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19-03

文章 留言
339826246636702
時間:2019-03-04 16:03
#科技部直播🎙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馬萬鈞的奧斯卡奇幻旅程】
  
大家想必對《阿凡達》、《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鋼鐵人》、《玩命關頭》這幾部電影不陌生,這些電影都用到一項名為「Light Stage X」的姿態捕捉技術。
  … 更多
演員們走進一個燈光環繞的半球體裝置裡,燈光像閃電般從不同角度打下,機器藉由高速攝影,採集演員在不同光源下的臉部細微結構與動作細節,重建為高解析度的幾何模型,大幅提升電影繪圖的真實感,堪稱「數位演員」。
  
這項技術讓《玩命關頭7》在主角演員過世後仍能完成電影、讓鄧麗君在演唱會上「復活」,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曾用它來拍畢業照。
  
馬萬鈞博士畢業自台大資工所,他攻讀博士班時,就加入南加大團隊,研發臉部捕捉特寫技術,並與團隊成員共同獲得今年奧斯卡獎的「科學技術成就獎」!
  
離開南加大後,他也曾在紐西蘭的電影特效公司威塔數位(Weta Digital)、電玩遊戲大廠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任職過,現職則是 Google 軟體設計師,開發行動裝置上的擴增實境。
  
今晚直播,就由基哥、馬博士與主持人廖英凱對談,聊聊理工人走上奧斯卡紅毯的奇幻旅程~
   ⏰ 2019年3月5日,星期二,晚上8:00 ⏰
➡「科技部 / 不可思議」⬅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這次邀請到特別大來賓奧斯卡科學技術成就獎得主⭐馬萬鈞博士⭐
來和粉絲們分享他和奧斯卡獎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直播主持人:#廖英凱
研之有物客座編輯/泛科學專欄作家/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主持人   
====================
🔎 千里馬計畫 科技部的千里馬計畫自 2003 年起實施,計畫的正式名稱是「補助博士生赴國外研究」、「補助赴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每年補助約 160 位博士生及博士後出國進行研究。 馬博士於 2005 年及 2008 年先後獲得國科會千里馬補助計畫(博士生及博士後),前往南加州大學戴貝維克教授(Paul Debevec)的研究室,與團隊一起研發「臉部捕捉特寫技術」。
影片
大家快快分享,呼喚朋友來看喲!
2301493710093813
時間:2019-03-15 19:22
#直播分享
 
▍「與時空行者徜徉宇宙」科普講座
 
20 世紀初,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顛覆人們對時空和重力的理解;1974年,霍金(Stephen Hawking)發表《黑洞在爆炸嗎?》(Black hole explosions),翻轉了科學家對黑洞本質的認知,在之後更陸續建構黑洞理論、無邊界宇宙理論,同時以奇點定理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對宇宙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3⃣月… 更多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同時也是霍金的逝世日,相隔了 139 年,兩位科學巨擘,現在應該在宇宙的某個角落暢談各自的想法。
  
在這一個特別的日子,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特別在 2019 年 #春季展望系列演講「#時空扭曲100年」登場前,舉辦「#與時空行者徜徉宇宙」科普講座,將帶領大家瞭解愛因斯坦、霍金這兩位曠世奇才的一生及其重大發現。
超連結 YOUTUBE.COM

「與時空行者徜徉宇宙」科普講座|2019 科技部主題科學日

20 世紀初,愛因思坦 (Albert Einstein) 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掀起巨大波瀾,顛覆人們對時空和重力的理解;1974 年,霍京 (Stephen Hawking) 發表《黑洞在爆炸嗎?》(Black hole explosions)一文,不僅翻轉科學家對黑洞本質的認知,在之後.....
直播頻道在展望YT,點圖片就能看囉
2303852989857885
時間:2019-03-19 21:59
#科技部直播🎙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第五話-【從南極回來又窺探黑洞的科學人 - 陳丕燊﹐襲來!】
 
他,遠征南極,在冰層中捕捉微中子來洞察宇宙的起源! 他,打造類比黑洞實驗,為困擾物理學界四十年餘年的「黑洞信息遺失悖論」,打開一道曙光! 他,是研究重重謎團的物理學家,更是比你我更接近宇宙真相的科學人!
 … 更多
⏰ 2019年3月21日,星期四,晚上8:00 ⏰
➡「科技部 / 不可思議」⬅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本次邀請超重量級-
臺大梁次震中心主任、臺大物理系與天文物理所講座教授
⭐陳丕燊博士⭐ 與你分享今日物理學家實踐與驗證愛因思坦和霍京理論的偉大航道!💝
 
🎤直播主持人:#廖英凱
研之有物客座編輯/泛科學專欄作家/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主持人 謎之音:是說又是南極又是黑洞的,真的不是新世紀福O戰士嗎 =w=?
圖片
直播網址在這呦,大家來呦↓↓↓
https://www.facebook.com/www.most.gov.tw/videos/1883534268423171
2343063689270148
時間:2019-03-21 04:57
【從南極回來又窺探黑洞的科學人 - 陳丕燊﹐襲來!】
  
陳丕燊教授遠征南極,又窺探黑洞;到地球最邊緣去,研究宇宙最邊緣。
  
他是首位登上南極做研究的台灣學者。2011 年臺灣和美國通過合作計畫,規劃在南極打造「天壇陣列」(Askaryan Radio Array, ARA),以 37 座天線探測站、涵蓋 100 平方公里的面積,探測宇宙微中子。期盼更進一步了解微中子特性及宇宙起源。
  
