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19-07

文章 留言
2374849666091550
時間:2019-07-04 17:00
#主題科學日
粒子如何有質量?
 
尋覓多年,科學家終於在七年前的今天,發現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
 
科技大觀園
//希格斯、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及布繞特(Robert Brout)於1964年提出了「希格斯機制」的概念,他們認為宇宙中存在著「希格斯場」,而基本粒子就是透過與希格斯場中的「希格斯粒子」作用以獲得質量。因此,希格斯玻色子是否存在,幾乎可說是標準模型完備與否的關鍵。//
超連結 SCITECHVISTA.NAT.GOV.TW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科技大觀園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宣布,透過大強子對撞機(LHS)他們發現了傳說中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the Higgs boson),除證實了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多年前的預測外,也替....
搭配閱讀《上帝的粒子:希格斯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從百年前開始談起,帶你走過希格斯粒子的發現過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0866
2377740479135802
時間:2019-07-08 19:31
#科技部直播預告🎙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第十一話-【關鍵少「數」,用幾何開拓探究自然規則之路】
  
今年 3 月頒發的第十二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由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李瑩英 特聘教授獲得!
  
李博士是數學幾何分析領域的國際知名傑出學者,研究著重於尋找及探討具有特殊性質的自然代表元,其中結合黎曼結構及辛結構,探究 #拉格拉奇極小子流形… 更多,不僅產出許多重要突破性結果,而且是國際上最早投入此項研究的先驅學者之一。此外,李博士對 #均曲率流 的研究也有一系列突破性工作,均曲流率和瑞奇流同是最重要的幾何流,但我們對均曲率流的了解遠遠不及瑞奇流。李博士構造出各式各樣、具不同特殊性質的孤立子解,這些解後來皆被證明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得到有趣的應用,更帶動了許多後續的發展與研究。
  
🦄奇奇爆掛:小編其實看不懂,是節錄官網的(逃~
  
李瑩英教授除了學術研究上的成就,也對台灣數學教育貢獻良多。曾經為了解決當時因獨尊建構式數學教學法而引發的問題,全心投入小學數學課綱的修訂、數學教科書審查等工作。也在擔任臺大數學系主任期間,推動一連串改革,設立講座、增加學生獎助學金、增設特殊選才入學管道,增加課程之彈性及多元化等。
 
 
⏰2019年7月11日,星期四,晚上8:00⏰
➡「科技部 / 不可思議」⬅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直播來賓:臺大數學系李瑩英特聘教授
畢業於臺灣大學數學系、美國史丹福大學數學系博士,曾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教育部學術獎、中華民國數學學會學術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等獎項
 
🦸‍♀️… 更多
圖片
分享一篇幾何分析大師丘成桐的專訪,李瑩英老師也是採訪人之一

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803
2379818972261286
時間:2019-07-11 19:57
#科技部直播🎙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第十一話-【關鍵少「數」,用幾何開拓探究自然規則之路】
  
🙋小編:前幾天的預告( https://reurl.cc/AZzME),你消化了嗎?
🦄奇奇:有句話說…只有數學不會背叛你,因為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小編:不嚇你了,今晚李瑩英老師,就用生活中常見「肥皂泡泡」小實驗,解釋數學家眼中的自然秘密!
   
#李瑩英… 更多 博士從小在布店幫忙母親算帳,即顯露了數學天分,獲得母親的讚賞,讓她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她認為數學家隨時可以在腦中演算思考,不受時間場域限制,對她而言認為數學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是一把了解世界的鑰匙,與一般研究不同的是,數學研究是透過思考、推導、及演算論證,得出解決問題的方程式。
   
⏰今天晚上8:00⏰
➡「科技部 / 不可思議」⬅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直播來賓:臺大數學系李瑩英特聘教授
畢業於臺灣大學數學系、美國史丹福大學數學系博士,曾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教育部學術獎、中華民國數學學會學術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等獎項
 
🦸‍♀️女力的征途不只是星辰大海
身為優秀的科學家,李博士如何看待媒體對於女科學家的敘述方式?
在科學研究領域中,有什些難題跟「性別」有關呢?政策又能提供哪些幫助?
本次加入第二主持人──泛科知識總編輯雷雅淇,一起聊聊「女科學家」這回事!
   
   
---… 更多
影片
幫大家複習一下,老師的研究領域: #拉格拉奇極小子流形、#均曲率流
https://www.facebook.com/… 更多www.most.gov.tw/photos/a.1726308150945708/2377734819136368/?type=3&theater
2382569191986264
時間:2019-07-16 18:27
#成果發表
【高效還原二氧化碳,力抗全球暖化】
 
面對全球暖化危機,除了盡量降低各式生產活動的碳排放量,主動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回收也相當重要。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潔淨能源所產生的電力,將二氧化碳(CO2)還原為一氧化碳(CO)再製備成燃料,讓碳循環利用,是近年備受關注的一條途徑。
 … 更多
在目前研究中,將二氧化碳還原為一氧化碳的催化劑,以金或銀等稀少而昂貴的金屬轉化效能較佳,其他催化劑則需要施加極高的電壓,才能達到相同的轉化效能,不符合經濟效益。
 
在科技部及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長期的支持下,臺灣大學陳浩銘教授所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首度發現,「新型催化劑— #單原子三價鐵」能取代金或銀等貴金屬催化劑,可以極高轉化效率且極低耗能的電解方式,還原二氧化碳,大幅降低成本。即使在極低電壓下,二氧化碳轉化成一氧化碳的效率為 90%,是目前全世界已知最佳的轉化效率!
 
