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370908814379953 時間:2021-07-08 17:41 #疫情的經濟衝擊 #疫情下的M型化社會發展 #政府防疫政策的牛肉 今日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三級警戒延長至26日,部分場域微解封(適度鬆綁)。當然,基於防疫的需要(疫情變化仍大),以及國人疫苗施打普及率仍然嚴重落後的情況下,確實還需較嚴格的管制措施,方能防範疫情的擴大。… 更多 不過,目前客觀的經濟數字顯示在準封城下,國內在內需與服務產業方面確實已經面臨嚴峻的考驗。主計總處6日所公布的五月份失業率便飆高到百分之四點一一,不僅是蔡政府執政七年半以來的最高,就業人數更是大減,低工時就業人數暴增,業已雙雙寫下有調查以來之最差的數據。但這可能並非最壞的情況,因六月隨著畢業生的尋職釋出,其狀況還會更差(主計總處推估,六月失業率恐怕會比五月再增加○點○六到○點○九個百分點)。 此波疫情的主要衝擊是在內需服務型產業,特別以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營建工程、教育業所受到的影響最大,因為在不能解封的狀況下,其根本無法運作,亦難皆在短期中轉為線上經營。此外,低工時就業人數暴增(每周工時低於卅五小時的就業人數多達七十九點二萬人,較四月暴增六十點三萬人,為此項調查以來之最高數據),代表減班休息(即無薪假)勞工,以及部分工時、自營攤商、無一定雇主工作者的生計處境更為艱難、收入顯著減少。 台灣雖是出口導向國家,主要經濟產值還是來自於電子及高科技業的外銷出口,但其卻不是主要的工作僱傭來源,反而以內需為主的小型製造業及服務業才是提供最多就業機會的產業。而這也就是為何在疫情中,我們一方面見到股市指數屢創新高、上市櫃公司的市值大增,但另一方在庶民就業及工資收入上卻是一蹶不振。而這樣情況所導致的經濟結果就是社會的兩極化,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形成更嚴重的M型化社會。 此種情況,是我們要督促政府在疫情後最須正視的問題。相關國際機構如WHO、OECD等早就指出疫情對全球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只是健康相關的議題,更是整體的生活和生計問題,其中特別是對「貧窮者」(The Poor)的衝擊更是巨大,而這都需要政府政策工具的即時介入與協助。 總之,疫情除了防疫及政治的口水戰之外,我們還是要問政府的「政策牛肉」到底都準備好了嗎?特別是在疫情中對「最弱勢」的照顧到位了嗎?這些事情能做好,才是會做事的政府。 |
真是語重心長,關心人命的好立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