而陳丕燊老師是… 更多 ARA 計畫國際共同發言人,2013 年率領團隊遠赴南極,建設第一座探測站。
  
跟一般天文台不同的是,這些微中子天文台深埋在冰層之下!工程與研究的艱辛可想而知。
  
除了微中子,黑洞也是宇宙學的重要議題。
  
霍金在 1974 年提出「黑洞蒸發效應」,但這似乎破壞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自此掀起學界論戰。四十幾年以來,不少理論物理學家都加入這場「黑洞戰爭」,探討黑洞蒸發會不會導致信息遺失。
  
爭論遲遲無法落幕,是因為實證有其限制。黑洞信息遺失的關鍵時刻是在黑洞蒸發晚期,但是,黑洞壽命超長(10^67年),而宇宙的壽命也才138億年(1.38×10^10),就算實際觀測到黑洞,黑洞也還太年輕,無法提供資訊讓科學家解決這問題。
  
陳丕燊老師 2017 年提出「類比黑洞」實驗,他和去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慕儒(Gérard Mourou)合組團隊,做實驗模擬黑洞蒸發晚期,探討資訊是否會隨「黑洞蒸發」而遺失。 對了,這類比黑洞研究有個「可愛又驚悚的」暱稱:「安娜貝爾」(Analog Black Hole Evaporation via Lasers, AnaBHEL)
  
更多故事,留待今晚陳丕燊老師與基哥對談~
  
⏰20:00 基哥部長在科技部臉書直播開講🎙
  
🎤重量級來賓:陳丕燊教授
臺大梁次震中心主任、臺大物理系與天文物理所講座教授   🎤直播主持人:#廖英凱
研之有物客座編輯/泛科學專欄作家/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主持人
  
#科技部直播🎙 #科技部可思議 #科技不可思議
影片
陳丕燊教授的南極微中子研究可以參考這篇呦↓↓↓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7740
2307462276163623
時間:2019-03-25 23:32
【主題科學日:愛因斯坦 X 霍金】
  
兩大科學界巨星,值得紀念的日子都在3月14日這一天,這天是愛因斯坦誕辰,也是霍金離世之日。
  
這兩位的影響迄今未衰,科技部和台大天文理所合作,15 日舉辦「主題科學日」,邀來科學家介紹他們的生平,也看看現在台灣參與了哪些相關研究。(點開照片,每張照片各有故事。)
  
  
📣 本周五活動預告:
今年也是廣義相對論獲得證實的 100… 更多 周年呢!只有一晚的主題科學日不過癮,我們繼續用整季的科普演講,天南地北的聊時空扭曲、黑洞、微中子、暗物質、每賭必輸的霍金(?)。首場就在這周五登場,由自然科博館館長孫維新主講。
  
對了,上周來跟基哥直播對談的陳丕燊教授,他也現身本季展望講座,主講了兩場喔。(孫館長:「因為他話太多了~」)
圖片
#真正的科學家調情語錄 來看看愛因斯坦會怎麼寫情書──如果大家想像的是暗藏密語的複雜函數、基本粒子的高深比喻……以… 更多上通通沒有。

他跟日後的第一任太太米列娃馬里奇熱戀時,互取了「小壞蛋」、「小頑皮」、「淘氣小甜心」各種暱稱,書信裡寫滿想念:「到現在我才看清自己是如何發狂的愛上妳!」、「我剛剛才發現已有一個月沒吻妳,我非常非常想妳!」

P.S.書頁就來自本文「延伸閱讀」推薦的《愛因斯坦:他的人生,他的宇宙》。

好有反差萌啊,超甜 >///<
2308588902717627
時間:2019-03-29 17:03
🌞【故事從那場「扭曲」的觀測開始……】🔭
  
「叭叭~讓我們科學歸科學,政治歸政治,苓膏龜苓膏(?),出隊到巴西和西非外海觀測日全食,檢驗時空扭曲的假說!」
  … 更多
想像一下,兩國交戰中,國內卻有個科學家提計畫,想籌組兩支探險隊遠航地球另一端觀測日食,就為了支持「敵國」一個不怎麼有名的科學家、印證一個沒人聽得懂的理論。大家反應大概會是──「你這個叛徒!」、「凍結預算!」、「研究要入世!」、「刪他計畫!」、「你才扭曲,你全家都扭曲!」
  
但這個故事真實發生了。而且他們回國後分析 data,發現敵國科學家的預測是對的,將對方捧上學術高峰。
  
這大膽的科學家是英國劍橋天文台台長艾丁頓(Arthur Eddington),敵國科學家則是愛因斯坦。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艾丁頓成功說服海軍,組織了探險隊觀測 1919 年 5 月 29 日的日全食。觀測結果印證了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太陽的巨大質量會扭曲周圍的重力場,連光線都為之彎折,偏折幅度為 1.7 弧秒(牛頓力學預測值為 0.85 弧秒)。若地球人仔細觀察太陽附近恆星,應該能發現這一點。
  
這成果轟動一時,科學家對廣義相對論的懷疑聲音就此平息,正式修訂牛頓屹立兩百年的宇宙觀。《泰晤士報》、《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愛因斯坦也一躍變成名人。
  
  
💫 有時候,研究實在很吃運氣。在艾丁頓之前,有一團科學家也執行過一樣的計畫,但遭遇慘烈。
  
1914 年,柏林天文學家弗倫狄區(Erwin Finley Freundlich)和兩位同事計畫到俄國克里米亞半島觀測 8 月 21… 更多
圖片
其實小編覺得,沒什麼「政治歸政治,XX 歸 XX」,凡事都有政治,資源分配就是政治,科技部更是「科學的政… 更多治」的化身(講到這裡好像該來個華麗變身姿勢)。討論科學時,若能從更大的視角,一併納入研究所處的時空背景、社會氛圍、學術政策等等,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對了,「經典饒舌爭霸戰」有牛頓 V.S. 愛因斯坦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WPCXqma_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