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15-12

文章 留言
10153047877911065
時間:2015-12-04 12:26
過去20年,「教改」這兩個字,從代表「理想」的名詞,變成很多人心中的問號。回到原點,我追問我自己,教育的意義和目標,究竟應該是什麼?以下,是我的四個答案。 教育,就是快樂學習。學生不會被篩選、被分類、被放棄,更不必扛著激烈的兢爭壓力。學生的本分不是成績,而探索自己的潛能和志趣,並且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更多 教育,必須提供保障。資源必須保障弱勢家庭子弟的學習機會、避免學用落差,要去幫助下一代,在職場上有充份的競爭力,家長們才不必擔憂孩子的未來。 教育,也該迎向未來。未來的新經濟時代,更講究創意、研發、行銷,所以思辨、數位和語文能力,還有文化涵養,才是下一個世代和產業,所必備的特質。 最後,教育體系必須為國家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成熟公民,讓他們學習與社會溝通、獨立自主,完整的承擔社會責任。 ───
閱讀更多:
「英派革新・台灣好政-蔡英文的教育政策」http://iing.tw/posts/357
圖片
加油,愛你喔,我們一起小心謹慎走完最後一哩路!
1093022800759999
時間:2015-12-18 21:42
影片
加油!讓老K狂輸400萬票!一次幹死牠!
1094860423909570
時間:2015-12-22 09:48
臺灣俚語中說「補冬補嘴洞」,
指的是冬至這天,除了吃湯圓,
還得燉補品填補人們的嘴,
就是俗稱的冬至「補冬」的習俗。 臺語詩人路寒袖寫過這麼一首歌「冬至圓」..
歌詞是「小雪過了是大雪,大雪擱行到冬至,暗暝上介長,思念遠遠遠,今年操煩夢中放,醒來日頭曝眠床,圓仔思念來煮湯,一碗親情燒閣軟,冬至寒霜來叫門,叫咱明年早打算,過去毋免問,未來咧發光,同心早慢會相見,打開彩霞半邊天,冬至圓仔逐粒圓,明年定著是好年。」 不僅說明了冬至在農民曆上的時令關係,
更道出冬至這個團圓日子裡吃湯圓表親情,
勉勵家人要放眼未來,
明年打拼過好年。
冬至吃湯圓,是臺灣的傳統習俗,
代表一家團圓,圓滿過冬,
還意味著吃了湯圓就增添一歲。
圖片
感謝朱立倫,冬至大家有湯圓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