoEp
動物混音製作 https://www.ntm.gov.tw/mix1_315.html
10156780614781193 2020-04-24 11:19 295 0 #防疫期間線上看發現臺灣常設展
#森丑之助與排灣族佳平社 1900年1-2月之間,森丑之助與鳥居龍藏由潮州進入泰武、來義地區「南蕃」排灣族部落進行調查,期間一度因逢祭期而受困於古樓社五天,但是對於該社貴族社會體制及相關物質文化、原始藝術留下深刻印象。排灣族是森丑之助田野調查重點之一,在1896-1912年進行多次調查,也採集了許多文物,像是服飾、木雕、武器、陶器等,其中一件採集於佳平社的木盾最為著名。 #NTM #臺博館 #森丑之助 #木盾 #發現臺灣常設展 #佳平社
10156778103341193 2020-04-23 21:42 157 2 【世界閱讀日,閱讀不停息】
臺灣博物館首部上架電子書 《種子美術館》✨
 
讓臺博館好書不受限於販售地點或絕版未再印製
防疫期間人人隨手可得📖
 
《種子美術館》電子書上架平臺👉
Readmoo|https://readmoo.com/book/210138723000101
Kobo|https://www.kobo.com/tw/zh/ebook/AoCq_JRsFT2NOr0f6cY5-A
 … 更多
陸續還會再上架Amazon、Google、Bookwalker
歡迎書迷們追蹤關注
一起隨手徜徉博物學~
 
#世界閱讀日 #WorldBookDay
#臺博館電子書上架販售 #閱讀不停息
10156777730186193 2020-04-23 19:00 233 6 NTM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第二十二回 老館前的古老分枝
 
生長在本館前方榕樹上的松葉蕨,總吸引著虎寶🐯的目光,這種有著獨特二叉形態的附生植物是自然史上的老字號,對有著「百年老館」形象的臺博館🏛,總感覺兩者很適合放進同個相框裡。
 … 更多
中小學的自然課裡,我們會學到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然而松葉蕨全身上下卻像是除了莖以外什麼也沒有,造型非常的「簡單」。植物學家就很好奇,這種「簡單」是不是種古老的特徵呢?
 
為我們提供線索的化石,來自距今約四億年前的志留紀至泥盆紀地層,它們有時被概括地稱作 "Rhyniophytes",取自其中化石完整度較高的雷尼蕨屬 (Rhynia),意思是「雷尼蕨 & 與之相似的植物們」。它們除了二叉狀的莖,就是莖頂長著像是孢子囊的構造,整體來說非常「簡單」,讓人立刻聯想到松葉蕨。正因為這樣,松葉蕨有很長時間被科學家懷疑是這些遠古蕨類的直系後裔,因為保存了先祖的古老特徵,冠以「活化石」之名,甚至推測是現存最古老的維管束植物分支。
 
然而,來自 DNA 的訊息並不支持松葉蕨有「那麼古老」的地位,它很可能有個長著真葉的蕨類祖先,而那些看似古老的特徵,例如「無葉」,其實是在演化過程丟失掉葉的結果。這麼一來,稱之為「活化石」恐怕就不太合適,因為這已不是與先祖原版差異不大的結構,而是大改版後再大改版的結果。
 
雖然失去最古之名的寶座,松葉蕨在現生植物仍算是比較古老的分支。撇開這點,它們也有好些值得細究的特色,例如既不長根,該如何從環境中吸收養分呢?目前相信它們是透過與真菌共生,於植株下部產生「菌根」的方式來營生。菌根在陸生植物世界並不罕見,很多植物就是因為菌根才能大幅提升吸收養分的效率,但如果在松葉蕨這種比較古老的植物上就能找到菌根,表示植物與真菌可能很早就開始締結盟約,為生存共同打拼了!
 
受限於化石紀錄的稀缺,學者們還不太確定最早的松葉蕨是在何時出現,但肯定遠早於人類開始創建歷史的時代。對比起來,臺博館還是個活力充沛的年輕小夥子呢!下次來館參觀,經過這些古老分枝時,不妨多看幾眼這些自然史上的大前輩們吧!
 
(to be continued)
 
#植物小隊持續田野踏查中
#一起認識臺灣植物多樣性
#每張照片都有隊長的延伸筆記
 
---------------------------------------------------
🌱 隔週四18:00刊載 (下一回合時間 5/7)
🌱上回植物小隊田野筆記快速連結|
https://reurl.cc/NjyQ19
(NTM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Round 21)
10156777492606193 2020-04-23 17:00 155 0 【幕後豹導7—生成】 在縝密的前置作業:腳本設計、角色設計、場景設計、音效設計逐步確認成形後,製作團隊開始如火如荼地進行各項目整合、編導運鏡、動作設計、動畫繪製與算圖作業。 動畫的生成是需要時間的累積和許多專業人員的投入,團隊的心血結晶透過初剪(A-Copy、B-Copy)審查,最後提交完成帶讓「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動畫短片」正式誕生! 小編特別蒐集了一些製作團隊在動畫製作過程中的畫面(還有好多想分享啊啊啊~)由衷佩服動畫人員的專業,也對於動畫製作過程深深著迷! 小提醒:防疫期間,本館「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體驗」暫停辦理。 #臺博館 #VR360 #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 #鳳三設計
10156776867316193 2020-04-23 11:53 175 1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臨時鐵道部敷設部 日本時代初期,原本的臺北機器局仍維持修理火車等功能。日本人來了之後,大清帝國時期的臺北機器局改組為臺北工場,再變為鐵道部。初期使用機器局留下的建築,作為鐵道部相關辦公空間。 引自《臺灣名所寫鎮帖》
1899年 #戰後北門館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BemenBrunch
10156774127741193 2020-04-22 23:00 162 0 📸 臺博青年之眼2.0:時空再造 | 線上攝影展 展覽介紹
 
位於臺北城門之南的南門館,在日本時代為亞洲最大的樟腦工廠,角色從工業到服務業的變遷,見證臺灣塵封已久的老舊倉庫變身為親子樂園的事實。
 
本展覽分為三大單元: #舊物再釋、#情感活化、#時空交流… 更多。百年建築或文物的「舊物再釋」看見過去的痕跡;人類或動植物生命的「情感活化」表現南門園區今日生氣蓬勃的新風貌;生物情感與舊物互動的「時空交流」,提醒民眾每分每秒都在創造歷史。
 
延續以時間軸線🕰為概念的「臺博青年之眼:時空隧道」線上虛擬展,「臺博青年之眼2.0:時空再照」藉由生命與古老交流的攝影作品🎞,反映無論是腦丁、臺灣日本總督、還是你我都是行走在歷史上的創造者。
 
#臺博青年之眼 #時空再造 #線上攝影展 #虛擬展
#樟腦工廠 #舊物再釋 #歷史上的創造者
10156773665141193 2020-04-22 19:00 128 27 地球日50周年🌏地球50 有你一起
     
源自1970年代的地球日,至今已走過50個年頭,每年都有數千萬人的響應,帶起了無數環保運動的浪潮。
     
臺博館今年以「公民科學」為主題,回歸公民力量改變環境的初衷,邀請全台公民科學計畫相關的單位、團體共襄盛舉,舉辦了 #公民科學課起來 直播活動(可以看回放哦哦哦),也在粉專連載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系列貼文。
     … 更多
在4月22日地球日的今天,我們特別準備了 #你是哪種公民科學家 小測驗,與你一起度過這美好的一天❤️❤️
 
只要在留言留下你的✨愛地球指數✨:「我獲得8分」
就會私訊只屬於你的專屬測驗哦~!快來玩!
       
