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1-11

文章 留言
615854029768969
時間:2021-11-03 21:04
有些質詢已經準備好了,可是因為某種突發狀況以致無法上場,也是常有的事。今天這場質詢,就是把上次錯過的再補回去,效果竟然不錯! 我拿三個過去所關切的問題問王部長,之前問的是已卸任的林佳龍部長,不過王國材部長都給予「肯定支持」,算是讓這些問題終於可以結案。 一是我在完成偏鄉白牌車合法化之後,接續希望「客貨混載」也能合法上路,然而我八月曾在聯合報投書 (… 更多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662321 ),呼籲應提供地方政府辦理一個整合所有公私部門運輸、供餐、貨運的整合計畫。#非常感謝部長支持! 二是我在去年質詢時提到偏鄉智慧運輸編列1.8億實在太少,並表示應快速補足各偏鄉需求,在今年優先滿足20個偏鄉。我特別來感謝交通部今年編列3.15億,#很感謝部長支持,允諾做足這20個原鄉。 三是關於高金委員也常提醒的汽燃費分配原鄉道路,部長表示朝向給原民會專款專用補助各縣市。#我問到分配經費規模?部長回2.6億,我提醒這是相當不合理的比例,要求應有估算基準、分配基礎,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連動修法,給予法源依據,不要計畫性提報,如此才能真正穩定原鄉道路品質。最後也要求,應辦理座談,廣納55原鄉及所屬縣市政府的意見。#感謝部長支持! #請看部長怎麼說(質詢影片在留言處唷)
圖片
感謝部長充滿支持的回應
https://m.youtube.com/watch?v=DNf-xsaaslI&feature=youtu.be
616488629705509
時間:2021-11-04 21:48
一則訊息,一通來電,兩次驚喜!原來我的質詢不是只有族人有在看呀!
  
上午第一場質詢在內政委員會。我與客委會楊長鎮主委從教育、生活經歷、語言等面向,交流原、客的 #族群主流化 、#逆寫 #雙語學校 議題。 我ㄧ走出委員會,助理指著他的手機螢幕,要我看上頭的訊息,是一位平地的朋友捎來的肯定。(截圖放在留言處唷)
  
下午到交通委員會質詢交通部長,從 #鼓勵各風景管理處晉用在地人才 談到 #逐步擴大風景區範圍 、#… 更多高屏地區茂管處指標、#台東安朔隔音牆 、#露營場合法納管、#民宿合法化土地困境 等,策勵行政機關加速政府遷台後完備法制化工程。 我ㄧ回到辦公室,另一位助理正掛上電話,跟我回報一位不認識的羅姓民眾剛看完質詢,特別來電要轉達委員:這10分鐘讓他理解原鄉所遭遇的辛苦,也感佩委員對每件陳情案的用心,請務必轉達「伍委員是個好立委」。助理特別補一槍「是平地人哦!」這時候,陪我去質詢的助理又再補上「委員那我順便跟妳說,妳在質詢的時候,坐在下面的官員有在跟著點頭…….」
  
一個人很渺小,這些肯定不會投向我,我為助理夥伴們感到高興,你們的辛苦是有被看見的、我們的努力是有在改變這個社會的,真的,有你們真好!
影片
謝謝你們的肯定、我們會更努力❤️
620703962617309
時間:2021-11-11 17:09
做這個工作,每天都有很多值得書寫分享的工作內容,但是我今天想延續昨天的發文。 昨天《處理陳情》一文,原住民、非原住民朋友在留言處呈現不同看法。有討論就是好事!過去不論擔任老師、行政主管,甚至現在民意代表,我努力不懈的就是「促進族群主流化」,不求融合,但求保有主體性,不求保障,但求真正的平等。面對「山林治理亂象」,我想讓族人知道共管的權益,讓外界理解共管的精神,讓行政機關落實共管的目標。… 更多 2005年原住民族基本法公布施行,其中第22條明定:「政府於原住民族地區劃設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林業區、生態保育區、遊樂區及其他資源治理機關時,應徵得當地原住民族同意,並與原住民族建立共同管理機制;其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 因此,這些資源治理機關,都須 #依法訂定共管機制。以林務局為例,2015年林務局制定公告「各林區管理處與經管國有林地內原住民族資源共同管理機制要點」,但族人實際參與在共管會時,卻發現所謂共管機制只是被找去開會聽報告(形式共管),卻沒辦法共治、共享山林的資源(實質共管)。 這個現象被許多族人詬病,我也多次質詢,去年林務局修訂要點,希望落實「實質的共管」,明文規定林管處得就與部落或原住民團體簽訂自然資源共同管理 #行政契約,進行自然資源的共同管理。 天池山莊的爭議僅是冰山一角的案例,暴露了當自然資源治理機關與在地部落缺乏良好的共同管理機制時,若產生糾紛,將會加劇在地族人與政府的對立和不信任。 正是因為如此,面對天池山莊爭議的案例,要求林務局應遵照法律規定的義務,儘快與在地部落建立共管機制,而非去評斷任何一個特定團隊。 同時,我也要提醒所有資源治理機關,落實共管機制 #是法定的義務;對部落族人來說,這也是 #於法有據的應有權利。 說實話,站在部落的立場,總是不樂見傳統領域由外來者經營管理,「共管」這個最低的要求因此而來。登山產業如何「部落專營化」,如何讓登山活動轉正與在地部落人文連結,這些都是現行登山文化所欠缺的重要元素。 所以,無關標案,無關任何團體,只有攸關山林共管政策目標的落實! #新聞報導 https://www.google.com.tw/am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3738756
圖片
新聞報導-1
https://www.google.com.tw/amp/s/news.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3732561
625193722168333
時間:2021-11-18 20:20
今天我在中選會的內政委員會公投整備報告中,看到製作宣導短片及摺頁文宣的內容,且特別為歸化的新住民國人翻譯了6個語言版本,包括英語、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緬甸語及柬埔寨語。
  
