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2780799835501112 時間:2020-11-26 14:22 【2020.11.26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 … 更多 秀寳今日於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文化部次長蕭宗煌。秀寳首先提到八大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築、文學、音樂、舞蹈、戲劇、電影」。而「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是靜態的、空間性的藝術,轉換成「線上典藏」的問題不大,但就「音樂、舞蹈、戲劇」等動態的、時間性的藝術而言,「螢幕」或「劇場」的形式卻有很大的不同。螢幕可以NG重來,可以剪掉不播,可以後製加特效:但劇場不行,劇場只有當下。就表演藝術的「即時共感」、「臨場感」的特性,「螢幕」無法完全取代「劇場」。 秀寳提醒走螢幕的形式,事後的剪輯跟後製是重點;走劇場的形式,事前的排演跟與觀眾互動的臨場感是重點。若只是用拍攝短片上傳網路的形式,反而可能缺乏劇場的精緻度,在辦理短片徵件上傳網路時應特別注意。秀寳也指出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和衛武營的Youtube,訂閱人數跟觀看次數有待加強,有些影片的點閱率不但低,評價亦不高。 秀寳接著提到,國表藝中心下的三個場館皆建置數位、直播的資源,讓,讓大眾透過免費的線上平台,接觸表演藝術。但依審計部調查,108年度全台有九縣市的表演場館,每一席位平均售出次數未達3次;兩廳院售票系統中,更高達65%的會員一年僅買一張票。顯示出台灣觀眾仍不習慣購票觀賞。 另外,秀寳建議文化部協助團體將過往的演出「出版」,同時「外銷」,爭取在一些國外的媒體上播放,向國際擴展市場。秀寳表示,表演藝術在台灣,水準雖然比一、二十年前成熟,但仍難稱得上「產業」。如何在新型態中仍然保有其特質且予以推廣,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影片
|
img: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1.6435-9/127819053_226495762159157_4810012368663233139_n.jpg?stp=cp0_dst-jpg_e15_p173x172_q65&_nc_cat=102&ccb=1-5&_nc_sid=1480c5&_nc_ohc=b_-3j6mWkVcAX8SX1Ep&_nc_ht=scontent-tpe1-1.xx&oh=00_AT-kP1YOwRwlI5m5kSowLFRLeCw7fHgQJcD08Ojl6jQvJQ&oe=6268009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