日日愛地球,日日都是地球日!
   
|建議使用手機,並下載Messenger App,可以得到最佳體驗👍
|活動已截止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公民科學
10156761545861193 2020-04-21 11:00 501 2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防疫期間展覽線上看 鮑爾兄弟是著名的奧地利籍生物繪圖家。其中,弟弟費迪南德.鮑爾(Ferdinand Bauer, 1760-1826)曾經參與英國 HMS Investigator船隊在1801-1805年的航程,環繞澳洲,繪製了一系列澳洲的動、植物。他的許多畫作目前收藏在英國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 鴨嘴獸/ 費迪南德.鮑爾 繪
學名:Omithorhynchus anatinus… 更多
圖片提供:英國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Photo: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NTM #臺博館 #NanmenBranch #南門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761421006193 2020-04-20 11:00 186 0 【下田菊】 下田菊,是低至中海拔山區常見的草本,通常生長在林緣、山徑邊等稍潮濕的角落,有時形單影隻,有時則以小聚落的方式存在,只要它正巧開著小白花,,就一定會在山區相遇。 但要完全看懂它,可得花點兒時間。它的小白花是一種筒狀頭花,全由筒狀的兩性小花所組成,每一朵小花都有結果能力,而結果之後的種種現象,會教人嘖嘖稱奇。… 更多 它的瘦果黑黑的,呈三角錐狀,表面散生腺體;瘦果頂端的冠毛並不是呈毛狀,而是特化成棍棒形,並在上半部佈滿腺體;每個瘦果共有3~4根棒狀冠毛,其腺體數量及所形成的黏著強度,已經足夠讓瘦果黏附他物,再加上瘦果本身的腺體也能分泌黏液,其整體的黏著度可想而知。只要輕觸瘦果,立刻黏附上來! 凋謝以後的花冠,會像幾十朵脫帽一般,整齊地、同時地脫離瘦果,讓棒狀冠毛得以伸展開來,隨時準備黏附他物而開展新生。 圖片拍攝日期:20200305
圖文來源:鄭元春提供 ■鄭元春老師簡介: 鄭元春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退休後,專心致力於通俗植物著作之創作與推廣,並於社區大學任教推廣通俗植物。相關植物著作達數十冊,重要著作包括《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鑒》以及《植物Q&A》等書。 #NTM #臺博館 #植物 #下田菊 #鄭元春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761819616193 2020-04-19 18:00 222 5 打開畫匣子|繪自然特別企劃 德國畫家杜勒Albrecht Durer 曾說:「真正的藝術隱藏於自然之中,可以畫出自然萬物的人,便可掌握藝術的精髓」。 無論是水彩、油畫還是黑白線描,在紙上留下的自然印記,都為人類在探索大自然時記錄下演化的蹤跡 這期打開畫夾子專欄邀請移居義大利的葉書謹老師,聊聊科學繪圖的秘密,從視覺藝術的角度切入,透過繪畫讓大自然中的動植物重現生機,傳達生物多樣性的野性之美! 本期〝小畫題〞
🔹… 更多 為何踏上插畫家這條路?
🔹 植物繪圖的技法分享
🔹 私藏畫筆與顏料
🔹 充電紓壓好方法
🔹 給新手繪圖師的建議心法 *觀看畫質請選1080~ 影片中提及的英國繪圖師 Billy Showel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uLM8HTOSw33vI6jVYxSOw
葉書謹(鹽酥雞)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AqKCErWGjAdP0LoBhI7pg #NTM #臺博館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 #打開畫夾子專欄
526268771392141 2020-04-19 16:21 152 6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六場🐜如果家裡沒有蟲-Let's探索家中蟲住民 Part.2
               
「啊啊啊啊~~」「又來了!」是許多人遇到家中蟲蟲的第一反應,其實就像咳嗽、頭痛一樣,家裡出現蟲住民是環境指標也是警訊,通知你該注意家裡的環境了!而且如果家裡沒有蟲,才是最可怕的事(欸~~~)
          … 更多
這些由你和家人一起「養」的節肢動物們,值得你和研究學者們更進一步去關注與探索,並在其中慢慢解開人、蟲與環境間複雜又令人驚喜的神秘關聯性。
          
就讓科博館非常害怕蟑螂卻又愛上家中蟲住民的蟲蟲代言人- #詹美鈴 副研究員,與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賴素燕 秘書長一同帶你揭開家中蟲蟲的面貌吧! 
    
|時間:4月19日(日)16:00-16:50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Lets探索家中昆蟲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533913673381033 2020-04-19 15:08 106 6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六場🐜如果家裡沒有蟲-Let's探索家中蟲住民 
               
「啊啊啊啊~~」「又來了!」是許多人遇到家中蟲蟲的第一反應,其實就像咳嗽、頭痛一樣,家裡出現蟲住民是環境指標也是警訊,通知你該注意家裡的環境了!而且如果家裡沒有蟲,才是最可怕的事(欸~~~)
          … 更多
這些由你和家人一起「養」的節肢動物們,值得你和研究學者們更進一步去關注與探索,並在其中慢慢解開人、蟲與環境間複雜又令人驚喜的神秘關聯性。
          
就讓科博館非常害怕蟑螂卻又愛上家中蟲住民的蟲蟲代言人- #詹美鈴 副研究員,與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賴素燕 秘書長一同帶你揭開家中蟲蟲的面貌吧! 
    
|時間:4月19日(日)16:00-16:50
#臺博館 #NTM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Lets探索家中昆蟲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長虹教育基金會
10156762049251193 2020-04-19 15:00 312 6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最後一篇🐜衣蛾
        
你有沒有好奇過在家裡的牆壁上、在學校的廁所裡,這一坨坨灰色的是什麼呢?它就是衣蛾(不是衣魚~)的巢穴啦!由絲和碎屑組成的巢,常常黏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而且會隨著蟲蟲的大小慢慢擴建,如果感到困擾的話,可以多多保持空間乾燥通風哦!
     … 更多
除了衣蛾、常見的蟑螂、米象之外,家裡也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蟲住民」,跟你生活在一起,雖然你看到他們可能會「啊啊啊~~~」 的尖叫,又或是想著「怎麼又來了QQ」,但是這些蟲蟲其實也是家中的環境指標與警訊呢,他們的出現就是通知你「嘿!要注意一下囉!」 你家有什麼蟲住民呢?快來留言並hashtag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一起分享他們的照片,即可獲得超級可愛✨衣蛾 ✨手機桌布一張!  
        
臺博館地球日活動上線啦!👉https://reurl.cc/nz1ZKn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家中蟲蟲的訊息(比如說要怎麼除蟲啦),歡迎準時收看16:00的「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哦!
   
|延伸閱讀:
 點我看家裡有蟲蟲該怎麼辦-Let’s探索家中昆蟲👉
http://dobug.nmns.edu.tw/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公民科學 #衣蛾 #Lets探索家中昆蟲
230507628178040 2020-04-19 13:41 184 10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五場🐸蛙蛙世界不能沒有你!:兩棲類資源調查資訊網 
         
長期研究、推廣兩棲類保育的 #楊懿如 老師,是臺灣最大的兩棲類資源調查計畫的發起人,透過公民科學的方式,集結志工的力量,於臺灣兩棲資源調查網站與臉書平台的社團,蒐集並建立臺灣兩棲動物的資料。
       … 更多
除了拍照、錄音上傳的調查外,蛙調志工們也參與了生態監測、棲地保育及移除外來種等行動,現在也將行動慢慢推廣至社區中,希望由社區開始,一起保育臺灣的兩棲類。
       
身在這個蛙蛙世界的你,還在等什麼呢!快跟著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青蛙公主」 #楊懿如 副教授及「知名廣播主持人」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賴素燕 秘書長,一起進入蛙蛙王國吧!
  
|時間:4月19日(日)14:00-14:50
  
#臺博館 #NTM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 #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長虹教育基金會
10156774085121193 2020-04-19 12:00 214 1 【臺灣鮮魚手作飯糰PART1】臺灣鯖魚炊飯飯糰🍙
 
因為COVID-19疫情,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外送餐點服務,不免使用與丟棄大量的一次性容器與塑膠袋。其實在病毒爆發前,就有國外學術研究團隊發現不少海洋塑膠垃圾來自外帶與外送的餐點(https://e-info.org.tw/node/210345)以及餐點外送服務真的製造了更大量的一次性容器(https://reurl.cc/E717rA)。
 … 更多
臺灣作為稻米生產國家,稻米產量十分充足,但因國人飲食習慣偏好麵食,因此稻米一直供過於求(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5437/)
;同時間,因為各國鎖國、加上進口糧食生產恐停滯,自給率不到1%的小麥將面臨供貨問題(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1675/)
 
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但那天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臺博館邀請您一起與家人進行「#自煮運動」🥣,動手作料理,使用臺灣在地米與在地食材,疫情期間不忘愛地球! 我們特別邀請「#國民媽媽」宜手作老師,設計簡易的臺灣鮮魚飯糰料理,與大家分享輕鬆自煮又美味的料理。
 
👉🏻手作飯糰PART1--臺灣鯖魚炊飯飯糰 臺灣是鯖魚出口三大國之一,並且以花腹鯖為主,其脂肪量低所以市場接受度不如挪威鯖,又因為是鯖科容易腐敗,所以常常直接加工做成罐頭。而現在仍然可以從許多管道買到初春在臺灣沿海捕捉到、急速冷凍的肥美鯖魚,用簡單的料理方式富含營養的當季鯖魚,品嘗在地美味食材,地球日自煮達人就是你!
 
