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19-02

文章 留言
2281686855407832
時間:2019-02-10 21:48
🌏【生活中的「豬隊友」】🐖
  
除了日常美食和獻身科學研究的實驗豬,豬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用途,例如:子彈、啤酒、油漆、香菸濾嘴、火車煞車器、洗髮乳、沐浴乳、牙膏、陶瓷藝術品……這些產品的成分或製程都很可能有用到豬!
  
荷蘭藝術家曼德茲瑪(Christien Meindertsma)花三年追蹤一隻編號「05049」的豬,看這生物是如何物盡其用的成為至少 185… 更多 種商品的原物料,最後這份調查也出版成一本豬產品型錄《PIG 05049》。
  
《PIG 05049》分成七個章節,將 103.7 公斤的豬分成皮膚、骨頭、肉、內臟、血、脂肪和其他。除了上烤肉架,豬隻衍生的產品從食衣住行無所不包。
  
🍦🍰🍨從豬皮提煉的「明膠」常用於軟糖、棉花糖、口香糖、優格、冰淇淋、提拉米蘇等等甜點,讓甜點外觀閃現誘人光澤,也使「低脂」食品在去除脂肪後仍保有滑順口感。
  
🍾🍻下班後喝一杯是個大享受,有些葡萄酒、果汁、啤酒的生產過程中,會用明膠濾網過濾雜質。
  
🛀豬骨脂是肥皂的硬化劑,也讓肥皂呈現珍珠般的質感,浴室裡其他洗漱用品也少不了。
  
🎨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裝潢建材,也有豬投身其中。例如油漆刷、油漆的光澤質感;動物膠是良好的黏著劑,砂紙的砂和紙可能就是用豬骨膠製成的黏著劑黏合;輕量的多孔混凝土含有從豬骨骼提取的蛋白質。
  
🚆骨瓷藝術品外殼呈現半透明、鮮豔欲滴的色澤,這是因為在燒製瓷泥添加了如豬骨、牛骨的動物骨灰。甚至有火車煞車器也添加豬的骨灰。
  
🏭還有殘餘物的話,就當成生質能源的燃料。
  
  … 更多
超連結 YOUTUBE.COM

Christien Meindertsma: How pig parts make the world turn

http://www.ted.com Christien Meindertsma, author of "Pig 05049" looks at the astonishing afterlife of the ordinary pig, parts of which make their way into at...
科博館近期也推出「豬事大吉」特展喲!展出豬的相關文化、考古、生態習性、奇特的金氏世界紀錄等各種知識。

https://… 更多calcloud.nmns.edu.tw/cp-10-251688-1.html
2282099868699864
時間:2019-02-11 15:00
#WomenInScience #女生愛科學
 
【2/11國際女性科學日】 👩🔬⚗🗜
 
為了讓所有年齡的女性充分且平等地獲得科學知識,並有機會參與科學之技術和創新,消除教育和就業領域之歧視,進一步實現性別平等,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決議 A / RES / 70/ 212,宣布 2 月 11 日為➡「國際女性科學日」(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 更多
 
說到女性科學家,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應該是瑪麗 ‧ 居禮(法語 Marie Curie),她的一生締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她是法國第一位女博士和女性教授。因發現並成功分離出釙(polonium, Po)與鐳(radium, Ra)兩個化學元素,以及發表放射性理論而獲頒諾貝爾物理與化學獎,居禮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研究人員,也是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至今唯一獲得兩種諾貝爾科學獎項的科學家。
 
但是,我們認識的不應該只有瑪麗 ‧ 居禮。
在臺灣也有許多熱愛科學的女性科學家。
 
讓草蝦游上歐洲餐桌的臺灣養蝦之母成大羅竹芳教授、全球第一位成功利用農桿菌轉殖水稻基因的專家中研院余淑美院士、改寫世界地震理論的臺灣科學家中央大學馬國鳳教授……等,她們各自在不同研究領域,努力推動著科學前進,甚至影響改變了這個世界。
 
你/妳認識的女性科學家有誰❓快來和大家分享吧!
 
