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18-12

文章 留言
2250931158483402
時間:2018-12-24 19:31
#聖誕快樂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今天基哥不開講,代表科技部送上耶誕祝福🎁🎁🎁
科技部的英文名稱有「科學」(Science)和「科技」(Technology)這2個字。
在這張賀卡裡也包含了這2個元素,聰明的粉絲們看得出來藏在哪兒嗎?😎
 
答案是⬇⬇
天空飄落片片結構不同的❄雪花結晶❄和隱身在🌲裡的量子電腦。… 更多
 
自己閱讀:
泛科學,【雪花飄飄何所賜:克卜勒的雪花禮物】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2543
 
科技政策觀點,【量子電腦-曙光乍現】
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10374
 
#加碼真人版基哥聖誕老公公
#想看嗎
  
圖片
IBM的量子電腦長這樣
https://www.ibm.com/blogs/research/2018/01/quantum-prizes/
2251624818414036
時間:2018-12-25 17:57
☃【火星上的銀色聖誕】❄
  
歐洲太空總署(ESA)最近發表了這張照片,疑似發現了火星人的滑雪場或溫泉湯 (大誤) 🏂
  
衛星「火星特快車」(Mars Express)拍下了這張照片,乍看像皚皚白雪覆滿了 82 公里寬的科羅列夫隕石坑(Korolev crater),但那不是雪,而是厚重冰層,有些地方甚至終年維持 1800 公尺厚。
  
會形成這壯闊景觀,是因為「冷阱」(cold… 更多 trap)效應。隕石坑底比邊緣深 2000 公尺,在幽深的地底,頑強的冰層讓經過上方的空氣冷卻下沉,形成冰層的天然屏障。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就反覆加劇了這作用,讓冰層維持穩定。
  
「火星特快車」是探測火星的衛星,身上有一百多公斤的科學儀器,繞著火星轉。它於 2003 年聖誕節當天進入火星軌道,原定任務時間兩年,但它現在仍在火星上空認真工作。
  
  
🌠 科羅列夫隕石坑
  
這隕石坑以蘇聯太空工程師科羅列夫(Sergei Korolev)命名,他可是大有來頭!
  
美蘇冷戰期間,雙方都想搶先取得太空重要成就,競爭激烈,這當中的關鍵人物莫過於火箭工程師了。
  
當時,NASA 的首席火箭工程師是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 )──送太空人上月球的火箭「農神五號」就由他率領設計;蘇聯則由科羅列夫領軍。
  
科羅列夫有許多重要成就,像是:R-7 火箭送史上首顆人造衛星「史波尼克」入軌;訓練載人任務的「東方計畫」,讓首位人類進入太空;打造了至今仍在接送太空人的「聯盟號」(Soyuz)。
  
此外,他也參與了探測月球、金星、火星的種種探測器計畫。但蘇聯對他的身分保密到家,直到他過世了才為人所知。
  
  
🔎 參考資料: ESA,〈Mars Express Gets Festive: A Winter Wonderland on Mars〉
https://reurl.cc/M0Kbv ESA,〈Sergei Korolev: Father of the Soviet Union’s success in Space〉
https://reurl.cc/anKk4 Photo: ESA
圖片
「感謝你們拯救了1968年!」

阿波羅 8 號太空人在平安夜在月球軌道度過,他們透過轉播,對地球上的人們… 更多朗讀詩文,祝大家聖誕快樂。這對剛度過動盪一年的美國人是莫大慰藉,有公民因此向太空人致意,感謝他們讓 1968 年有個振奮消息可以紀念。

連結為科技部去年貼文,寫得很好(自己說XD),今年正逢阿波羅 8 號任務五十周年,再回顧一次吧~

https://www.facebook.com/www.most.gov.tw/photos/a.1726308150945708/2005929309650256/?type=3&theater
2251789218397596
時間:2018-12-25 22:57
🎄【科學家過新年的各種花招】🎄🎄
  