💕 自煮運動一起來👩🏻‍🍳👨🏻‍🍳
歡迎您分享您手作的米食料理,將食物照片留言於本篇文底下!與博物館進行另類的「線上聚餐🥳」~
 
🎥手作飯糰PART2預告:臺灣土魠魚飯糰
~Coming soon~ #世界地球日 #臺灣在地米與在地食材
#疫情期間不忘愛地球
感謝 宜手作老師授權使用
654915655055333 2020-04-19 11:20 175 5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四場🌺想要成為自然觀察家?去吧!寶藏都在iNat裡 Part.2
           
在路上,當你遇到不認識卻很想知道名稱的動植物,你會怎麼辦呢?
      … 更多
苦苦找尋的你,一定不能錯過多功能的iNaturalist!因為你不但可以藉由它上傳並分享自己周遭生物的照片與聲音,還可以與其他人一同交流,更可以透過專業達人或人工智慧影像辨識來鑑定物種,是一個非常容易上手的公民科學工具。
       
想知道更多關於iNaturalist的祕密嗎?讓iNaturalist中文化的幕後推手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 #林政道 助理教授與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賴素燕 秘書長帶你一起進入滿滿寶藏的iNat裡吧!
    
|時間:4月19日(日)11:00-11:50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iNaturalist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521939865163236 2020-04-19 10:12 168 9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四場🌺想要成為自然觀察家?去吧!寶藏都在iNat裡 Part.1
           
在路上,當你遇到不認識卻很想知道名稱的動植物,你會怎麼辦呢?
      … 更多
苦苦找尋的你,一定不能錯過多功能的iNaturalist!因為你不但可以藉由它上傳並分享自己周遭生物的照片與聲音,還可以與其他人一同交流,更可以透過專業達人或人工智慧影像辨識來鑑定物種,是一個非常容易上手的公民科學工具。
       
想知道更多關於iNaturalist的祕密嗎?讓iNaturalist中文化的幕後推手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 #林政道 助理教授與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賴素燕 秘書長帶你一起進入滿滿寶藏的iNat裡吧!
    
|時間:4月19日(日)11:00-11:50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iNaturalist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10156758682761193 2020-04-18 18:05 317 3 《臺灣博物》季刊 – 第146期 專題徵稿✍️
博物館的社會責任 🌎
 
當代博物館不再只是文物蒐藏與陳列的場所,博物館身為社會的一員,也運用本身的資源,發揮影響力,對社會議題和全球危機保持關注、回應與行動。
 
例如因應疫情,全球各博物館紛紛以各種行動回應,透過線上虛擬展示、直播等方式讓大眾防疫期間不防藝,或是藉由蒐集疫情相關資料,展開快速回應收藏,維持公眾參與,與社會脈絡連結。
 … 更多
配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平等的博物館:多元與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Diversity and Inclusion),《臺灣博物》季刊第146期規劃以「博物館的社會責任」為主題,邀請相關研究者,以及博物館從業人員踴躍投稿。共同探討博物館如何積極地回應所處的社會環境,透過文化平權、公眾參與等理念,結合博物館的資源,從博物館延伸到社會,落實社會關懷與實踐。
 
|截稿日期:2020年5月15日
|來稿並通過審查,將於《臺灣博物》季刊第146期專題發表。
|詳細活動辦法及投稿須知👉
 https://www.ntm.gov.tw/information_276_110139.html
 
✨《臺灣博物》季刊是博物館針對普羅大眾出版的科普刊物,第一期於1982年(民國71年)發行,誠摯地邀請大眾投稿,豐富專題內容及面相。 #臺灣博物季刊 #徵稿 #博物館的社會責任 #歡迎轉傳分享
904710236644759 2020-04-18 15:40 190 14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三場🐦發現賞鳥新世界:eBird Taiwan 
      
源自美國的eBird是世界最大的賞鳥紀錄網站,你可以查詢鳥類的種類分布、遷徙情形,也可以了解臺灣最近有什麼鳥類出沒,還可以像是抓寶累積圖鑑一樣,查閱自己的賞鳥紀錄,每月還有不一樣的主題挑戰呢!
    
臺灣也在2015年的時候也成立了 #eBirdTaiwan… 更多,讓你不受語言限制,也能輕鬆使用!這些活動與中文平台的幕後推手之一,就是我們第三場直播活動的與談人-特生中心的 #林瑞興 研究員啦!他將與斯創教育工作群 #李芝瑩 執行長一同談談公民科學與eBird Taiwan,讓你進入一個賞鳥新世界!
    
|時間:4月18日(六)16:00-16:50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eBirdTaiwan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3095654283831606 2020-04-18 13:04 196 29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二場🐛群眾協力打造的蛾類線上圖鑑: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
   
特生中心建立的「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與「慕光之城蛾類世界」臉書社團,號召大眾以公民科學調查方式,拍照並記錄牠們出現的地點,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六千種以上的臺灣蛾類。
    
想要多了解牠們的故事嗎?公民科學又是怎樣幫助資料收集的呢?來聽聽第二場直播吧!特生中心 #林旭宏… 更多 副主任將與我們分享蛾子與女蛾的故事,與斯創教育工作群 #李芝瑩 執行長一起,為你打開群眾協力打造的蛾類線上圖鑑❤️❤️❤️
    
|時間:4月18日(六)14:00-14:50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 #慕光之城蛾類世界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10156754897756193 2020-04-18 11:00 113 0 【L型資料夾:臺灣番社圖】 此L資料夾以臺博館典藏的《臺灣番社圖》局部的〈渡溪〉和〈射魚〉為製作主題。本圖也是所有臺灣平埔風俗圖中唯一有繪者落款的作品,由題款得知繪者為徐澍,字顯澤,一字研籍。傳言徐澍在乾隆年間到過臺灣,但有學者從其「射魚」中之人物腰間所繫的盛魚竹器的外形來看,他應未見過實物,因此推斷徐澍來過臺灣的說法似不可信。 價格:NTD 80 /個
類別:文具小物
尺寸:22X31cm ➡其他「臺博文創」詳情:… 更多https://www.ntm.gov.tw/collection_286.html 石尚自然探索屋(臺博本館店)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
電話:02-2311-2558 #NTM #MainBuilding #L型資料夾臺灣番社圖
1552547761589012 2020-04-18 10:29 227 29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一場🌎從公民科學邁向亞洲No.1: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匯集全台各大公民科學家資料的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是記錄與建構臺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資源。究竟公民科學家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又能帶給我們的環境有什麼樣的幫助呢?
   
就讓長期致力於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的特生中心 #柯智仁 助理研究員,與斯創教育工作群的 #李芝瑩 執行長,以對談的形式,帶領我們進入公民科學的世界吧❤️❤️❤️
   
|時間:4月18日(六)11:00-11:50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地球日 #地球50有你一起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10156755196241193 2020-04-17 21:22 125 0 【虎寶日記 163】WHO can help? NTM!
 
WHO can help? 虎 hoooo~ 🐯 can!
 
防疫期間!大家是否都遵守阿中部長的指示,
減少外出並遵守相關防疫措施了嗎? 避免大家都變成家裡的沙發馬鈴薯,
臺博館持續推出許多有趣的博物館延伸知識及內容,
跟著虎寶繼續發摟一系列有趣的線上活動和展覽吧!… 更多
 
👉線上展覽看過來
臺博館環景VR720
臺博青年之眼:時空隧道
https://www.ntm.gov.tw/onlineexhibitionlist_189.html
  
👉臉書直播活動 精彩不錯過
公民科學課起來!
線上繪圖師專欄—打開畫匣子
MurMurMuseum誰來臺博?
 
