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Prehistory

Month: 2019-11

文章ID 時間 like comment 內容
2880674355285072 2019-11-30 13:31 28 0 【特展簡介】還原正名—臺灣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主題特展
本特展以「還原正名」為主題,期盼透過原住民族的觀點,「還原」臺灣原住民族「正名」的歷史,並帶領民眾走過原住民族漫長失聲的道路,進入族群覺醒的過程,感受爭取族群平等與正名入憲的迂迴艱辛,從而真切理解「正名」對於原住民族而言,如何有著不凡的意義... 相關新聞稿:https://www.nmp.gov.tw/information_288_106801.html… 更多 展期:即日起至2020年2月2日止
地點:史前館康樂本館館史室 🎊#康樂本館: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089-381166#777
🎊 #卑南公園: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089-233466#219
🎊 #南科考古館: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06-5050905
圖片
2878934818792359 2019-11-29 20:00 47 0 你的名字從哪裡來?
你的家族名是什麼?
在人生的長河與人際的交織裏
自己的名字與家族親友之間都有著綿密的連繫
  
「我的名字從何而來?mais na isa inaka nganan?」特展,就在11/30週六早上十點在崁頂部落3062開幕(台東縣海端鄉崁頂3鄰62號),要跟大家分享族人好不容易找到的資料,從家族譜的建置,找到上幾代都是一家人的關係。
  
崁頂13個布農族氏族名,也有你的氏族名嗎?歡迎你也來看展覽,跟你的家族名手牌一起拍照,讓我們珍惜這份因著家族連結起來的關係。
  
開幕式當天將有精彩解說唷,臺科大建築系、部落策展人、崁頂國小學生,將一起帶給大家難忘的導覽。
圖片
2877844438901397 2019-11-29 09:00 34 0 還記得今(108)年7月9號成功跨越黑潮的感動嗎
大家不斷敲碗的學術研討會來啦~😀
  
【跨越黑潮:臺灣東方海洋文化探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近年來臺灣東方海域之研究受到國際相關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重視,逐漸發展成國際(島際)間的跨領域合作學術行動,其中尤以跨越黑潮的三萬年前古代航海實驗受到注目
  … 更多
近年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和臺灣各相關領域學者合作,以人工動力實驗舊石器古代人類的航行計畫,最終,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歷經數度實驗,在2019年7月實驗成功,跨越黑潮,將獨木舟划至日本沖繩與那國島
  
本研討會在此基礎之上,邀集相關領域最頂尖學者,針對島際間共同之海洋文化展開分析,包含考古發掘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與海洋文化有關島際間交通往來、遷徙、喪葬、神話傳說等,進行該海域內諸民族之比較研究,論證流經臺灣的黑潮流域文化圈之自然與文化的特性,希望將各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給臺灣與國際學界,敬邀您共襄盛舉!
  
時間:2019年12月15日(日)~16日(一)
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南科考古館/ 國際會議廳(4樓)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jdaz3p
共同主辦: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國家海洋研究院
協辦:國立成功大學考古研究所,台灣故鄉文史協會
名額:120人
報名截止日:2019年12月9日
  
📌本研討會提供研習時數(依實際參與時間發予)
📌現場備有中文與日文口譯
圖片
2876436522375522 2019-11-28 20:00 32 0 「對對對,她就是叫作バナイ。」
  
這一次,我們來到成功鎮。
喜歡這次的工作坊,小型工作坊讓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在阿美族的家譜裡迷路,品味著成功美味的茶點,讓緊繃的情緒有了舒緩的出口,從戶口調查簿到戶口名簿,我們希望的不僅僅是解讀,而是更全然的瞭解脈絡,討論,成了我們最好的交流。
  … 更多
然後他突然想到,耆老提過,那個曾經寄留在家裡的人、記憶裡家族有趣的故事,有的學員就這樣靜靜的看著資料,才發現,那些看似遙遠的,原來曾經是親人的痕跡,我們一起在親屬關係裡梳理,從父親的父親的母親、母親的父親的父親,才發現,我們有著一樣的名字。當然,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只是開始,反覆求證從不同途徑一點一點修正才是真正的挑戰。
  
