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1-03

文章 留言
1847536995401727
時間:2021-03-03 20:30
考考大家
什麼東西硬而脆、四四方方又略顯笨重
大部分在屋頂上可以看見它的身影呢?
登.登.登.登..
答案是 #太陽能板
太陽能雖然環保☀
但大部分的太陽能板又大又硬
欠缺靈活性
如果太陽能材料可以彎曲
就能運用在汽車、窗戶及衣服等產品上👕… 更多
南韓科學家最近研發出👩‍🔬
#摺疊式太陽能電池
以直徑0.6至1.8奈米的碳管製成導電膜
可摺疊至5mm的曲率半徑
經過一萬次的摺疊也不會斷裂
同時還保有高的轉換效率及穩定性唷!
資料來源:科技新報
https://user110367.psee.io/3ckm6l
超連結 USER110367.PSEE.IO

怎麼凹都沒問題,南韓研發摺疊式太陽能電池

常見的太陽能板硬而脆,也沒有輕薄柔軟到可以彎來凹去,只能裝置在屋頂、地面等平面區域,如今南韓科學家已研發出凹成兩半也不會斷的摺疊式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還達 15.2%。 如今的太陽能板還是缺乏些許「靈活性」,.....
小編今年跟去年一樣有好多有關太陽能板的發明喔~( ^ω^)
1848933961928697
時間:2021-03-05 13:10
圖片
謝謝小編妳們大家
1851333555022071
時間:2021-03-08 20:31
今天(3月8日)是 #國際婦女節!! 有些人對工作懷有性別成見,認為那些工作適合"男性";那些工作適合"女性"。
NO~NO~NO~🙅 其實這滿滿的偏見,是不利於職業發展的,我們應該拋開性別成見,努力看見不同的個人特質,我們相信未來的某一天,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不用被既有的性別刻板印象束縛,能夠自由的依據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投身於他們所屬的領域當中。… 更多 在原子能的領域中,無論是具有豐富的創造力、細膩的觀察力或是堅強的毅力,都能從創新中讓原子能管制變得很不一樣。 聽聽原子能領域的女科技人分享生活與工作的點滴~~想知道更多資訊,就趕快點下去吧!👇👇
中文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Xwv1Pks9oc
英文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fn_WamSs4 #雙語播出
超連結 YOUTUBE.COM

原子能領域的女科技人

小編阿爾法編婦女節快樂⁄(⁄ ⁄•⁄ω⁄•⁄ ⁄)⁄
1852231624932264
時間:2021-03-09 20:30
您抬頭看的不是小行星,是...... 在去年的9月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很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並將它取名為 2020 SO,恩~~但是它感覺有些古怪 第1⃣點:許多行星的軌道都是橢圓形,但它的運行軌道很接近圓形。
第2⃣點:速度,它繞太陽一圈所需的時間,和地球非常接近約365天。 ( ˘•ω•˘ ) 看來案情不單純喔!科學家試著用 #光譜 分析它的主要成分,發現竟然是 #不鏽鋼 !😲 (什麼!?)… 更多 許多科學家都大吃一驚,畢竟要找到宇宙中天然的不銹鋼還真不容易。原來它的真面目是 #太空垃圾,是幫助火箭前進的推進器,在完成任務脫落後,成為太空垃圾,經過54年的漂流,偶然又與地球重逢了! 這邊科學家們所使用的光譜分析,就是利用電子間的能階差,來分析物品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是很常見的分析方法!
https://case.ntu.edu.tw/blog/?p=36045
超連結 CASE.NTU.EDU.TW

那不是小行星,那是垃圾

一顆命名為2020 SO的近地天體竟然是1996年的廢棄火箭、是個「太空垃圾(Space debris)」。太空垃圾的問題日益嚴重,除了一些不小心在任務中遺失的東西以外,過去甚至還有大規模製造太空垃圾的案例。太空垃圾能造成的威脅超....
小編現在連外太空都是垃圾了(T_T)
1853755361446557
時間:2021-03-11 20:30
小站中介紹過許多同位素的應用,同位素能告知我們什麼呢?說起來不誇張,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舉例來說,現在科學家公認測定地球年齡的方法,就是測量地球內部岩石的放射性同位素比例,藉由其半衰期推定而來。而且當太陽系外的 #超新星 爆炸時,它的碎片可能散落許多地方,甚至到達地球,藉由了解其同位素的比例,可以幫助科學家分析銀河系的組成。 小編:話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出自於哪裡呀!… 更多
mini編:黃帝內經有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乃是醫者之道。
小編:等等,這不是原子能民生應用的神預言嗎?
1⃣天文: 探索銀河系的組成
2⃣地理:計算地球的年齡
3⃣人事:輻射在醫療上的應用,如:X光、癌症治療、核子醫學
mini編:嗯嗯,#原子能民生應用 的範圍真的很廣泛! #神預言
https://pse.is/3dlqx7
超連結 TOMORROWSCI.COM