👉臉書活動與連載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幕後豹導】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製作大揭密
「輿圖蒙太奇」線上照片募集活動… 更多
10156751082746193 2020-04-17 11:00 106 0 #防疫期間夢幻古圖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特展線上看 #局部 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的《康熙臺灣輿圖》其實不只一幅,而是有三個版本之多。清康熙年間繪製的「原版」或稱A版 據傳原藏北京內府,於 1900 年「義和團之亂」時流出至臺灣,後成為臺灣博物館的收藏,2010 年經指定為「國寶」,但本版圖面在高雄以南的部分有大面積缺損,雖經修護仍無法盡數復原,故流傳不廣。 目前流通較廣的 則是 20 世紀上半所摹製的… 更多 兩版摹本:「第一摹本」或稱B版 ) 與「第二摹本」或稱 C版 。這兩份 20 世紀的「摹本」雖在畫風與內容 上與「原版」略有出入,但圖面較為清晰完整,且大致保存了 目前「原版」畫面上所缺損的圖像內容,故多年來逐漸取代「原版」,成為館方與外界流通運用主要的版本。 考量現今的數位圖像技術的進步,本館2016-2017 年聯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的團隊以《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數位影像為底本,參考B、C版摹本的圖面資訊,以數位方式逐步將「原版」所缺失的內容資訊重建 補足,完成《康熙臺灣輿圖》數位重建版,並沿用過去以英文字母的稱法,及英文Digital/Dream ( 數位夢幻之諧音,簡稱為「D版」。本版圖不僅維持《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輿圖》原版的古典古典畫風與書法畫風與書法風格風格,更補足了原圖上的細部與大片細部斑駁與大片缺損,同時亦訂正了百處以上B版與C版摹本版中的錯、漏與異體字,成為一份既忠於原版,又兼顧視覺美觀與兼顧視覺美觀與資訊資訊完整的《康熙臺灣輿圖》版本。 四張局部圖片分別是A版、B版、C版與D版畫面,上頭可以看到「澗仔力社至鳳山貳拾里」,「澗仔力社」指的是約為現今的「桃園市中壢區」此外,可以看到三個穿著短褲的原住民持武器,如𢎗箭和長槍在捕鹿的行為。而在他們附近的兩塊田地,一塊是土黃色的旱田,一塊是綠色上面有秧苗的是水田。而從四張版本的局部可以發現,他們的服裝顏色因為版本不同,而有不同。大家可以再找找,這四個版本還有哪些不一樣哦! #NTM #臺博館 #夢幻古圖 #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圖特展
10156751693681193 2020-04-16 19:00 71 2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六場🐜如果家裡沒有蟲-Let's探索家中蟲住民 
           
「啊啊啊啊~~」「又來了!」是許多人遇到家中蟲蟲的第一反應,其實就像咳嗽、頭痛一樣,家裡出現蟲住民是環境指標也是警訊,通知你該注意家裡的環境了!而且如果家裡沒有蟲,才是最可怕的事(欸~~~)
     … 更多
這些由你和家人一起「養」的節肢動物們,值得你和研究學者們更進一步去關注與探索,並在其中慢慢解開人、蟲與環境間複雜又令人驚喜的神秘關聯性。
    
就讓科博館非常害怕蟑螂卻又愛上家中蟲住民的蟲蟲代言人-詹美鈴副研究員,與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賴素燕秘書長一同帶你揭開家中蟲蟲的面貌吧! 
              
偷偷說,在留言中留下你的問題,就有機會讓老師在直播中親自解答哦~留言還可以獲得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的無敵可愛手機桌布✨!
                 
|時間:4月19日(日)16:00-16:50
|地點:全世界都可以看~只要你網路ok臺博館的粉絲專頁ok
|活動資訊👉https://reurl.cc/NjRRvp
|延伸閱讀:
 我家有什麼蟲-Let's探索家中昆蟲👉http://dobug.nmns.edu.tw/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Lets探索家中昆蟲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0156751171086193 2020-04-16 17:00 65 0 【幕後豹導6—考究(場景篇)】 「場景」是觀者進入動畫世界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作為動畫角色表演的「舞台」,場景是配角也是要角,更是能讓觀者沉浸於動畫世界中的催化劑。 臺博館VR360動畫預計打造一座3D擬真的森林,但這座森林不只出現在有限的視角範圍內,而是360度「環繞」著觀者,這是在設計製作VR360與一般動畫製作之特色及差異,也是構成「沉浸式」體驗重要的條件。… 更多 前置作業階段,除了臺博館工作小組蒐集許多中海拔森林照片之外(還利用假日去登山的機會實地拍攝呢~),臺博館植物學門研究人員列出一份中海拔植物種類清單供製作團隊作為物種選擇參考,並檢視所繪製出的林相是否符合現有山林之樣貌。森林是充滿生機的!製作團隊透過光影變化、微風輕拂樹葉等動畫細節設計,增添這座森林的層次與動感。 音效設計更賦予感官體驗上的融入與沉浸感,森林環境音加上黑熊與雲豹(參考現存之雲豹)的叫聲,在視覺與聽覺雙重感官交織下,彷彿真正身處在一座森林的錯覺呢!想知道這座雲豹與黑熊的森林在VR360裡看起來怎樣嗎?你聽過黑熊和雲豹的叫聲嗎?環形劇場重新開放後等你來體驗喔~ 小提醒:防疫期間,本館「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體驗」暫停辦理。 #臺博館 #VR360 #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 #場景設計 #鳳三設計
10156737962601193 2020-04-16 11:00 103 1 【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防疫期間展覽線上看 #描物識性標本圖繪… 更多 標本圖繪「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博物學家探索世界,對所有的物種、礦石與文物,進行標本採集後,還要透過各種媒介,將標本的原貌以及分析的結果呈現在大眾眼前,就產生了各種「圖鑑」的出現。早期的博物學家們藉由文字或繪圖來記錄所看到的一切,後期更利用攝影來達到紀錄以及展示目的。但是不論是原物展示或照片呈現,都沒有辦法清楚地凸顯出研究者經過仔細觀察與分析後所獲得的知識,這些一般參觀者用肉眼或相機都無法捕捉到的細節結構與特徵,只有透過手繪的線畫素描,才能完整且忠實的呈現出來。所以即便是在影像科技發達的時代,標本圖繪仍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百餘年來,臺灣在人類學、地質學、動物學、植物學各方面均有頗多代表性的標本圖繪,呈現各學門領域標本圖繪的特色。 寬尾鳳蝶標本圖繪
學名:Agehama marabo #延伸線上看臺博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videos/237428957449583/ #NTM #臺博館本館 #發現臺灣 #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 #發現之道 #臺灣新象 #過去的未來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10156748426226193 2020-04-15 19:01 99 0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四場🌺想要成為自然觀察家?去吧!寶藏都在iNat裡 
         
在路上,當你遇到不認識卻很想知道名稱的動植物,你會怎麼辦呢?拍照先記錄下來?或是在網路上用特徵關鍵字搜尋呢?
    … 更多
苦苦找尋的你,一定不能錯過多功能的iNaturalist!因為你不但可以藉由它上傳並分享自己周遭生物的照片與聲音,還可以與其他人一同交流,更可以透過專業達人或人工智慧影像辨識來鑑定物種,是一個非常容易上手的公民科學工具。
     
想知道更多關於iNaturalist的祕密嗎?讓iNaturalist中文化的幕後推手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林政道助理教授與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賴素燕秘書長帶你一起進入滿滿寶藏的iNat裡吧!     
           
偷偷說,在留言中留下你的問題,就有機會讓老師在直播中親自解答哦~留言還可以獲得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的無敵可愛手機桌布✨!
              
|時間:4月19日(日)11:00-11:50
|地點:開啟網路開啟臺博館的粉絲專頁全世界都可以看~
|活動資訊👉https://reurl.cc/NjRRvp
|延伸閱讀:
 寶藏在這-iNaturalist 👉https://www.inaturalist.org/
 「City Nature Challenge」城市自然大挑戰👉   
 https://biodiversity.tw/Activity/Detail/35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iNaturalist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10156737877961193 2020-04-15 11:00 180 0 #防疫期間線上看發現臺灣常設展
#川上瀧彌採集的模式標本 學名:Edysanthera utilis 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首任館長川上瀧彌(1871-1915),日本山形縣人,札幌農學校畢業。1903年來臺灣任職於總督府殖產局,執行、主持臺灣植物調查工作,幾度上玉山,更訪遍離島,期間還發現臺灣原產的野生橡膠樹(乳藤),進而推動臺野生橡膠樹及外來橡膠樹的栽培研究(註1)。… 更多 乳藤是夾竹桃科植物,但不常見,開的花小,花色為乳黃色,很不顯眼。它是常綠性的木本大蔓藤,全株乳汁豐沛,老莖顏色灰黑,但有明顯的淺色皮孔;葉片對生,形如榕樹葉;花期在三~四月間。它的蓇葖果通常成對結出,顏色黃褐,躲在枝葉間,常教人視而不見。成熟果實會單側裂開,釋出帶著白色種髮的種子,種皮有細毛,中央部分縱向往內凹,現在正是乳藤的盛花期(註2)。 文字參考來源
註1:發現臺灣常設展專書
註2:鄭元春老師臉書乳藤文字 圖片來源
圖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提供
圖2-9:鄭元春老師提供 ■鄭元春老師簡介: 鄭元春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退休後,專心致力於通俗植物著作之創作與推廣,並於社區大學任教推廣通俗植物。相關植物著作達數十冊,重要著作包括《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鑒》以及《植物Q&A》等書。 #NTM #臺博館 #植物 #乳藤 #發現臺灣常設展 #鄭元春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745197031193 2020-04-14 19:00 84 2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五場🐸蛙蛙世界不能沒有你!:兩棲類資源調查資訊網 
       
長期研究、推廣兩棲類保育的楊懿如老師,是臺灣最大的兩棲類資源調查計畫的發起人,透過公民科學的方式,集結志工的力量,於臺灣兩棲資源調查網站與臉書平台的社團,蒐集並建立臺灣兩棲動物的資料。
     … 更多
除了拍照、錄音上傳的調查外,蛙調志工們也參與了生態監測、棲地保育及移除外來種等行動,現在也將行動慢慢推廣至社區中,希望由社區開始,一起保育臺灣的兩棲類。
     
身在這個蛙蛙世界的你,還在等什麼呢!快跟著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的「青蛙公主」楊懿如副教授及「知名廣播主持人」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賴素燕秘書長,一起進入蛙蛙王國吧!
         