我問中選會是否也會規劃原住民各族的版本?(還沒)
  … 更多
為此,我再次重申,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第3條,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都是國家語言。我特別呼籲,性別主流化推廣多年已有相當的成效,族群主流化也該是各級機關需要時時謹記的重要價值。我也特別鼓勵中選會,若是能製作配合各族群語言、服裝的公投文宣品,將會在歷史上留下美麗的紀錄!
  
十分高興中選會李進勇主委也認同這樣的方向,我也會持續追蹤,期待未來在各行政機關的宣導品中,可以看到各原住民族語言的版本,傳達正確資訊,也標誌著在台灣沒有任何一個語言會被遺忘。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回來辦公室後,我即刻將我的公投主張請助理幫忙翻譯、製版,謝謝他們,我覺得很棒! #排灣族語
#謝謝瓜樂牧師
#四個不同意 #東森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3fnews_id=2127086 #蘋果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11119/N22LF2MJW5FBXMR5QQ2Y3R23G4/
圖片
感謝東森晏慈關注這則質詢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3fnews_id=2127086
627109121976793
時間:2021-11-21 21:22
「#收穫那麼多」收穫節已經第五年了! 我喜歡數算日子,因為文化的形成在於時間的醞釀與淬鍊。我在致詞的時候,提到第一年唯一的魯凱鄉霧台演繹小米占卜祭儀,第二年由春日鄉演繹靈媒文化,第三年交給青年會,雙東的青年相約在阿朗壹古道上,屏東青年邀請台東青年參加收穫節。我離開後,去年(第四年)由來義鄉演繹送情柴文化,今年則是由泰武鄉擔綱演繹精緻的「婚禮鞦韆文化」!不禁令我開始期待~明年哪個鄉、將帶來什麼驚喜?!… 更多 當然,「收穫祭」必須在部落,「收穫節」則是做為一個窗口,透過豐富的文化內容,#凝聚原民局處的文化使命,#扶植原住民廠商茁壯,#促成原住民各部落文化彼此看見與提昇,#帶領愈來愈多的非原住民朋友來親近、欣賞、加入原住民文化。 很嚴重的感動在心中。 當我穿梭其中,看到那些工作夥伴認真的身影,聽到市集攤商、遊客的讚賞,再回想小英總統、蘇貞昌院長致詞時,台下嚴重熱絡的歡樂回應,才知道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政府願意為它每個族群的文化加以動心搖魂,靈魂的幾何狠狠地被撞成了多邊形,然後眾聲喧嘩成就多元的美麗!
圖片
img: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39.30808-6/259261356_627123538642018_8032873498718601715_n.jpg?stp=cp0_dst-jpg_e15_q65_s180x540&_nc_cat=104&ccb=1-5&_nc_sid=1480c5&_nc_ohc=GfzIe1hBzFwAX-Bn9LU&_nc_ht=scontent-tpe1-1.xx&oh=00_AT-iP_hGPlIeXR9Sy9YOyUKDSq01fV75KlhqXcjcuIch7w&oe=62478C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