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1-07

文章 留言
549996243021415
時間:2021-07-24 15:51
捷報!
父母來自屏東獅子鄉南世村、台中長大的排灣族勇士「 楊勇緯 Yang Yung Wei」,稍早在奧運60公斤級柔道賽中,以壓制取勝成功「晉級四強」。楊勇緯首次參加奧運就創下隊史最佳成績!將 #力拼臺灣隊首面獎牌!#力拼我國史上首面柔道獎牌!
 
等一下16:00四強賽即將展開,大家一起守在螢幕前,為勇緯加油!~~ 集氣! ~~ Zangalu!
 
( 群組瘋傳的晉級四強奪勝畫面、晉級金牌戰影片➡️掛在留言處唷 ) 無線電視👉公共電視
有線電視👉東森電視
線上收看👉愛爾達體育、Hami Video
中華電信MOD👉愛爾達體育頻 📸畫面擷取自 愛爾達ELTA TV
圖片
排灣勇士楊勇緯擊敗荷蘭選手晉級四強!【畫面傳自Line群組】
550148943006145
時間:2021-07-24 21:42
原鄉到新故鄉,異鄉變故鄉,是原住民流動的軌跡。 我今天一早搭高鐵到彰化,為著有族人一直希望我能來聽聽他們的聲音。 我先去了一間教會,竟然是一個意外發展成為「中途之家」的教會,牧師在異鄉看到這些來到都市生活中輟的孩子,心生不捨,用自己的力量照顧他們,輔導他們工作、存錢,直到茁壯離開。 我接著去了幾個家庭,他們都是攜家帶眷呼朋引伴離鄉來都市工作, 環境很克難,關心的都是跟自己工作權益有關的事情。… 更多 如同今日東奧首戰締造佳績的「方莞靈」與「楊勇緯」,一位是來自阿里山最遠的樂野部落,成長於台南的鄒族女孩;一位是來自屏東南邊的獅子鄉,成長於台中的排灣族男孩。 美麗的莞靈受訪時曾坦言,當初加入舉重隊,除了挑戰自我,也是為了贏得豐厚比賽獎金分擔家計。是的,這是很多選手共同的心聲。 他們的成長都是原住民近代經濟性遷徙的縮影,這種移動反應了原住民族求生存的本能,也顯示族人在艱苦環境中展現的韌性。 隱身都市裡的原住民,如果他是你的學生,如果他是你的鄰居,如果他是你的員工,請為他們加油,如同我們今天為這些奧運選手加油,如同這次東奧主題「情同與共」「多元讓我們更好」!Yes !
圖片
來自楊勇緯家鄉的祝福💕
554549402566099
時間:2021-07-31 16:12
《原住民族日前夕3 》
  
正名運動未曾結束,族人的聲聲呼喊仍在凱道蕩漾,直至得勝才驟然無聲。
  
自1994年8月1日「原住民」正式入憲,具有歧視、同化政策意涵的「山地山胞」稱呼,隨時光漸漸在社會中被抹除。而當年正名運動的成果,替當代原運開闢前行的路,其精神也滋養後續一代接著一代運動者成長。
  … 更多
這27年間,族人爭取有關文化權、財產權、生存權、認同權,乃至於民族自治等權利落實不曾停過。過去我埋首校園進行原住民族本位的教育改革,雖較少機會親身參與,多是遠端支持祝福。而在大家的託付下成為民意代表,幾次前往原運現場進行聲援,看著這一代的原住民族青年,透過網路發起議題、號召動員,成為推動著體制變革的助力,心裏由衷感佩。我身負為族人監督政府的責任,樂於與青年朋友交流,進而透過質詢或與各部會溝通,調整不合適的政策或法律。
  
這一期的原視界雜誌中,介紹6個原住民青年組織,有凝聚年輕力量串聯原住民青年的「#原住民族青年陣線」、致力打造屬於當代布農青年的對話的「#臺東縣布農族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無懼社會眼光勇敢現身給人勇氣的「 #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 」、用文字安撫自己療癒他人對於平埔族群身分認同迷惘的「#沒有名字的人 」、積極參與聯合國組織為臺灣原住民發聲的「#LIMA原住民青年團」、發起花蓮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環保抗爭行動的「#花蓮中區青年小組」。
  
在原住民族日前夕,我想邀請您以敏察的眼、柔軟的心來認識這些年輕人。或許您身邊也有為部落、族人正在努力的青年,也請你支持他,支持我們原住民族未來的希望。
  
請看《原視界第31期》https://insight.ipcf.org.tw/subcategory/46/article
圖片
《原視界第31期》原住民族青年陣線 https://insight.ipcf.org.tw/article/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