偷偷說,在留言中留下你的問題,就有機會讓老師在直播中親自解答你哦~留言還可以獲得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的無敵可愛手機桌布✨!
            
|時間:4月19日(日)14:00-14:50
|地點:打開網路打開臺博館的粉絲專頁不管到哪~都可以看
|活動資訊👉https://reurl.cc/NjRRvp
|延伸閱讀:
 一起加入蛙蛙世界吧-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  
 http://www.froghome.org/
 怎麼可以錯過的老師專訪👉https://e-info.org.tw/node/218603
  
#直播完的星期一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
#台灣青蛙週
#心動不如趕快行動
        
#臺博館 #NTM #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 #台灣兩棲類保育志工 #長虹教育基金會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地球日 #地球50有一起
10156738004931193 2020-04-14 11:00 106 1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戰後臺灣鐵路局局本部辦公室平面圖 從戰後留存的臺灣鐵局局局本部辦公室平面圖,可以發現其面積與臺博館北門面積一樣大,都是忠孝西路、延平北路、市民大道(鄭州路)、塔城街所圍起來的範圍。但是,比起我們之前與大眾提到的園區內的古蹟建築的數量,這張平面圖中的建築物數量明顯多了不少。而且,從這張平面圖,就可以發現哪些建築後後來被指定為文化資產保存。此外,還能看到廳舍在臺灣鐵路局辦公室時期使用時的內部空間名稱。以前裡面還有游泳池! 2009.10.8 攝 #戰後北門館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BemenBrunch
10156741925996193 2020-04-13 21:00 80 1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三場🐦發現賞鳥新世界:eBird Taiwan 
      
源自美國的eBird是世界最大的賞鳥紀錄平台,你可以查詢鳥類的種類分布、遷徙情形,也可以了解世界上最近有什麼鳥類出沒,這些資料的積累來源,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依靠公眾力量的支持,主動拍照、紀錄聲音、上傳網站,而臺灣在2015年的時候也成立了 #eBirdTaiwan,讓你不受語言限制,也能輕鬆使用!
    … 更多
你不但可以像是真實版寶○夢累積圖鑑一樣,查閱自己的賞鳥紀錄,還可以參加每月舉辦的不一樣主題挑戰。這些活動與平台的幕後推手之一,就是我們第三場直播活動的與談人-特生中心的林瑞興研究員啦!他將與斯創教育工作群李芝瑩執行長一同談談公民科學與eBird Taiwan,讓你進入一個賞鳥新世界!
       
偷偷說,在留言中留下你的問題,就有機會讓老師在直播中親自解答你哦~留言還可以獲得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的無敵可愛手機桌布✨!
           
|時間:4月18日(六)16:00-16:50
|地點:只要有網路打開臺博館的臉書粉專everywhere都可以看
|活動資訊👉https://reurl.cc/NjRRvp
|延伸閱讀:
 一起加入好多好多鳥-eBirdTaiwan👉 https://ebird.org/taiwan/home
          
#臺博館 #NTM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eBirdTaiwan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10156742055186193 2020-04-13 19:00 341 1 《集合啦!領口罩也可以體驗抽卡樂趣🌈》
 
粉紅限定款 get
虎寶聽說現在是SSR等級啊啊啊啊啊(˶‾᷄ ⁻̫ ‾᷅˵)
 
近期國際知名期刊及相關報導皆告訴我們口罩防範病毒的重要
虎寶覺得身在臺灣的我們
人人都能依照制度買到口罩保護自己
真的是太幸福了~~💕
 … 更多
延伸連結|
衛生福利部-口罩相關資訊查詢頁面👉https://reurl.cc/L3Xnky
《Nature》Respiratory virus shedding in exhaled breath and efficacy of face masks 👉https://reurl.cc/lVZYGE
《The Lancet》Rational use of face mask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https://reurl.cc/0o6ajo  
#臺灣限定
#不被顏色定義 #找尋屬於自己的顏色
#粉帥 #粉可愛 #粉健康 #粉喜歡
#入館參觀全程佩戴最安心
#動森一個
10156737755596193 2020-04-13 11:00 121 0 #淑芳老師說肋葉藻 學名:Anadyomene wrightii 藻體濃綠色,扁平葉狀,單層細胞,具有5至7條掌狀排列中肋細胞,每條中肋以同樣掌狀分枝在同一平面重覆多次分枝,形成網葉狀,中肋細胞之間充滿許多卵形小細胞(肋間細胞)。葉狀體全緣或波浪狀,常叢生如花狀,體高約2至5公分,基部有短柄,並以假根狀絲細胞附著於岩石上。內部構造,細胞多核,多個葉綠體連接成網狀,具有許多個澱粉核。… 更多 具有同形世代交替,孢子體與配子體外觀相同。孢子體(2N)經減數分裂內產生具有4條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游出附著岩石上可萌發成配子體。配子體(1N) 雌雄異體,配子具有2條鞭毛,異形交配(anisogamy),合子再萌發為孢子體。 生長在低潮線附近陰蔽的礁岩上,秋末至初春是其生長期。為常見海藻。為熱海性海藻,廣見於日本小笠原群島、琉球群島、臺灣、海南島、西沙群島、菲律賓、馬來群島、印尼、印度洋。臺灣產於全臺各地。 圖文授權/黃淑芳 ■黃淑芳老師簡介∣ 黃淑芳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研究員,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服務26年期間,共發表有關海藻之研究論文報告100多篇,其中有37種臺灣新記錄種,研究期間也為該館增加2,200多件海藻標本,其所著之《臺灣東北角海藻圖錄》曾榮獲圖書類金鼎獎、《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輯》也獲得「好書大家讀」圖書獎。 #NTM #臺博館 #植物 #海藻 #黃淑芳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156737982161193 2020-04-12 13:00 104 4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第三篇🌸杜鵑
       
當你正等待你培育的特殊花色花長大時,或是等待果樹結果時,有沒有想過植物的開花結果到底什麼樣的週期才是「正常」的呢?
      … 更多
杜鵑是街道旁、大學校園中常見的花,三四月的現在正好是開花期,但回想一下,它是不是每年也都差不多在這個時候開花呢?這樣週期性的開花現象就是一種物候的體現。可是,新聞好像也常常報導因為氣候異常所以杜鵑花早/晚開花耶!欸!小等一下,真的都是這樣嗎? 這就是物候調查的重要啦。
     
許多生物可以敏銳感受微小溫度、氣候的變化,因而做出不同的反應,所以長期調查、記錄物候與氣候之間的關係,才能看出背後的原因,而他們之間緊密的聯繫,也讓物候變化成為一種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指標。
     
你家附近會看見什麼樣的植物呢?他們又在什麼時候開花結果呢?
快來留言並hashtag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一起分享他們的照片,即可獲得✨小等一下杜鵑 ✨可愛手機桌布一張!  
       