並且研究團隊使用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臺灣光源(Taiwan Light Source)」與「日本同步加速器光源(SPring-8)的臺灣合約光束線」,利用「臨場X光吸收光譜(Operando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技術,發現新型催化劑的活性如此之高的關鍵秘密為:單原子鐵 #保持穩定的高氧化態(高價態)!
 
卓越的研究成果已榮登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 更多
圖片
把 CO2 bang 不見~~
2383801375196379
時間:2019-07-17 17:09
#小編開聊
英國央行宣布,50 鎊新鈔將以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Alan Turing)為肖像人物!
 
大家看過電影《模仿遊戲》嗎?圖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率領團隊成功破解德國非常複雜的密碼系統,成為加速戰爭結束的功臣。
 
圖靈的理論與研究奠定了當代電腦科技的發展,這位天才科學家後來卻因為他的同性戀身分遭受到政府迫害,直到近年才得到平反。
 
🔎相關新聞:… 更多
登上£50新英鎊的圖靈:從「電腦之父」到同性戀平反的鈔票意義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3931029
 
縮圖來源:Bank of England
https://www.bankofengland.co.uk/banknotes/50-pound-note-nominations
超連結 MOST.PSE.IS

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圖靈的貢獻 | 國家實驗研究院

國家實驗研究院是以科學研究為目的之公設財團法人機構,主管機關為科技部,主要目的為統合、協調各國家實驗室之運作,以因應臺灣科技發展及國家未來科技研究之需求。
「電腦」是怎麼誕生的?
//1936 年,24 歲的圖靈發表了一篇論文《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在這篇… 更多極富開創性的論文中,圖靈提出了「圖靈機」(Turing Machine) 概念。

「圖靈機」不是一台具體的機器,而是一種運算模型,可製造一種十分簡單但運算能力極強的機械裝置,用來計算所有能想像得到的可計算函數。

圖靈機是闡明現代電腦原理的開山之作,奠定了整個電腦科學的理論基礎。如果說馮紐曼是實際打造出一台現代電腦的電腦之父,其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即源自於圖靈機。//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9338
2341943562561729
時間:2019-07-18 20:44
【引發科學結構革命的湯瑪斯‧孔恩】 人們認為一個學科的進步靠的是持續的累積,肥料夠豐碩、果實就結好了。 而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提出,每個年代都有學科成員共同信仰的「典範」,他們用典範解決自然界的謎題,而當科學無法解釋的例外越來越多,典範就會受到質疑,引發科學革命,然後建立新的理論進行「典範轉移」。 #你想到典範轉移的例子跟我一樣嗎
#科學哲學家 #誕辰 #主題科學日
超連結 SCITECHVISTA.NAT.GOV.TW

引發科學結構革命的湯瑪斯.孔恩(Thomas Kuhn)-科技大觀園

多年來,人們一向都認為一門學科要發展成熟,靠的是踩在前人肩膀上,逐漸將研究結果累積,等到成果足夠豐碩時,學科自然就成熟了。然而,1962年湯瑪斯.孔恩(Thomas Kuhn)發表了《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
看完《科學革命的結構》真的會覺得腦袋翻新呢~
2389539617955888
時間:2019-07-25 19:58
#科技部直播🎙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第十二話-【化學家來把脈】
  
化學家如何跨域到乳癌診斷?
 … 更多
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在化學組成上有許多不同,譬如有些蛋白質在癌細胞中的濃度特別高,有些蛋白質則特別低。利用這個特性,臺大化學系徐丞志助理教授以質譜分析技術,快速鑑定細胞裡豐富的化學資訊,搭配機器學習建立乳癌模型,讓醫師在診間就能夠即時判別受檢測的細胞是否為乳癌細胞,以化學分子的角度,建構新一代快速、準確的醫學診斷流程。
 
不只如此,徐丞志老師還能透過居家灰塵來診斷潛在疾病、快速找出腫瘤與正常組織的邊界等,今晚徐丞志老師來到「科技部 / 不可思議」節目,和大家分享 #化學家的問診把脈 之術!
  
🔬化學家的問診把脈?!
利用質譜技術與機器學習,協助醫生加速並提高癌症篩選的準確度!
 
🎠研究者夢工廠
年輕學者滿佈荊棘的養成之路,科技部能做什麼?
 
 
⏰今天晚上8:00⏰
➡「科技部 / 不可思議」⬅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直播來賓:臺大化學系徐丞志助理教授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暨生物化學博士,曾榮獲 "The Analytical Scientist Power List Top 40 Under 40"、台大教學優良獎、2018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
   … 更多
影片
大家嗨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