 
🔎參考資料:
UNITED NATIONS,<International Day of Women and Girls in Science
11 February >,… 更多
圖片
另外小編多推薦幾本書(興奮)~~

(1) 《她們,好厲害:台灣之光.18位女科學家改變世界》
書如標題,貼文提到的羅竹芳、馬… 更多國鳳教授的故事也都在書裡!

(2) 《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
一想到女科學家,我們不該只想得出瑪麗居禮,這本書再給你49個人名──例如設計史上第一個電腦程式的愛達‧勒芙蕾絲、發現性別是由X與Y染色體決定的內蒂‧史蒂文斯、提出「核分裂」理論的莉澤‧麥特娜等等。

(3) 《聽見海底的形狀:奠定大陸漂移說的女科學家》
在1950年代,大眾認為海底一片平坦荒涼。瑪莉薩普綜合了各種聲納探測資料,繪出了海底地形圖,這成果也進一步鞏固大陸飄移說的地位。

了解這些科學家不是因為她們的性別,而是因為她們的成就本就該被記述,但相關記錄卻相當失衡,現在對女性科學家特別著墨是為了拉回這股失衡現象。

先前 @{科技大觀園|scitechvista}有一系列貼文,介紹Nature提出的「2018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當中有一位就致力於撰寫女性科學家的維基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scitechvista/photos/a.2013564162066339/2015240405232048/?type=3&theater
2284199858489865
時間:2019-02-14 16:59
基哥部長今天來到 #生醫創新聚落整合推動計畫 成果發表交流會。
意外拿到巧克力,嘴笑眉笑!
 
波士頓重量級國際生醫加速器 #SmartLabs 獲選進駐科技部 #竹科生醫園區,做為他們在亞洲落腳的首站,今天SmartLabs也與科技部在交流會上宣布共同建構國際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Bio),也算是結成親家啦~😍
 
祝大家閃光節快樂❗有情人終成眷屬💕
   
#今天走在路上墨鏡要有😎
#敬請期待我們今晚的情人節科普文喔
圖片
情人節科普文在這(拋飛吻) ~
https://www.facebook.com/www.most.gov.tw/… 更多photos/a.1726308150945708/2284391448470706/?type=3&theater
2284392358470615
時間:2019-02-14 22:06
🌹【深情接吻的科學】💋
  
凝望著對方眼睛,撫上對方臉頰,所有感官沉浸於對方的溫度與氣息,兩人雙唇慢慢靠近,期待讓吻灌注所有想念和情感……
  
暫停一下──雙方怎麼知道待會頭要偏向哪一邊?
  
如果沒事先講好,側頭方向一致,就會撞到鼻子,順便打破曖昧的粉紅泡泡。親密接觸前要確認對方意願(記得「Only yes means yes」!),但有人接吻前會先問一聲「待會你的頭要歪哪邊」嗎?
  … 更多
這不是單純默契可以解釋的,有科學家研究這問題,論文還登上《自然》雜誌(Nature)。
  
德國神經科學家岡特昆(Onur Güntürkün)曾花兩年半時間,在三個國家的機場、海灘、地鐵站、公園等公共場所,默默觀察 124 對情侶接吻(聽起來有點變態啊),「兩年下來,我甚至可以看出互相靠近的兩個人是不是要親下去了。」
  
除了練出觀察別人是否即將接吻的好眼力,他也記錄到,親吻時,頭向右傾的人是向左傾的兩倍。
  
科學家解釋,這可能延續自人類幼期的習慣──妊娠末期的胎兒與初生兒也習慣頭向右偏;過去有人研究認為,情感會影響人們袒露左頰或右頰。為此,岡特昆也設計實驗,讓實驗者親吻真人般大的玩偶,這樣就能排除情緒的影響了吧!但,不管親吻玩偶或真人,頭往右傾的比例是一樣的,這表示情緒並非影響因素。
  
