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0-11

文章 留言
3746047402085285
時間:2020-11-23 20:00
【#MIT好人好事】
古人稱吹笛為「品笛」,台灣則直接將動詞變成名詞,把笛子叫做「品仔」。今年國家文藝獎音樂類得主陳中申稱得上是把「品仔」從台灣吹到世界的第一人。👍 小小的一支「品仔」,伴著陳中申闖蕩選秀節目「五燈獎」五度五關,更以作曲家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受邀到歐美亞洲巡迴演出。… 更多 多年來,陳中申不但持續創新演奏的技法,也親自為樂器寫曲。把傳統、本土與當代的元素相互融合,演奏、作曲、指揮、教學,甚至樂器改良,無役不與,對於台灣吹管樂器深具貢獻。 陳中申從小就常被父親帶去廟口看戲,皮影戲、布袋戲到歌仔戲都看,戲散了陳中申總是還坐著不忍離去。有一次,他去八卦山遊玩,父親買了生平第一支笛子讓他自學,他的領悟力高,入手快,從此就與傳統藝術表演相伴。 但父親沒多久就中風,躺了多年過世,家中生計都是母親帶著工人作灶,非常窮困。陳中申的數理極佳,原本母親希望他念師專,出來有份穩定工作,聽話的他也遵循母親教誨,考上了當時省立台中師範專科學校。 當時的師範體系畢業之後通過實習,一定可以做老師,像是捧了金飯碗,陳中申於是開始瘋狂玩社團。他不但是國樂社的台柱,還創立了管弦樂社,沒有適合演出的音樂,陳中申就自己寫。後來,他沒有當成母親心目中的老師,卻進了台北市立國樂團工作,從首席一直做到指揮,後來轉赴南藝大任教,2011年他55歲退休,繼續兼課至今。 然而自學笛子雖然表現出色,但陳中申總是認為科班基礎不夠,他就找了當時最好的長笛家,也是後來的指揮陳澄雄指點,「他教我西樂的思考,東西如何互相融會貫通。」 後來他想要創作,就去拜作曲名家馬水龍為師,「馬老師說雖然音樂無國界,但創作要接地氣,為台灣土地發聲,才能生根。」他還為了學指揮,去找了徐頌仁教授,希望能體會指揮的真諦。由於許多老師的提攜,致使他能夠用笛子創出一片天。 陳中申說,台灣不但在笛簫樂曲創作上非常多元,更重要的是製作工藝非常先進,帶動了創作與演出,「台灣有一群懂物理的笛簫樂器製作者,他們透過物理理論跟手工藝,提升了表現的可能性,一隻簫的售價可以是中國製作的3到5倍,音色漂亮、音量大、穿透力強,這真是台灣的驕傲。」❤
#MIT微笑標章
#音樂
#吹管樂
圖片
img: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39.1997-6/17634213_1652591098100624_731967241620291584_n.png?stp=cp0_dst-png_s110x80&_nc_cat=1&ccb=1-5&_nc_sid=ac3552&_nc_ohc=5GiR5odJXkQAX8u7myN&_nc_ht=scontent-tpe1-1.xx&oh=00_AT-ahB8mNihF5CT6CBe_mnTtSA38iEau4LPONraLollQpg&oe=6249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