在海想聽的展場裡,整理著家族然後認識自己,展版上的文字,成了原來是自己的故事。
  
感謝一起的成功鎮公所,感謝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的夥伴一起迷路,今年的最後一站,在驚呼中、感嘆聲裡,我們心滿意足的回家,更感謝戶政的夥伴,還有願意跟我們一起的夥伴。
  
「我明天要再去找戶政問一次,我一定要找到我的資料!」
  
崁頂家族系譜展,即將在週六開幕,請千萬不要錯過
  
#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工作坊
#成功鎮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
圖片
2875347839151057 2019-11-28 12:00 25 1 #酷兒 #轉型正義 #移民 #東南亞 #大洋洲
卑南遺址公園第2度與女性影展合作,聚焦史前館關注議題,精選8部參展作品邀請至臺東放映。場場都搭配映後座談,引發觀眾對「分類與認同、主流與非主流、壓迫與權益」的省思外,也增加「記憶、遷徙、世界南島」的討論。
  
12/6(五)
🎥 浪漫喜劇麥擱騙、當 一個人
🎤 主流以外的價值選擇 - 謝君竹(女影影展經理)
  
12/11(三)
🎥… 更多 東加豔陽下、我在林森北的那段日子
🎤 多元文化與多元性/別 - 莊佩芬(東大教育學系副教授)
  
12/13(五)
🎥 沉默正義、房裡的海
🎤 遺忘/被迫遺忘與抵抗 - 陳慧穎(女影節目經理/選片人)
  
12/18(三)
🎥 信使-返向漂流與南洋彼岸、漂流廚房
🎤 島嶼的遷徙/移民與認同 - 林羿綺(導演/藝術家)
  
報名請往:https://reurl.cc/Rd8gkD
  
#19點映演 #地點在遺址公園展示廳旁cafe
圖片
2863966633622511 2019-11-23 14:20 28 1 【電子報】南科考古館開幕紀實:從不曾間斷的五千年談起
每年有超過600億高科技產值的南科園區,埋藏著遠至5,000年前的史前文明;這些透過搶救挖掘而得以重現天日的文明瑰寶,最終匯集、入藏於這座神秘的建築,在各界引頸期盼之下,終於在2019年10月19日盛大開幕,讓我們得以窺探、想像千年以前這片土地曾有的光景...
全文:https://beta.nmp.gov.tw/enews/no407/page_01.html… 更多 FB:南科考古館 🕵️‍♀️ #康樂本館: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089-381166#777
🕵️‍♀️ #卑南公園: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089-233466#219
🕵️‍♀️ #南科考古館: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06-5050905
圖片
2861506140535227 2019-11-22 18:00 25 0 野望影展巡迴最終場—生命的法則 The Serengeti Rules
  
2017年《生命的法則》一書重量問世,號稱是Sean B. Carroll(被譽為當代頂尖說書人又獲獎無數的一流生物學家)最好讀的科普著作,而隔年導演Nicolas Brown將這本書搬上大螢幕。
  … 更多
什麼是關鍵物種(又稱基石物種)?何謂生命的法則(也譯為賽倫蓋蒂法則)?這系列大膽又富啟發的現代生物學觀念,揭露出不同尺度的生命背後卻是由同一套邏輯在運行的--科學家所發現的法則,將會讓你以新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看完紀錄片還是不太懂也沒關係,本次放映後有台大地質系魏國彥教授以「深度生態:基石物種、K戰略與紅皇后」為題,娓娓道來現代生物學對於人類以及我們的星球如何至關緊要--賽倫蓋蒂法則以及關鍵物種的概念,可能協助人類找到方法,拯救已受破壞而退化的生態系統。
  
※野望影展活動報名請往:https://reurl.cc/L10qKy
圖片
2859650800720761 2019-11-21 20:00 40 0 【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工作坊】成功場
  
「我是誰的wawa」
  
活動時間|2019年11月27日(三)14:00-18:00
活動地點|臺東縣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
報名詳情|https://reurl.cc/W4bW25
  
配合本次《海想聽,》成功潮留生活特展,再次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辦理特展工作坊,史前館繼去年在七腳川以及今年在馬蘭、臺東、馬立雲、崁頂、土坂辦理後,我們即將在成功登場。
  … 更多
成功的夥伴,千萬不要再錯過。
  
