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台北市。 107,705 個讚 · 1,326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14,089 個打卡次。臺博館除了228公園內的本館,還有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邀你一起發現萬物的精彩!
貼文
NTM 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第二十二回 老館前的古老分枝
 
生長在本館前方榕樹上的松葉蕨,總吸引著虎寶🐯的目光,這種有著獨特二叉形態的附生植物是自然史上的老字號,對有著「百年老館」形象的臺博館🏛,總感覺兩者很適合放進同個相框裡。
 … 更多
中小學的自然課裡,我們會學到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然而松葉蕨全身上下卻像是除了莖以外什麼也沒有,造型非常的「簡單」。植物學家就很好奇,這種「簡單」是不是種古老的特徵呢?
 
為我們提供線索的化石,來自距今約四億年前的志留紀至泥盆紀地層,它們有時被概括地稱作 "Rhyniophytes",取自其中化石完整度較高的雷尼蕨屬 (Rhynia),意思是「雷尼蕨 & 與之相似的植物們」。它們除了二叉狀的莖,就是莖頂長著像是孢子囊的構造,整體來說非常「簡單」,讓人立刻聯想到松葉蕨。正因為這樣,松葉蕨有很長時間被科學家懷疑是這些遠古蕨類的直系後裔,因為保存了先祖的古老特徵,冠以「活化石」之名,甚至推測是現存最古老的維管束植物分支。
 
然而,來自 DNA 的訊息並不支持松葉蕨有「那麼古老」的地位,它很可能有個長著真葉的蕨類祖先,而那些看似古老的特徵,例如「無葉」,其實是在演化過程丟失掉葉的結果。這麼一來,稱之為「活化石」恐怕就不太合適,因為這已不是與先祖原版差異不大的結構,而是大改版後再大改版的結果。
 
雖然失去最古之名的寶座,松葉蕨在現生植物仍算是比較古老的分支。撇開這點,它們也有好些值得細究的特色,例如既不長根,該如何從環境中吸收養分呢?目前相信它們是透過與真菌共生,於植株下部產生「菌根」的方式來營生。菌根在陸生植物世界並不罕見,很多植物就是因為菌根才能大幅提升吸收養分的效率,但如果在松葉蕨這種比較古老的植物上就能找到菌根,表示植物與真菌可能很早就開始締結盟約,為生存共同打拼了!
 
受限於化石紀錄的稀缺,學者們還不太確定最早的松葉蕨是在何時出現,但肯定遠早於人類開始創建歷史的時代。對比起來,臺博館還是個活力充沛的年輕小夥子呢!下次來館參觀,經過這些古老分枝時,不妨多看幾眼這些自然史上的大前輩們吧!
 
(to be continued)
 
#植物小隊持續田野踏查中
#一起認識臺灣植物多樣性
#每張照片都有隊長的延伸筆記
 
---------------------------------------------------
🌱 隔週四18:00刊載 (下一回合時間 5/7)
🌱上回植物小隊田野筆記快速連結|
https://reurl.cc/NjyQ19
(NTM發現臺灣植物小隊的田野筆記 Round 2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