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19-05

文章 留言
407708706738316
時間:2019-05-02 18:30
#科技部直播🎙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第七話-【那些年,我們一起顛覆的物理課】
  
你對物理課的印象是什麼呢?用上一大堆公式、定理,寫出一行行算式?看著抽象的敘述,但想像不出來物體究竟如何運動?
  
NoNoNo,有道是,舉頭望明月,低頭做實驗。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在做實驗。 以物理演示實驗教學聞名的 #實驗女神朱慶琪博士 ,要帶你一起做實驗顛覆物理課啦!
    
🧪… 更多邁向科學家偉大航道的第一步!
  
🧪我不在做實驗,就在往做實驗的路上,到底什麼是做實驗?
  
🧪我們與物理實驗的距離……就跟到餐桌的距離差不多而已。
  
  
⏰今天晚上8:00⏰
➡「科技部 / 不可思議」⬅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本次直播來賓: 🧒實驗女神 #朱慶琪 博士
目前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兼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並致力於科教與科普推廣工作,透過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物理定律。 
   
🎤直播主持人:#廖英凱
研之有物客座編輯/泛科學專欄作家/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主持人
影片
嗨嗨~大家拿好爆米花了嗎? 直播要開始了!
2340011136242070
時間:2019-05-16 19:58
#科技部直播🎙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第八話-【科技如何成為災害防救的神兵利器?】
  
台灣不僅位於板塊交接帶,有旺盛的地震活動,又位於西北太平洋颱風的主要路徑上,年年有颱風挾帶著大風或暴雨侵襲台灣。因此,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對於災害的防治更要積極應對,盡量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今年是莫拉克風災 10 周年、921 大地震 20 周年、八七水災 60… 更多 周年,在一次次教訓後,政府如何研發與落實災害防救科技,並制定防救的政策與措施?科技,在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讓我們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陳宏宇主任 替你來解答!
  
⏩921地震二十周年,莫拉克風災十周年,
科技的進展能幫忙減緩災害嗎?
  
⏩天災來臨就像被多線空投,
科技如何協助決策者面對複合性災害?
  
⏩災防簡訊?你說是那個國家邊緣人收不到的簡訊嗎?
  
⏩聽說災害發生時,負責主責的部會首長會變成救災指揮官。
  
  
⏰今天晚上 8:00⏰
➡「科技部 / 不可思議」⬅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更多
影片
好希望我們也有百萬粉絲啊(畫圈圈...)
2340461659530351
時間:2019-05-17 18:18
#活動快報
  
為增進社會大眾對科學有更深入的瞭解,科技部結合各地學研機構辦理的「#大眾科學教育科普講座」2019年春季場🌸,不知不覺已經進行了一大半👍,而中區的週末Let's go!分享大師視野 講座也在上周完美落幕了👏,不過其他講座仍進行中📢~小編一樣整理好➡5月下旬各地講座時間⬅,現場參加者還可獲贈《科學發展》月刊,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各地講座的特點👇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更多 由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辦理,為紀念人類認知「時空扭曲」100年,本次系列講座的主題為「時空扭曲100年」,就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生平、時空扭曲的必要性、暗物質的搜尋、暗能量的本質、宇宙微中子的觀察,以及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等主題,講演八堂宇宙基礎課,帶領大家探索宇宙。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合作,希望在假日上午帶給大家科普知識,專家學者分享自身以往的經歷做分享,從淺入深的方式,引領大家一窺科學研究的過程,落實科普傳播。
  
✅科學史沙龍 由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辦理。「沙龍」一詞即點出這次系列講座的軸心,如沙龍聚會般,拋開傳統嚴肅的演講,讓聽眾能在輕鬆的環境下與講者交流。此講座以「科學史」為主題,透過科學史的學習並了解科學的發展,進而探討的科學相關議題。
  
==  
【展望】@台北
報名方式👇
1⃣網路報名:https://reurl.cc/7d7eD(需申請帳號!)
2⃣現場報名🏃:演講當天於演講廳外服務台拿入場券(5:30PM開始),6:30PM入場。
📺線上直播:… 更多
圖片
更新資訊:5/19<南區>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的主持人原為路竹高中陳弘裕校長,因為剛好遇到國中會考,陳校長公忙無法出席,改請高雄科技大學創新工程設計系的劉永田系主任主持。 感謝 @周日王 的通知唷
2340833686159815
時間:2019-05-17 23:59
【完整的「彩虹光」】
  
看到什麼樣的光芒,端賴於用了什麼波段。社會很多元,就跟陽光什麼「顏色」都有一樣~
  
NASA 的「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於 2010 年發射升空,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以多波段觀測太陽的活動狀態(有些觀測頻段並非可見光,是經過 SDO 後製上色)。
  
  
Image Credit: 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https://www.nasa.gov/content/solar-dynamics-observatory-shows-suns-rainbow-of-wavelengths
圖片
用這篇23:59的貼文,紀念特別的2019/5/17這一天。明天睡醒,大家會看到更多元豐富多彩的社會~~~
364134874235697
時間:2019-05-24 14:17
107年度學術研究獎項頒獎典禮 1430即將開始
影片
典禮結束 謝謝收看
2350363201873530
時間:2019-05-31 21:11
【「死去活來」的火山 大屯山和龜山島請多指教】
  
重點整理:
⚠大屯山、龜山島都是活火山!(蓋章)
⚠龜山島比較活躍。其岩漿庫較大、地震活動也較多。
⚠火山「不會」像災難電影突然翻臉就大爆發毀滅世界。火山噴發有跡可循,有充分時間先偵測到異常、據以應變。
⚠火山監測同列防災任務,科技部正在擴大相關地震觀測網,範圍涵蓋新北市、宜蘭縣。
㊙ 本篇有很多精彩獨家照片!
  
  … 更多
自 2011 年起,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林正洪與團隊在陽明山建立了「大屯火山觀測站(Taiwan Volcano Observatory at Tatun, TVO)」,監測大屯火山群的活動。
  
幾年下來,TVO 團隊確認了幾項典型活火山特徵,證明大屯火山群還有巨大熱能存在;此外,還記錄到全球首見的特殊現象 ──「心跳」般規律的重複性地震活動。💗
  
「活火山」的認定有兩個條件:
1. 一萬年以內曾有噴發事件
2. 地底下有岩漿庫存在
  
大屯山和龜山島皆符合這兩個條件!
  
  
一萬年以內的噴發事件可從火山灰定年得知;地底的岩漿庫則是分析地震測站資料得來。
  
岩漿庫是液態為主的岩漿體,會造成地震的 P 波緩達、S 波無法穿透。再根據沒收到 S 波的測站位置,就能劃出岩漿庫的大致範圍。
  … 更多
圖片
這篇要來挑戰近期最深度的火山文!!!
 
結果一個興奮就忘記附相關連結了。剛剛在最後面新增一張TVO… 更多 大門口的照片,把相關連結都移過去了~

火山相關科普好文、參考資料、參考文獻、救災連結......通通附上去了!我相信讀者們還是想要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