【關於工作坊】
過去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稱史前館)曾於2018年七腳川戰役110周年展覽籌備過程中,透過戶口名簿工作坊查詢日治時期留下的重要身分密碼,透過不斷的比對以及田野修正,在七腳川族裔當中形成重要的討論。
透過戶口名簿的解析,可嘗試作為承載在地知識與文史的一種途徑。
  
【聯絡窗口】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聯 絡 人:展示教育組 邱健維
連絡電話:089-381166轉757 / 097-6314849
電子信箱:chupon.work@gmail.com
  
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
聯 絡 人:策展規劃解說員 kasang
連絡電話:089-854653… 更多
圖片
2849138501771991 2019-11-17 12:17 38 1 【電子報】編藝即生活─「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田野紀錄與感想 臺灣因地形氣候條件關係,盛產竹、藤、月桃等植物,適合做為編器使用,從史前時期迄今,先人們應用這些在地材料,製作出各類器物,帶來便利也改善生活,編藝亦成為重要的傳承技藝...
全文:https://beta.nmp.gov.tw/enews/no393/page_01.html #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
⭕️… 更多展期|2019.04.17~延展至2020.01.05(開館日)
⭕️地點|康樂本館第二特展室
⭕️特展簡介: https://www.nmp.gov.tw/libexhibition_183_2337.html 👣 #康樂本館: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089-381166#777
👣 #卑南公園: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089-233466#219
👣 #南科考古館: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06-5050905
圖片
2847271165292058 2019-11-16 18:00 75 1 「另外一個收穫,大概是跟爸爸媽媽的感情變得更親密哈哈哈」
  
在家族譜裡迷路一百次後,最美好的一段結論。… 更多
從去年的七腳川出發,陸續在馬蘭、臺東、馬立雲、崁頂開始認識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旅程,在馬蘭的經驗中,觀察到大多以女性為戶長的驚喜,然後開始討論開始聽耆老說故事;在馬立雲的場次,偶然發現寫著刺墨當時的蕃人調查簿,那次我們也第一次看見寫著「內」的註記;在崁頂的場次,我們陶醉在氏族的關係,尋找中交換婚的軌跡,在一張又一張的家族譜裡又一次的感動。
  
這一次,我們到了土坂。
不是從解讀開始,我們想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認識這批資料的脈絡,當時的時空背景,當然我們也一在提醒,每一份資料都有錯誤的可能,重要的是,如果從不同的資料、口述、墓碑、教會簽到簿,一點一點的修正,慢慢地調整慢慢地感動。
以家族社會為主的排灣族,第一堂課花了好久的時間迷路,去尋找彼此的關係,回憶長輩說過的話,感動的是回家以後,跟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從記憶中尋找片段,第二堂課我們開始把所有的資料相互的比對,「你的那個舅舅什麼名字?你看就這個!」從你的家族找到我的家族,然後再延伸出我們的部落。
  
每一次的工作坊,最大的收穫或許是我們。
透過每一次的修正,慢慢從戶籍資料去結合不同族群的社會結構,然後慢慢調整一起討論,更期待,這些參加的夥伴,未來也是部落最好的講師。感謝部落的夥伴,給我們機會成長。
  