用幹細胞組成聖誕花圈、化學燒瓶疊成聖誕樹、比普通郵票「小」2億倍的超迷你聖誕卡……
  
科學家總有辦法想出奇特花招過新年啊 XDD
  
(圖很精彩,但礙於版權不能直接放圖片,大家自己點進去看吧)
  
內文精彩摘要:
  … 更多
1.
英國的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做出了全世界最小的耶誕卡,長寬只有 15 x 20 微米(百萬分之一公尺),比一般郵票小了 2 億倍,比上個記錄保持者還小了十倍。
  
2.
這個「聖誕樹」是幹細胞的顯微照片,圖中的綠色環狀的是膠原蛋白(collagen cell),紅點則是脂肪細胞(fat cell),都是從人體的骨髓萃取出來,再經過染色以顯現細節。
  
作者是英國南漢普敦大學的博士生Catarina Moura,她研究如何用雷射影像技術監測細胞生長狀態,這對再生醫學領域相當有幫助。
  
  
🔎 延伸閱讀 全世界最小的聖誕卡:2017/12/18 NPL新聞稿,〈NPL unveils the world's smallest Christmas card〉
https://reurl.cc/1ZNDV 幹細胞聖誕樹:2017/12/22南漢普敦大學新聞稿,〈Seasonal imaging reveals science behind stem cells〉
https://goo.gl/fvdJZg
超連結 SPUTNIKNEWS.COM

6 Wacky and Wonderful Ways Scientists Worldwide are Celebrating the Holidays

Christmas and New Year's give scientists the world over a perfect opportunity to show off their creativity and achievements, all with a sense of humor and in the spirit of the holiday season.
看看NPL做的耶誕卡有多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cDiwKDOFs
2252416121668239
時間:2018-12-26 22:46
🌬【吸一口知性空氣】💨
  
最近好像流行販售各種口味的空氣,就小編看到的產品,有山上的、市區的、精華市區的、猛禽呼吸過的、清新公營媒體的、南極的、附贈洋芋片的 (?) ……而容量差不多都是一個保特瓶大小。
  
這樣一瓶可以吸多久呢?🍾
  
其實一口就沒了。
  
一般情況下,人們每次吸進、呼出的氣體容積皆約 500 毫升。人類平均每分鐘呼吸 15 次,吐納七公升的氣體。
  … 更多
正常吸氣後,緊接著再深深吸一口氣,多吸入的氣體容積約 3100 毫升;而呼氣到不能再呼氣為止,肺中仍會存留 1200 毫升左右的氣體。
  
  
大家都知道呼吸非常非常重要,關乎生命。但一直到 17、18 世紀後,有了顯微鏡可以更細微的觀察肺臟等人體結構🔬;物理和化學知識也萌芽,科學家逐步解析出空氣的成分,人們才開始對「呼吸」的生理機制有系統性的了解。
  
時至今日,「呼吸」這件事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例如:人可以暫停呼吸多久?又是什麼機制決定暫停呼吸的極限時間?
  
大多數人無法閉氣一分鐘以上。可是,肺裡的氧氣足以讓我們 4 分鐘不呼吸,而血液裡二氧化碳累積至有害程度也沒這麼快。顯然,早在身體實際受到傷害前,就有某種力量驅使我們趕快再度呼吸,這被稱為「中斷點」。
  
科學家對此相當好奇,但「停止呼吸」的實驗並不好做──讓受試者自行控制憋氣到昏迷很困難😵,外力控制則有安全疑慮。
  
研究這個除了闡明生理機制,也可幫助一些癌症療法、減少執法過程中讓嫌犯意外死亡。 ──也可以順便了解,遇到僵屍時🧟‍♂,暫時停止呼吸可以爭取多少應變時間。(誤)
  … 更多
圖片
我們的比 @{科技大觀園|scitechvista} 的純!
(嗶嗶──Q博士不要偷偷走私科技部的空氣!)

https://www.facebook.com… 更多/scitechvista/photos/p.2020874268001995/2020874268001995/?type=3&theater
2022293994526689
時間:2018-12-27 12:02
【瓶裝空氣】
  