臺博館地球日活動上線啦!👉https://reurl.cc/nz1ZKn
持續關注我們的臉書,「#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就在地球日前的周末(4/18、4/19)舉辦,只要打開臉書、隨時隨地有網路的地方,都能跟我們一起課起來!
   
|延伸閱讀:
 點我吧ξ( ✿>◡❛)-植物調查與物候變化👉
 https://plant.tbn.org.tw/   
 植物不夠的話還有更多生物-iNaturalist 👉  
 https://www.inaturalist.org/
    
#其實小編想用的是修但幾咧啦
#但正確用字是小等一下哦
#學公民科學小知識外也一起學正確的台語用字吧(´▽`ʃ♡ƪ)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公民科學 #杜鵑花 #iNaturalist #植物調查與物候變化
10156735380251193 2020-04-12 11:00 109 2 #南門館小白宮的設計者是誰 #南門館建築歷史線上看 圖片中的藍曬圖,是野村一郎在1906年設計南門工場鴉片倉庫,其結構、外觀和細部設計,都和小白宮雷同。 只是,小白宮1900-1901年興建的檔案沒有記載預算金額,也沒有記載設計者。至今只能推測設計者可能是當時任職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的建築技師,包括課長田島穧造、技師野村一郎、技師片岡淺治郎等人,其中最有可能的,從這張圖來判斷,就屬野村一郎了。… 更多 會有如此推測的原因,野村一郎曾於1906年為南門工場設計二層樓的石造鴉片倉庫,室內的木造柱樑、樓板的技法、開窗、門拱和建築細部,都和小白宮如出一轍。 而野村一郎在臺灣的作品,最有名的就是兒玉後藤紀念博物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式樣均屬希臘古典系統,綜合以上各點推論,小白宮很有可能是野村一郎的作品。 野村一郎簡介:東京帝國大學造家學科高材生,1899(日本時代明治32)年來臺灣擔任總督府技師。 #NTM #臺博館 #南門館
10156734987061193 2020-04-11 17:00 166 0 #線上看臺博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防疫期間邀請大家一起線上看展覽。透過科學繪圖認識其在臺灣的發展與演進,及與臺灣自然史探索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繪圖的定義與發展史,逐步進入到19世紀以來,博物學家和自然觀察者陸續在臺灣所記錄的自然史,以及當代科學繪圖的發展。透過科學繪圖的呈現,可讓觀眾透過線上觀看展覽,從博物學者的視野,追隨臺灣未曾間斷的自然探索足跡。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NTM #臺博館
10156732373741193 2020-04-11 11:00 378 2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犀牛 #線上看 這是杜勒(1471-1528)在1515年創作的木刻版畫作品-犀牛,雖然杜勒本人不曾看過犀牛。那麼,眾人來瞧瞧,杜勒的作品,與看過真實犀牛的您,真實的動物和杜勒的創作,有哪些差異和不同之處呢?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 繪 #小編覺得杜勒太強
#不曾看過犀牛卻能憑空畫出來
#快上網找犀牛照片來比一比 #繪自然 #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NTM #臺博館
10156732833851193 2020-04-10 22:09 197 3 【虎寶日記162】愛,讓我們的生活有了顏色
 
虎寶發現,根據農委會動保資訊網統計,去年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登記收容的流浪動物近5萬隻,創下近三年來新高,且統計數字未包含民間機構的收容數量。
 
4/11日是美國的 #寵物日 Pet day 🐶🐱 。這一天,人們慶祝寵物帶給生活的歡樂,並鼓勵領養,幫助減少流浪以及收容所的動物數量,降低因為收容所容量不足被安樂死的可能。
 
如果有寵物的朋友,也記得好好照顧身邊的毛孩👉… 更多定期帶家中犬貓施打動物狂犬病疫苗,如逾期完成疫苗注射,將可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規定處新臺幣3萬至5萬元罰鍰。
 
愛💕是此刻最被需要的能量~
 
一起分享你最好的夥伴/家人給虎寶🐯和大家認識吧!
 
#毛孩毛孩 #曬一下
#你我親近的好朋友
#虎寶也是大家的好朋友
10156731761926193 2020-04-10 11:00 104 0 #藥材中的生物學二
#路邊小草篇 #線上看 #NTM #臺博館
10156729590671193 2020-04-09 21:09 239 1 NTM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第二十一回 華薊
 
隊長、虎寶與一眾隊員,從小在都市裡長大,如今則在都市裡工作。即便對臺灣植物有著濃厚興趣,植物們卻少有機會參與他們的童年記憶。每當有路人或觀眾向小隊打聽某某植物的個性,他們都會一陣尷尬。那種感覺,就像得向別人介紹才剛認識不久的朋友一樣,腦子裡各種打結。
 … 更多
所以,小隊員們非常羨慕對臺灣植物有記憶的人。記憶,常是我們對特定人事物能否發自內心感到在乎的關鍵要素。在經常得將「臺灣」傳遞給大家的國立臺灣博物館🏛,若不是發自內心對這些植物感到在乎,恐怕很難給出兼具誠懇與實質意義的分享吧?
 
特別是那些相貌過於平凡、族群存續卻又岌岌可危的原生植物。雖然總想用來自靈魂深處的言語為其發話,但它們對都市孩子來說,盡是些新朋友。如何為剛認識不久的受災戶們盡心發話呢?
 
也許,透過涉獵民俗植物學,能多少起到些補強作用。那是試圖爬梳與講述土地上,人們與植物間各種關係的學科。雖然以「純自然」角度,很多臺灣常被提及的民俗植物並非臺灣的原生植物,而是隨不同移民或政權的移入被引入,像是地瓜、樹薯、檳榔、龍眼等等,但它們仍是臺灣文化中無可抹滅的存在。
 
不過,還是很希望多找到些臺灣人與原生植物間的羈絆啊!
 
所以,當虎寶🐯讀到《種回小林村的記憶:大武壠族植物人文誌》(註… 更多
10156729482341193 2020-04-09 19:55 154 0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二場🐛群眾協力打造的蛾類線上圖鑑: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
    
提到蛾類,你腦中出現的是不是牠飛舞在夜晚的光源旁的畫面呢?或是總會傻傻分不清牠到底是蛾還是蝶呢?這時候你就需要「#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啦!
   … 更多
特生中心建立的「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與「慕光之城蛾類世界」臉書社團,號召大眾以公民科學調查方式,拍照並記錄牠們出現的地點,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六千種以上的臺灣蛾類。(你沒有看錯~臺灣的蛾類有這麼多種哦~~)
    
想要多了解牠們嗎?公民科學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來聽聽第二場直播吧!特生中心林旭宏副主任將與我們分享蛾子與女蛾的故事,與斯創教育工作群李芝瑩執行長一起,為你打開群眾協力打造的蛾類線上圖鑑❤️❤️❤️
           
偷偷說,在留言中留下你的問題,就有機會讓老師在直播中親自解答你哦~留言還可以獲得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的超可愛手機桌布✨!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時間:4月18日(六)14:00-14:50
|地點:任何有網路的地方(一定要打開臺博館的臉書粉專哦~~~)
|活動資訊👉https://reurl.cc/NjRRvp
|延伸閱讀:
 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 https://reurl.cc/MvN94v
公民科學與生物多樣性:群眾協力打造的蛾類電子圖鑑
👉https://reurl.cc/GVEQ4x   
     
#好多好多蛾 
#此蛾非彼鵝   
#臺博館 #NTM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台灣飛蛾資訊分享站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課起來
10156729268746193 2020-04-09 17:43 126 1 【幕後豹導5—考究(角色篇)】 VR動畫角色大公開!!!!!!
讓我們隆重歡迎兩大主角「臺灣雲豹」和「臺灣黑熊」登場~… 更多 角色設計與塑造是動畫的靈魂,更是能帶領觀者融入其中的重要關鍵。上星期的幕後豹導介紹到因動畫腳本架構設定,讓主角有兩種風格造型:「2D手繪」和「3D擬真」;而一個角色的誕生,需要完整的前置資料搜集作業及獨具風格卻不失真的創作。角色塑造的過程中,製作團隊也做足功課!除了將臺博館所提供的雲豹3D掃描點雲檔案、動物的標本照片與相關資料(包括叫聲)作為角色設計參考依據之外,團隊實地參訪博物館、認識館藏標本與博物館的故事,並與本館動物學研究人員充分討論與確認後,動畫角色才逐漸成形,且能充分表現其物種的特徵與型態。 神話部分因劇情需求,還增加其他角色使故事走向、劇情發展更具「說服力」。而這些配角們也不是隨便挑選的喔!是依動畫場景的環境設定,選擇棲息於此並擁有「繽紛色彩」的物種,他們的出現可以說是讓雲豹和黑熊有著戲劇性的轉變呢! 小提醒:防疫期間,本館「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體驗」暫停辦理。 #臺博館 #VR360 #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 #角色設計 #鳳三設計
10156728503081193 2020-04-09 11:00 140 0 【L型資料夾-臺博系統】 2005年臺博館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支持下,以臺博館本館為中心,啟動首都核心區臺灣博物館系統計畫,臺灣博物館系統除了228和平公園裡的本館,包含2010年開館的古生物館(1991年指定臺北市市定古蹟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舊廈),2013年開館的南門館(1998年指定國定古蹟專賣局臺北樟腦廠),北門館(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更多 串聯周遭臺北市中心古蹟建築,進行再利用計畫,扮演臺灣博物學、經濟、交通、現代性等過程的重要角色,除了有豐富典藏,建築本身與臺北都市發展脈絡、臺灣金融史、臺灣產業史、臺灣鐵道等有重要連結,達到古蹟活化再利用與博物館經營之雙贏。 價格:NTD 80 /個
類別:文具小物
尺寸:22X31cm ➡其他「臺博文創」詳情:https://www.ntm.gov.tw/collection_286.html 石尚自然探索屋(臺博本館店)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
電話:02-2311-2558 #NTM #MainBuilding #NaturalHistoryBranch #NanmenBranch #BemenBranch #L型資料夾臺博系統
10156725869781193 2020-04-08 19:01 113 3 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
第一場🎤從公民科學邁向亞洲No.1: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對於遊戲中什麼季節有什麼樣昆蟲魚類瞭若指掌還會上網查資料的你,會不會也想知道在北半球的臺灣有沒有這樣的生物呢?
這時候你需要的不是(會被昆蟲嚇到)的貓頭鷹,而是燈燈燈愣 #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啦,不但集結了臺灣各大公民科學的網站資料,還能以共享方式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 更多
欸!等等!看到這裡的你會不會覺得疑惑,這到底跟公民科學有什麼的關係呢?
   