「媽,你不是孤兒,這裡有你的家人耶!」在滿足和笑聲中欲罷不能。下一站,要去哪裡呢
  
#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工作坊
#土坂場
#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
#土坂社區發展協會
圖片
2846717088680799 2019-11-16 11:52 60 3 ☃️[艾莎公主勇闖卑南遺址公園巨石陣?!]☃️
在電影❄️ #冰雪奇緣2 ❄️的預告中,出現了一座被巨大神秘石柱封印於濃霧中的魔法森林🆘,艾莎公主👸被召喚至此,並開始了一連串的考驗與試煉。
而在卑南遺址公園的緩坡上,也有8座巨型地景石柱佇立其中,並有地表唯一僅存的遺跡--距今3000年的月形石柱,靜靜矗立在🚂台東火車站後方的小山丘上,守候著途經的旅人。👣
當提到巨石,你會想到什麼呢⁉️
英國💂‍♂… 更多的巨石陣?復活節島的摩埃石像?🗿還是巨石........強森?!👀
🕵️‍♀️石柱,是巨石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卑南遺址地表上最顯著的地標,根據日本人類學家鹿野忠雄於的記載,他在卑南遺址上看到數不清的石柱😲,這些石板岩質地的石柱,幾乎排成一直線,石柱高度大多在1.8公尺到3.6公尺之間,最高達4.8公尺,且石柱的上端皆有穿孔,但隨著農地的開發,這些石柱就逐一地被打斷或推倒,而今僅剩月形石柱😭。
為什麼史前時代東方西方都有出現過大型石柱或是巨石?🤔
這些石柱要如何站在地表上並屹立不搖至今?🤔
穿越過石柱,在遺址公園森林後又有甚麼值得去探索的故事與文化呢?🤔
#答案就在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中
#2020年寒假|巨石你好Ngay'ay ho, fakeloh! 特展|敬請期待
#艾倫戴爾王國的秘密要去電影院解開
#卑南遺址公園的秘密要來園區解開
#Peinan Site Park戶外園區全年無休/展示廳週一休館
(圖片取自網路)
https://ppt.cc/frJVHx #繼移動迷宮之後另一個史前館打卡好去處 👸 #康樂本館: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089-381166#777
👸 #卑南公園: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089-233466#219
👸 #南科考古館: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06-5050905
圖片
2844811418871366 2019-11-15 17:26 36 0 一年半前的清明節,史前館與崁頂部落一起合作推出的快閃展「崁頂百年‧憶起回家」,大家還有印象嗎?有好多人說,怎麼才展出五小時而已,日後想看的話可以去哪裡看呢?
現在這個願望,就即將在【崁頂3062】這個空間實現了。
  … 更多
那一天,好多從外地返鄉的部落族人看到難得一見各個布農族家族故事,都很感動,其中,部落的孩子tahai邱康生也被感動了,於是他把老屋提供出來,交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崁頂教會經營管理,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邱韻祥教授結合教育部計畫所帶領的學生團隊修繕之下,以及史前館的文化部計畫合作下,【崁頂3062】這個空間,將繼續把崁頂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歡迎您,11月30日(六)早上10:00起,讓我們一起迎接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mais na isa inaka nganan ?」這個展覽的誕生。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三鄰62號
時間│2019.11.30(六) 起──AM10:00開幕式
展場採一周前預約參觀(十人以上)│ibu 0989-527192、savi 0920-540095
  
策展團隊│崁頂百年
主辦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崁頂教會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糸糸績地工作室、蓋亞那工作坊、馬提亞の店
特別感謝│屋主tahai 邱康生、崁頂教會會友、崁頂部落族人、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i-Villages 城鄉牽手計畫」修繕老屋、文化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原住民歷史記憶共振、同感計畫」辦理展覽、關山戶政事務所海端辦公室及延平辦公室協助族人尋找族譜
圖片
2842774989075009 2019-11-14 20:00 69 0 一年半前的清明節,史前館與崁頂部落一起合作推出的快閃展「崁頂百年‧憶起回家」,大家還有印象嗎?有好多人說,怎麼才展出五小時而已,日後想看的話可以去哪裡看呢?
現在這個願望,就即將在【崁頂3062】這個空間實現了。
  … 更多
那一天,好多從外地返鄉的部落族人看到難得一見各個布農族家族故事,都很感動,其中,部落的孩子tahai邱康生也被感動了,於是他把老屋提供出來,交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崁頂教會經營管理,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邱韻祥教授結合教育部計畫所帶領的學生團隊修繕之下,以及史前館的文化部計畫合作下,【崁頂3062】這個空間,將繼續把崁頂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歡迎您,11月30日(六)早上10:00起,讓我們一起迎接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mais na isa inaka nganan ?」這個展覽的誕生。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三鄰62號
時間│2019.11.30(六) 起──AM10:00開幕式
展場採一周前預約參觀(十人以上)│ibu 0989-527192、savi 0920-540095
  
