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1750204588359125 時間:2018-05-17 21:01 《Data is the new oil! 中研院如何實踐OPEN DATA?》 1996年6月,中國推行了名為「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國家重點資訊化建設專案,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並獲得中共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大力支持,傾全國之力,投入中國知識資源大規模數位化,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中文數位圖書館技術與全球網路資源分享平臺。 CNKI(China Knowledge Resource… 更多 Integrated Database)工程服務包括期刊、博碩士論文、會議論文、年鑑、統計數據、圖書、標準、專利等資源在內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只要上網動動手指,就能輕鬆獲得龐大的研究資料,在同為使用華文的前提下,台灣學術研究很難不受影響。 當中國透過網路世界,建立搶奪世界學術話語權的戰略,那台灣呢? 近年來,開放資料(OPEN DATA)一直是台灣政府努力的目標,經濟學人期刊也指出,如同石油,「資料」將會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也因此,國發會將創造資料開放作為國家戰略價値,寄望建立可信賴開放環境、成為社群合作國際典範,表定在2020年要達到30000筆的政府開放資料。 很高興的,在2017年開放知識基金會(OKFN)資料開放的多項評比中,台灣政府勇奪第一。但也很遺憾的,我調閱了國發會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最新一期的各部會資料開放情形,前五名分別的經濟部/2450筆、財政部/2148筆、法務部/2085筆、金管會/1436筆、衛福部/1354筆;而作為台灣學術機構龍頭的中央研究院,OPEN DATA的數量僅僅有21筆,排行倒數第五,內容更只是法定上網公開的預算、決算、會計報告。 今天,我以「更開放的中研院」為題提出質詢。 中研院轄下的資料庫,開放仍顯不足,有部分館所檔案不對外公開,甚至收取昂貴的資料使用費,相當不合理。我要求中研院全面檢討,應有學術資料的共享開放機制,讓基礎科學研究與化研為用的OPEN DATA精神,真正被實踐。 影片
|
吳委員大家所關心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被擋下協商,如朝野協商不成,是否就要等協商期一個月過後,一定會送院會表決。還是要等待下會期再重來,時間又要延宕真令人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