(老師音樂請下🎹)
這是一個完整的脈絡,而你不能忽視公民科學在這個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台灣生物多樣性的資料為亞洲第二,而它重要的資料來源之一,就是公民科學。由下而上的公民科學,力量是非常強大的,甚至足以影響政策的決策···
     
第一場直播活動我們邀請到長期致力於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的特生中心柯智仁助理研究員,與斯創教育工作群的李芝瑩執行長,以對談的形式,帶領我們進入公民科學的世界❤️❤️❤️
        
快在留言中提問,你的問題就有機會讓老師在直播中親自解答你哦!偷偷說,留言還可以獲得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的✨夜鷹✨可愛手機桌布!千萬不能錯過!
     
|時間:4月18日(六)11:00-11:50
|地點:任何地方(記得打開臺博館的臉書粉專哦!)
|活動資訊👉https://reurl.cc/NjRRvp
|延伸閱讀:
 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https://www.tbn.org.tw/   
 2020臺灣生物多樣性超級年活動👉https://biodiversity.tw/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 #TBN #公民科學 #生物多樣性 #公民科學課起來
10156718753631193 2020-04-08 11:00 294 0 《夢幻古圖-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特展 #線上看 #局部 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的《康熙臺灣輿圖》其實不只一幅,而是有三個版本之多。清康熙年間繪製的「原版」或稱A版 據傳原藏北京內府,於 1900 年「義和團之亂」時流出至臺灣,後成為臺灣博物館的收藏,2010 年經指定為「國寶」,但本版圖面在高雄以南的部分有大面積缺損,雖經修護仍無法盡數復原,故流傳不廣。 目前流通較廣的 則是 20 世紀上半所摹製的… 更多 兩版摹本:「第一摹本」或稱B版 ) 與「第二摹本」或稱 C版 。這兩份 20 世紀的「摹本」雖在畫風與內容 上與「原版」略有出入,但圖面較為清晰完整,且大致保存了 目前「原版」畫面上所缺損的圖像內容,故多年來逐漸取代「原版」,成為館方與外界流通運用主要的版本。 考量現今的數位圖像技術的進步,本館於2016-2017 年聯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的團隊以《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數位影像為底本,參考B、C版摹本的圖面資訊,以數位方式逐步將「原版」所缺失的內容資訊重建 補足,完成《康熙臺灣輿圖》數位重建版,並沿用過去以英文字母的稱法,及英文Digital/Dream ( 數位夢幻之諧音,簡稱為「D版」。本版圖不僅維持《康熙臺灣輿圖》原版的輿圖》原版的古典古典畫風與書法畫風與書法風格風格,更補足了原圖上的細部與大片細部斑駁與大片缺損,同時亦訂正了百處以上B版與C版摹本版中的錯、漏與異體字,成為一份既忠於原版,又兼顧視覺美觀與兼顧視覺美觀與資訊資訊完整的《康熙臺灣輿圖》版本。 (點進圖片看內文) 四張局部圖片分別是A版、B版、C版與D版畫面,上頭可以看到「南港社至蛤仔灘水路二日」,「南港社」指的是約為現今的「新北市蘆洲區正義里一帶」「蛤仔灘」指的是現今的「宜蘭」。上面有看幾個穿著短褲之類的原住民,挑著東西、有肩上扛著豬,也有挑著豬。而從四張版本的局部可以發現,他們的下身服裝顏色因為版本不同,而有不同。此外,下面四間茅屋旁,有兩個人挑著一檐東西,A、D版是白色的,B、C版是土黃色的,顏色也不一樣。大家可以再找找,這四個版本的北部,到底還有哪些不一樣哦! #NTM #臺博館 #夢幻古圖 #康熙臺灣輿圖總動員圖特展
10156722304971193 2020-04-07 14:10 489 7 大家有沒有乖乖遵守臺博館入館參觀5步驟啊?
我都在看喔~ 😷戴上口罩
🌡️量測額溫
💧酒精消毒
📱填列個資
🚶保持距離1.5公尺🚶‍♀️ #🐯 #我一直都在 #日夜守護
#守護臺博館 #守護大家的健康
10156703386956193 2020-04-07 11:00 275 2 【古生物館建築立面】 #古生物館建築線上看 現今的古生物館建築,原是1933年落成的日本勸業銀行臺灣支店第二代建築。是一座沿街兩面騎樓的轉角建築,以坐北朝南為正向。外觀由預鑄的人造石及洗石子材料做成,13根巨形刻槽圓柱偶4組寬厚的壁柱與檐牆,加上柱頭、牆體、檐口及女兒牆都有渾厚的裝飾紋樣,充分表達了日本時代昭和初期,日本趣味與洋風復古的折衷建築品味,使用與地表調和且近石材的保護色。 #NTM #NaturalHistoryBranch #臺博館 #古生物館 #文化資產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703347206193 2020-04-06 11:00 525 6 【你所不認識的牛蒡花、葉與果】 牛蒡是大眾熟悉的根菜,而且最近是吃牛蒡的時節。許多人只見過它在市場上的樣貌,對於它的莖、葉、花、果等,可就不瞭解囉。 它是菊科家族的一員,葉片寬大,開花前幾乎全是根生葉;隨後抽莖並產生分枝,花苞才逐一冒出。 它的頭花酷似薊類,全由管狀小花所組成,總苞多層,貌似猙獰,但不至於扎人,眾小花齊放時,還頗吸睛哩! 它的果實帶有褐色冠毛,這跟薊類也很像。… 更多 圖片拍攝日期:20200229
圖文來源:鄭元春提供 ■鄭元春老師簡介: 鄭元春老師曾擔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前植物學組副研究員兼組長,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研究所。臺博館退休後,專心致力於通俗植物著作之創作與推廣,並於社區大學任教推廣通俗植物。相關植物著作達數十冊,重要著作包括《台灣的常見野花》《台灣的海濱植物》《常見藥草圖說》《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鑒》以及《植物Q&A》等書。 #NTM #臺博館 #植物 #牛蒡花葉果 #鄭元春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10156715573036193 2020-04-05 13:00 556 24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第二篇🕷白額高腳蛛(俗稱旯犽/喇牙)
  
「抓到狼蛛了!」狼蛛應該是現在最受歡迎的蜘蛛了,你是不是每天都在期待牠出現在自己的「家」旁邊呢?
    … 更多
同樣也可能生活在你家的白額高腳蛛(旯犽),出現時卻會讓不少人驚聲尖叫(旯犽os:看到你我也會想尖叫阿阿阿)。可是,外表看似可怕的牠,實際上卻是以蟑螂等昆蟲為食,吃完就會默默離開,尋找下一個生活的地方。所以下次看到牠先別急,將牠趕到陰暗處即可。但如果你看到牠不停的出現,可能就要適時整理一下環境囉!
   
牆角?天花板?陽台上的盆栽?在你家裡或是附近會看見什麼樣的蜘蛛呢?
快來留言並hashtag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 一起分享牠們的照片,即可獲得超級可愛✨旯犽手機桌布✨一張!
     