策展團隊│崁頂百年
主辦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崁頂教會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糸糸績地工作室、蓋亞那工作坊、馬提亞の店
特別感謝│屋主tahai 邱康生、崁頂教會會友、崁頂部落族人、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i-Villages 城鄉牽手計畫」修繕老屋、文化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原住民歷史記憶共振、同感計畫」辦理展覽、關山戶政事務所海端辦公室及延平辦公室協助族人尋找族譜
圖片
2832680936751081 2019-11-10 14:20 34 2 【電子報】館藏文物蓆印蓋:編織物在製陶上的運用
蓆印蓋這一類的文物,在台灣東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後的遺址皆見出土。因此,考古學家推測它們在史前社會應該有其製作與需求的對應關係,不是一個偶發性出現的文物。雖然整體來看,陶蓋的數量較少些,似乎並不是一個罐子配一個蓋子的數量對等狀態...
全文:https://beta.nmp.gov.tw/enews/no404/page_02.html 🕵️‍♀️ #康樂本館: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089-381166#777
🕵️‍♀️ #卑南公園: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089-233466#219
🕵️‍♀️ #南科考古館: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06-5050905
圖片
2830190963666745 2019-11-09 13:42 34 0 【周末微學館】台東很厲害的經濟作物-「洛神」 每到秋天花朵逐漸綻放,淡黃色的花冠與紅色花萼,讓它在原野間顯得注目動人。當花朵凋謝,裡頭的種子長大後,花萼也會慢慢肥大,就形成我們所熟悉食用並稱之為「洛神花」的樣貌。但這其實不是花而是它肥厚多汁的花萼。因其營養價值高被廣為栽植,現已成為台東在地著名的農業特色。 #卑南遺址公園今年沒有種了
#但康樂本館有 😁康樂本館: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089-381166#777
😁卑南公園: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089-233466#219
😁南科考古館: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06-5050905
圖片
2820732824612559 2019-11-05 12:00 22 0 臺灣海洋秘辛—魚與漁
  
臺灣面積有35,980平方公里,在全世界排名第140名,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0.023%,但臺灣的陸地有高山有平原,沿海有大陸棚、珊瑚礁也有深達數千公尺的深海,即使臺灣面積不大,但是多變的地形與海陸交接的關鍵位置讓臺灣海域的魚種多達三千多種,佔全世界魚類種數的10分之一以上,然而臺灣每年海鮮的進口卻高達60%以上,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更多
卑南遺址公園訂於11月16日下午2:00-4:30播放野望影展得獎影片「漁撈黑數」談世界漁業資源與管理的問題,為了瞭解臺灣海洋的秘辛,我們特別邀請了被市場魚販叫「市場魚博士」的何宣慶教授,帶大家一起找出臺灣漁業問題的根源
  
※野望影展活動報名請往:https://reurl.cc/L10qKy
圖片
2818699464815895 2019-11-04 09:59 21 0 「世界南島常設展示廳建置前置資料收集案」的南島文化系列講座前四場,帶大家看了歐洲、北美各博物館如何展示南島文化和原住民族;談了三個具代表性的世界遺產-菲律賓伊富高梯田、密克羅尼西亞南馬都爾遺址、復活節島(Rapa Nui)國家公園。    最後一場演講要和大家分享的田野案例是印尼北摩鹿加群島。歡迎各位有興趣或對印尼/考古學好奇的朋友預留時間參加!    日期:2019/11/5(二) 時間:14:00-16:00 講題:印尼北摩鹿加群島的人群遷徙與交換貿易 主講人:熊仲卿(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地點:史前館2058會議室 備註:本活動免費入場並提供學習時數
圖片
2817090114976830 2019-11-03 16:13 52 0 【電子報】從「農地」到「公園」──普悠瑪部落族人對卑南遺址公園的地方意義 #卑南遺址公園 過去曾是臨近卑南族Puyuma(普悠瑪部落)族人生活的地方,因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與現地保存的需要而徵收,於1983年起遺址公園開始籌建並於2002年正式對外開放。園區有豐富的史前文化及自然環境生態,是東部地區重要的社會教育場所,此外,開放的戶外場域也是附近社區民眾活動與休閒的場域... 電子報全文:
https://beta.nmp.gov.tw/enews/no405/page_02.html 照片:公園與卑南山。攝影者:徐明正。
圖片
2815322158486959 2019-11-02 20:09 53 0 【海想聽】成功潮留生活特展
  