真不愧是科技部的空氣,覺得吸了好像文思泉湧。已經開始想 500 毫升空氣裡面到底有多少氣體分子了。
  
#寫計畫很需要 #寫報告也需要 #寫考卷的說他也要
分享 科技部
🌬【吸一口知性空氣】💨<br>   <br> 最近好像流行販售各種口味的空氣,就小編看到的產品,有山上的、市區的、精華市區的、猛禽呼吸過的、清新公營媒體的、南極的、附贈洋芋片的 (?) ……而容量差不多都是一個保特瓶大小。<br>   <br> 這樣一瓶可以吸多久呢?🍾<br>   <br> 其實一口就沒了。<br>   <br> 一般情況下,人們每次吸進、呼出的氣體容積皆約 500 毫升。人類平均每分鐘呼吸 15 次,吐納七公升的氣體。<br>   … 更多<br> 正常吸氣後,緊接著再深深吸一口氣,多吸入的氣體容積約 3100 毫升;而呼氣到不能再呼氣為止,肺中仍會存留 1200 毫升左右的氣體。<br>   <br>   <br> 大家都知道呼吸非常非常重要,關乎生命。但一直到 17、18 世紀後,有了顯微鏡可以更細微的觀察肺臟等人體結構🔬;物理和化學知識也萌芽,科學家逐步解析出空氣的成分,人們才開始對「呼吸」的生理機制有系統性的了解。<br>   <br> 時至今日,「呼吸」這件事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例如:人可以暫停呼吸多久?又是什麼機制決定暫停呼吸的極限時間?<br>   <br> 大多數人無法閉氣一分鐘以上。可是,肺裡的氧氣足以讓我們 4 分鐘不呼吸,而血液裡二氧化碳累積至有害程度也沒這麼快。顯然,早在身體實際受到傷害前,就有某種力量驅使我們趕快再度呼吸,這被稱為「中斷點」。 <br>   <br> 科學家對此相當好奇,但「停止呼吸」的實驗並不好做──讓受試者自行控制憋氣到昏迷很困難😵,外力控制則有安全疑慮。<br>   <br> 研究這個除了闡明生理機制,也可幫助一些癌症療法、減少執法過程中讓嫌犯意外死亡。 ──也可以順便了解,遇到僵屍時🧟‍♂,暫時停止呼吸可以爭取多少應變時間。(誤)<br>   … 更多
根據理想氣體方程式 PV = nRT

P:大氣壓 (atm)
V:體積(公升)
n:莫耳數(莫耳) … 更多
R:常數(0.082)
T:溫度(K)

假設室內溫度為攝氏25度,套公式後,列出算式為:
1(atm)x0.5(公升)=nx0.082x(273+25)
n≒0.02

也就是500毫升約有0.02莫耳的空氣,換算分子數要再乘以 「6x10^23」

→0.02x6x10^23=1.2x10^22

結論:五百毫升裡面有1.2x10^22個空氣分子
2255457288030789
時間:2018-12-31 16:28
【2019新年快樂】🎆
  
親愛的朋友,如果跨年沒計畫,不如來寫科技部計畫 💖 (招手)
  
一年尾聲將近,又要跨年倒數,別忘了一些計畫的繳交日也倒數中喲~
  
希望所有學生們(✖) PI 們(⭕)都能文思泉湧,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把 108 年度科技部計畫申請書速速送進來!
  
啟動認真模式,了結本年度最後重要大事;用研究計畫開啟新的一年,保證新年神清氣爽、充滿光明 ✨✨✨ 
  … 更多
未來也要充滿幹勁的繼續做實驗、寫論文!🚀
  
貼心的小編幫大家彙整一下~
  
機構發公文死線是108.1.8的計畫在這:
💰專題研究計畫
💰優秀年輕學者計畫
💰特約研究計畫
💰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寫作計畫
💰人文學及社會科學經典譯注研究計畫
💰鼓勵女性從事科學及技術研究專案計畫
💰鼓勵技專校院從事實務型研究專案計畫
  
另外,科技部最近有幾個專案也正在強力徵件中:
📤科技突圍專案 ( https://reurl.cc/yrxol )… 更多
影片
再來個圖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