什麼!四月的世界地球日活動已經上線了!
👉https://reurl.cc/nz1ZKn
沒錯!快來關注我們的官網與臉書,臺博館將會在地球日前的周末(4/18、4/19)舉辦「公民科學課起來!」直播活動,讓你在家也能課服萬難成為公民科學家!臺灣的公民科學需要你一起參與❤️❤️❤️
   
|延伸閱讀:
 點我看更多蛛蛛-臺灣蛛式會社👉
 https://spider.tbn.org.tw/   
 來看看家裡還有什麼住客-Let’s探索家中昆蟲👉  
 http://dobug.nmns.edu.tw/ 
      
#臺博館 #NTM #長虹教育基金會 #公民科學 #白額高腳蛛 #臺灣蛛式會社 #Lets探索家中昆蟲
10156703230051193 2020-04-05 11:00 473 7 #修復前的北門館
#戰後的鐵道部
#四八九號建物的故事 四、八、九號建物,不具古蹟,也不具歷史建築身份,但是,臺博館仍以文資法規範和手法,對這三棟建物進行修復,由於園區轉型為博物館空間,增加許多符合未來博物館正式營運消防、機電以及民眾參觀舒適和友善的相關設備,在不破壞古蹟內外空間一致性與美感的前提下。四、八、九建物修復後會成為機房與民眾服務空間。其中,九號建物保有美援時期經費購置建構的屋架,成為臺灣經歷過美援時期的見證。 (點進圖片看內文) #戰後北門館外貌
#世紀重生
#臺灣現代化的序曲 #NTM #臺博館 #鐵道部 #北門館 #古蹟修復 #文化資產保存
#國立臺灣博物館 #BemenBrunch #四八九建物
10156715212801193 2020-04-05 08:32 159 0 【臺博館防疫與數位服務】 今天(4/5)上午10:00~11:00,復興廣播電臺「寶島夢想家」節目,主持人周書勤將在節目中與臺博館教育推廣組黃星達組長向大家介紹臺博館配合新冠肺炎所進行的「防疫與數位服務」。 博物館作為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疫情期間更注重相關防疫措施。雖然實體教育活動、導覽全面暫停,「線上博物館-臺博館環景VR720」線上展覽,在家也可以認識臺博館的建築及展示特色。 此外持續關注我們社群平台👉🏻… 更多FB、IG,「MurMur Museum-誰來臺博?」、「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製作大揭幕-幕後豹導」、「NTM發現臺灣植物小隊」、「修復前北門館」等一系列精采的內容,會持續在線上陪伴大家,4月還會搭配 #地球日 推出特別的線上活動,節目將在10:35-11:00露出,歡迎按時收聽。 虎寶防疫小叮嚀1👉https://reurl.cc/QdLWYq
虎寶防疫小叮嚀2👉https://reurl.cc/NjAGYe
線上博物館👉 https://reurl.cc/j71R9m
MurMur Museum-誰來臺博👉https://reurl.cc/E7rXVv
📸「臺博青年之眼:時空隧道」線上攝影展👉https://reurl.cc/nz1Zme
「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大揭密」【幕後豹導】👉https://reurl.cc/ZOA1NA
陽台上的公民科學家👉https://reurl.cc/20Z8QE 有關節目收聽方式:
■收音機即時收聽:
台北總台AM594千赫
台中分台 AM594千赫、FM107.8 兆赫
高雄分台 AM594千赫
■線上收聽:http://www.fhbs.com.tw 或手機下載復興電台APP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復興廣播電台 #臺博館防疫與數位服務 #NTM #臺博館 #MainBuilding #線上博物館 #虎寶防疫小叮嚀 #MurMur Museum-誰來臺博 #臺博青年之眼線上攝影展 #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大揭密幕後豹導
10156713239501193 2020-04-04 20:08 213 2 進入臺博館五步驟·不讓COVID-19抓到你的節奏! 病毒當前人人都一樣,連超能力者⚡️也不例外! 來,跟著示範再複習一次,入館五步驟 😷戴上口罩
🌡️量測額溫
💧酒精消毒
📱填列個資
🚶保持距離🚶‍♀️ #人與人間至少150公分
#容留數100
#單一出入口
#與COVID19的對決 #防疫不分你我
#安心參觀 #保護自己保護別人 #飛起來 #咻咻咻
#不分進館目的都要執行
10156703157446193 2020-04-04 11:00 255 2 #藥材中的生物學二
#路邊小草篇
#線上看 #NTM #臺博館
10156706496211193 2020-04-03 20:00 225 0 【虎寶日記161】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 阿中部長說話,虎寶防疫小隊長🐯都有在聽,你們呢? 入館請全程戴口罩,並與他人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 一起安全參觀,保持距離才能使我們更近❤️ 五大重點.缺一不可.再複習一次 👉
額溫測量、酒精消毒、戴口罩、資料登記、保持距離參觀  
#防疫人人有責 #你我互相提醒
#大家都是臺灣防疫小隊員
#臺博館和大家一起
10156703113131193 2020-04-03 11:00 134 0 【L型資料夾:康熙臺灣輿圖】 繪製於17、18世紀之交的《康熙臺灣輿圖》是現存最早的單幅彩繪卷軸臺灣全圖,亦是清代臺灣古地圖中流傳最廣的一幅圖。全圖以中國傳統山水技法繪製,內容以寫實手法描繪出17、18世紀臺灣西部的山川地形、行政兵備部署、道路與城鄉生活等景觀,兼具地理圖、軍備圖、風俗圖的特色,可說是清初臺灣社會文化生活及地理知識的縮影。結合前者作為設計元素,製作凸顯鎮館之寶特色之L型資料夾。 價格:NTD 80… 更多 /個
類別:文具小物
尺寸:22X31cm ➡其他「臺博文創」詳情:https://www.ntm.gov.tw/collection_286.html 石尚自然探索屋(臺博本館店)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
電話:02-2311-2558 #NTM #MainBuilding #L型資料夾康熙臺灣輿圖
10156702842326193 2020-04-02 11:00 78 0 【幕後豹導4—構思】… 更多 2019年初夏,臺博館與VR動畫製作團隊如火如荼的展開各項工作期程。VR動畫時間長度設定約200秒,故事以雲豹與黑熊的神話傳說為背景,並加入保育理念呼籲大家重視物種的消逝。大綱架構規劃「神話」與「現實」比例各半,製作團隊透過分鏡圖將故事腳本、時間長度、旁白文字等項目,初步呈現動畫影像上的構成與安排。美術風格是以「擬真寫實」為主,但由於「神話」橋段的故事鋪陳需要動畫角色較為細膩、戲劇張力的表現,經過多次討論後,決定以2D風格繪製較能充份表現其細膩的表情動作,最終才會在影片中看到2D、3D兩種風格並存。 不知大家「看圖說故事」的功力如何呢?小編挑選出分鏡腳本中的幾張插圖,照著鏡號順序排列,相信充滿想像力的大家已經能猜出大部分的劇情~就等待環形劇場重新開放後,來趟臺博館體驗VR360看看被你「預測」到幾成的劇情吧! 小提醒:防疫期間,本館「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VR360體驗」暫停辦理。 #臺博館 #VR360 #臺灣雲豹與黑熊的傳說 #故事大綱 #分鏡腳本 Fungs Design.鳳三設計
10156700137751193 2020-04-01 11:00 177 1 【臺博好書】「黃金山城地質趣」販售中 #新上市 本書詳述臺灣最富盛名的金瓜石-九份金礦山的形成原因,介紹其地質、地形和常見的礦物岩石等知識,將艱深的地球科學內涵,以淺顯的詞句呈現出來,使讀者易於理解,從中獲得許多寶貴的自然知識。… 更多 此外,筆者精心規劃五條介紹金瓜石-九份金礦山地質觀察路線,就地質人的觀點,介紹該地區黃金礦床的地質、地形景觀、地質構造、礦床形成原因,以及各個黃金礦體和礦區常見的岩石和礦物群,讓大家欣賞壯麗景觀之餘,還能實地觸摸真的金銅礦床,體驗站在數公噸黃金之上的感覺,來趟真正深度知性地質之旅。 ■《黃金山城地質趣》歡迎訂購,請舊雨新知繼續支持,謝謝您!
■本刊訂閱聯絡資訊:
石尚臺博本館店: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9:30-17:00
電話:02-2311-2558 #NTM #臺博館 #黃金山城地質趣 #自然史 #地質 #地球科學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國家書店 五南文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