原住民文物館有許多的可能,用最貼近的方式展現我們的話。
  
「海想聽,」成功潮留生活特展,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繼與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歸途taluma’-七腳川戰役110周年特展」,再次與地方原住民文物館合作。
  … 更多
海想聽,聽見過去與當代的對話,潮如果是一種必然的發生,我們都嘗試在時代的浪潮裡嘗試築起一個安身的巢,然而我們想留給未來什麼?「不要當一個文化的失語者,努力朝向熟悉浪潮的海男海女!」小小的展場裡,感受文物館的改變與不同,耆老拉著孩子圍繞在micekiw的展區開始熱情的介紹,聚集在玻璃櫃前研究著百年的老物件說著那時候的故事,偶然一回身,一個fai開心地指著那幅自己的畫,驕傲吆喝著想要合照,能感覺到,那種最真實的喜歡,最真實的感動。
  
最後,要感謝成功鎮公所的大力支持、藝術家范志明老師、設計師以及策展團隊的所有夥伴,這是一個會喜歡很久的特展,歡迎有機會,邀請大家一起來感受,成功的潮流生活。
  
成功,是一種生活潮留。
  
#海想聽
#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
圖片
2815015415184300 2019-11-02 16:46 28 0 #史前館 明(3)日「陶器工作坊」持續進行中~
上午在「60人學習教室」 #座談;
下午在「二樓玻璃屋」 #實作陶器:
每組限額15人,
一、菲律賓仿製古陶
二、阿美族傳統陶鍋
三、台灣繩紋小罐 #已報名的您記得一定要來
#沒報名的您也可以來旁聽
#備取或沒報的您有機會變正取 康樂本館:
台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1號
089-381166#777(服務台)
分享 Austronesian Tech & Pottery Workshops‎古代陶器工作坊 理論與實務版 Ancient pottery workshop
【陶器工作坊公告-課程方式異動】 原定邀請的菲律賓傳統陶藝師因故無法來台,陶器工作坊的課程方式有所異動,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4天的工作坊每天有二到三組不同的陶器製作可擇一參加,先報到者(0830開始報到)可先選擇組別每組有限額。 11/2 上午課程,下午實作陶器<br> 每組限額15人<br> 一、菲律賓傳統陶器<br> 二、菲律賓古陶仿製… 更多<br> 三、阿美族傳統祭杯 11/3 上午課程,下午實作陶器<br> 每組限額15人<br> 一、菲律賓仿製古陶<br> 二、阿美族傳統陶鍋<br> 三、台灣繩紋小罐 實作時採觀摩陶藝師製作的方式,課程中有任何問題皆配有助教可做協助。 詳情更新於報名網站上<br> https://event.culture.tw/NMP/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90045&request_locale=tw
2812673002085208 2019-11-01 13:39 39 0 展覽期間|2019年10月05(六)- 2020年03月01日(日)
展覽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臺東縣臺東市南王里文化公園路200號)
開展日期|2019年10月05(六)10:00
活動專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23554941607121/
  
當代的博物館被賦予不同的期待與想像,
  … 更多
2017年到2019年,史前館透過執行文化部委託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從展覽、工作坊與教育推廣作為途徑,與屏東、花蓮及臺東的夥伴以及地方文物館,透過近三年的合作,系統性地整理並進一步提出方法學,於形成在地知識的道路上,逐步建構博物館與地方的網絡與鏈結。
 
本次展覽呈現近三年成果,一同看見博物館與地方的N種可能。
  
【關於MLA計畫】
  
MLA指的是一套館舍運作的體系,強調博物館(Museums)、圖書館(Libraries)與檔案館(Archives)如何從原有保存、傳承、推廣世代記憶的使命與專業,進一步就其功能及工作方法與學校、社區、文史單位等合作,創造更多效應。其中,國家級博物館尤其負有責任,不僅要成為區域及研究領域的知識中心,也帶動鄰近館舍及地方文化空間共同發展,一起豐富地方學的保存、展示及學習。
  
合作雙方參與及陪伴彼此的共事過程與成果,不僅有助於強化地方文史研究能量、凝聚社區意識,也能提升博物館核心知能及公共性。透過此一博物館系統,不僅培養更多人親近博物館的經驗,也與大眾共同分享在地知識的產出及運用,更重要的是發展成為建構公民社會的文化資源,厚植台灣文化力。
  
簡單來說,MLA的精神就是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過程中,讓大家共同朝著期待的方向前進。 【連絡電話】
展示教育組 專案助理 邱健維 089-381166轉分機757
展示教育組 助理研究員 林頌恩 089-381166轉分機522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