倒是可能跟慣用的肢體相關,2009 年剛特昆又設計實驗讓參與者親玩偶,但這次還記錄了他們親吻時的慣用手、慣用腳、眼球轉動,發現習慣右吻的人,較左吻者更慣用右手右腳。
  
對於接吻時方向偏側的背後機制,科學家還未有定論,期待他們繼續發想各種奇異實驗,解開左吻右吻之謎~
  
  … 更多
圖片
奇奇:對你,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未來科技再逆天,我也不會逆你。(經過一夜甜蜜蜜💕
2284926968417154
時間:2019-02-15 20:30
#科技部直播預告🎙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國際觀不夠,還要有宇宙觀!】
  
常聽到,年輕人要大膽出外闖蕩、培養世界觀。現在漸漸進入太空時代,人才「走出去」不只是走到國際,更要「走出地球」了,以宇宙公民的視角,發展出一套科技、文化與價值觀。
  
我們跟太空的距離有多遠?物理上只有一百公里,但要越過這一百公里的距離,必須跟重重限制條件對抗。
  
台灣的太空計畫已執行完兩期、累積了 30… 更多 年,近期更核定未來十年的「第三期太空計畫」,預定十年十衛星,並開始嘗試探索外太空。
  
🚀 過去三十年有什麼重大發現或幕後秘辛?
  
🚀 十年十衛星的頻率,跟跨年煙火一樣變成年度盛事了,為什麼要密集發射這麼多顆?
  
🚀 有人預估登陸火星的首批人類已經在讀幼稚園了。有沒有可能是台灣人呢?
  
🚀 太空科技成果,對外相當於國力展現;對內更可連結到基礎天文研究、科學教育、科學傳播、太空產業。台灣的太空版圖概況如何?
  
  
2019年2月21日,星期四,晚上8:00🕗
➡「科技部 / 不可思議」⬅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
直播主持人:#廖英凱… 更多
圖片
📣📣📣元宵節不想猜燈謎? 那就來科技部FB,參加趴ONE活動贏福五海報吧!! 快準備好,你想問的太空問題,今天晚上直播二宣貼文即將出場!!
429052884506049
時間:2019-02-21 19:31
【基哥直播:飛向太空~】
  
離開了地球,台灣也能找到自己的位子嗎?
  
台灣的太空計畫已執行完兩期、累積了 30 年,近期更核定未來十年的「第三期太空計畫」,預定十年十衛星,並開始嘗試探索外太空。
  
今天直播,基哥要與大家聊聊:
  
🚀 過去三十年有什麼重大發現或幕後秘辛?
  … 更多
🚀 十年十衛星的頻率,跟跨年煙火一樣變成年度盛事了,為什麼要密集發射這麼多顆?
  
🚀 有人預估登陸火星的首批人類已經在讀幼稚園了。有沒有可能是台灣人呢?
  
🚀 太空科技成果,對外相當於國力展現;對內更可連結到基礎天文研究、科學教育、科學傳播、太空產業。台灣的太空版圖概況如何?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影片
今天直播到這兒~

恭喜 Shallen Hung獲得到NSPO看福衛七發射轉播的大獎!
2114853998604021
時間:2019-02-26 11:58
【從搖頭菇看毒菇的文化】 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持菇觀音,的確某些菇類有其深刻的宗教信仰意涵。這篇文章從毒菇的信仰、毒性、藥理作用到經濟意義,做了一番剖析,相當精彩↓↓ #你還願意來點菇嗎 #毒菇酒見
超連結 SCITECHVISTA.NAT.GOV.TW

從搖頭菇看毒菇的文化-科技大觀園

墨西哥原住民稱數種菇菌為「神肉」,巫師進食使其出現恍惚狀態,以便於問神占卦。巫師也利用具有神經迷幻性的毒菇,讓村民食用,造成迷幻效果,進而產生宗教信仰。
好ㄘ好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