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10159849900266950
時間:2022-02-24 18:30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軍力上來看,俄軍有相對優勢,而烏克蘭也幾乎沒什麼空軍、海軍,所以開打初期,俄羅斯的戰果似乎不錯,俄國宣稱已經癱瘓烏克蘭空軍和防空部隊。但是這場侵略戰勝負將取決於「打多久」!… 更多 俄羅斯的經濟狀況無法支撐長期的入侵戰爭,而逐漸泥濘的平原、沼澤也不利於俄軍坦克大軍運動,烏克蘭的面積約為台灣16倍大,4200萬的人口都屬於中大型國家規模,所以二十萬的俄軍想要完全佔領、擊敗烏克蘭,難度非常高,除非烏克蘭軍心渙散,一戰即降,這也是普丁開打就呼籲烏克蘭軍隊放下武器投降的主要原因。 那…烏克蘭的反應如何呢?稍早烏克蘭陸軍在臉書宣布,已經至少擊落6架俄羅斯軍機、1架直升機。 陸上交戰部分,烏方則摧毀了俄羅斯2輛坦克以及數輛卡車,後續又燒毀4輛坦克。烏克蘭陸軍更開嗆「45000個屍袋對俄羅斯他們來說不夠,我們等著看」。 根據俄軍進攻路線,研判俄羅斯目前的戰略目標應該是1. 達成完全佔領頓巴斯地區;2. 打通俄羅斯到克里米亞陸路;3. 控制敖德賽港達成海上封鎖烏克蘭;4. 扶持烏克蘭親俄政權後撤兵。 但是如果烏克蘭軍堅守捍衛自己的國家,俄羅斯將會陷入泥淖困境,那麼最後難料被戰爭拖垮的是被侵略的烏克蘭?或是獨裁的侵略者俄羅斯普丁政權?
圖片
飛彈多重要,敵國打來沒飛彈只能挨打!
10159851287371950
時間:2022-02-25 08:57
定宇昨晚寫了「台灣絕對不是烏克蘭,中國可能會是俄羅斯」,不少人討論這個主題,今天就來寫完整一點。 台灣絕對不是烏克蘭,因為:
1. 🔺地緣戰略不同:台灣位於東亞要衝,對遏制中國勢力外擴,及維護印太區域安全極具重要性,戰略重要性並非位處中亞地區烏克蘭可以比擬。 所以台灣跟美國有「台灣關係法」等安全相關法律關係;「美日安保條約」對台灣安全視為周邊事態;日本視台海安全穩定為日本重要生命線,這些都是烏克蘭沒有的國際連結。… 更多 2. 🔺地理環境不同:烏克蘭緊鄰俄羅斯,台灣則擁有台灣海峽所形成的天然屏障,共軍渡海攻台的難度已遠高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3. 🔺國際供應鏈重要性不同:台灣的經濟實力、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在國際供應鏈具有關鍵地位,攸關全球汽車工業、手機、風電、軍備等產業發展,即使是中國也難脫台灣的產業影響。 4. 🔺台灣軍事防衛能力不同:台灣的海空軍實力遠優於烏克蘭,加上海峽天險,面對侵略的應變時間、空間也不一樣。 中國可能會是俄羅斯,因為:
1. 🔺中、俄同樣採取軍事擴張主義:俄羅斯對中亞、前蘇聯共和國、東歐的野心,恰如中國在南海、台海、東海、印度邊界的擴張挑釁。 2. 🔺中、俄同樣不遵守國際規範:對於國際規範、簽署的協議、做出的承諾,都可以隨意根據自身需要隨時揚棄。 3. 🔺中、俄同樣是一人獨裁決策體制:就如同川普所說,「習近平和普丁是雙胞胎姊妹」,這二個國家的最大風險就是沒有內部制衡力量,都是獨裁者一人說了算,而且習近平也在學習普丁,打算當個終身領導人,這樣的體制終將把國家帶入悲劇。 當然,台灣跟烏克蘭也是有一個雷同的地方,那就是國內都有一小群唱和敵國的背骨仔,這群背骨仔無視台灣從未挑釁,也無視中國的野心霸凌台灣,老是唱衰台灣和自由民主陣營,背骨仔總是怪被霸凌的台灣不夠乖巧、不夠順服於霸凌的中國!
圖片
如此呆國,真是笨,美俄兩個鳥國也太壞了。
496210222023107
時間:2022-02-26 11:34
俄烏危機 台灣學到什麼? 三個多月逐次增溫的俄烏危機,引發全球關注,美國、北約、歐盟,德、法各國外交穿梭,嚴厲譴責、放話制裁,都無功而返,最終普丁打個國際級的擦邊球,先承認烏東兩國宣布獨立,繼而應兩國要求正式簽署協議,派兵入境「維和」,避開「入侵」烏克蘭的事實。… 更多 兩天來的軍事進展,烏克蘭獨自面對戰爭威脅,烏克蘭總統幾句話最讓我們感同身受,「慕尼黑會議中,北約沒有一個國家回應他加入北約的要求」;「戰爭開打後,美國及歐盟各國依然只會口頭聲援,沒有一個國家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併肩作戰。」到現在才認清國際戰略的現實與殘酷,自己國家自己救才是硬道理。 目前情勢發展,烏克蘭已經走向完全被動應對,只能看俄羅斯叫牌,要不要接受而已,沒有太多轉圜談判空間,在戰爭威脅下被迫上桌談判,能爭取多少籌碼?經濟制裁一波一波,實質效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各國以自身國家利益為主要考慮因素,步調自然不一,雷聲大雨點小是必然的走向。 台灣學到什麼?
●所有國際聲援都是虛的,真正面臨戰爭沒有人會出手幫忙。
●阿富汗撤軍後,美國絕不會派軍隊介入他國戰爭,烏克蘭如是、未來台灣亦如是。
●打代理人戰爭最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一直認為美國會派兵援台的民眾終於清醒了。自己國家自己救,不寄望他國援助。
●避戰是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標,對話一定比對抗好。
●現在開始尋求對話機會,還能為台灣民眾爭取最大權益;一旦引發戰火,被迫上桌談判,還有多少籌碼可以談?
●以現有戰力對比,套用俄烏戰爭模式,我們有多少機會? 新聞連結:東森新聞「烏俄戰爭台灣學到什麼?吳斯懷:所有國際聲援都是虛的」(https://reurl.cc/OpDWZg) #照片援引自CNN
圖片
古有姓吳不能當將軍,當二兵最好。先有吳@桂,後有吳@懷,這麽簡單問題不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