南極洲發現來自一顆古老超新星的放射性塵土 - 明日科學新媒體

一群科學家在南極洲(Antarctica)掩埋於數千磅的雪中發現放射性塵土,這些塵土來自數百萬年前一…
小編原子能的運用真是多啊~這樣一來 mini編又能夠說上三天三夜了(≧∇≦)/小編跟阿爾法編:不...我們會睡著的
1854971781324915
時間:2021-03-13 12:30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離岸風力發電
利用海上較豐富且穩定的風力
發出比較多的電力
除了離岸風電外
科學家也開始研究 #離岸太陽能☀
但海浪的衝擊是一大挑戰
科學家嘗試將太陽能模組👩‍🔬
安裝在彈性的浮板上
來緩衝海浪的衝擊力
希望利用海面對太陽能面板… 更多
產生的冷卻作用
將發電效率提高5%🔎
資料來源:科技新報
https://user110367.psee.io/3c74dk
超連結 USER110367.PSEE.IO

太陽能也搞離岸,挪威企業測試海上漂浮基座太陽能

離岸風能如今已經是風能的一大重要領域,離岸工程與過去石油巨擘的海上鑽油平台海上工程經驗相容,使得離岸風能成為石油巨擘轉型的一大出口,不過,挪威企業不只發展離岸風能,還把腦筋也動到太陽能頭上,計畫測試漂...
小編近來真是太陽能板新發明大爆發耶( ^ω^)
1856984481123645
時間:2021-03-15 20:30
許多人都知道再生能源的產生,必須靠"天"吃飯,所以當大量的再生能源併入配電時,穩定性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此時,我們需要更 "聰明" 的電網。 ~~背景音樂響起~~🎵🎶
別擔心,核研所開發的 #微電網系統 橫空出世,將微電網的技術運用在配電系統,透過 #智慧化 的網路管理系統,當配電線路發生事故時,可自動判斷出故障的區間、隔離,上游復電,及提出下游轉供方案,使能源的使用可更具彈性。 這套系統已經於台電公司雲林區處上線了!管理雲林全縣300多條饋線,能夠有效提高線路調度運轉與再生能源管理能力。 #國內還有其他地方也有設置微電網喔
#粉絲知道嗎
圖片
小編這樣看來mini編又可以說上三天三夜了!(≧∇≦)/
1858448517643908
時間:2021-03-17 20:30
想知道人體內部的健康狀況
可以透過照 #X光 來一探究竟🔎
想知道電池的健康狀況🔋
該怎麼做呢?
科學家利用 #同步輻射 #臨場光譜技術👩‍🔬
建立電池材料鑑定技術
跟人們照X光一樣
也能知道電池的健康狀況及運作細節
進而提升電池的壽命及效率
讓電池既安全又便宜哦!… 更多
資料來源:中時新聞網
https://pse.is/3ds44r
超連結 CHINATIMES.COM

臨場光譜技術 像幫電池照X光 - 生活新聞

電池是日常使用民生用品,台科大化工系教授黃炳照透過同步輻射臨場光譜技術,建立奈米材料鑑定技術領先國際,除了有助於電池材料開發,對於近來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及太陽能電池等技術,都能夠被充分應用。現
小編果然什麼都逃不過X光的法眼(✪ω✪)
1861472034008223
時間:2021-03-21 12:30
溫室效應是地表釋放的熱輻射
被大氣層吸收又輻射回地表
使地表升溫的現象🌎
而最早是誰提出溫室效應的呢?
1768年的今天
誕生了一位小男孩
他在10歲時成為孤兒
因為教會的收留而得以繼續就學
他在研究熱傳導及擴散的物理現象時
發現物體上的溫度分佈能以正弦波級數表示… 更多
進而發展出 #傅立葉級數 及 #傅立葉轉換
在光學、電學、醫學、天文及氣象等領域
都有廣泛的應用
他構建了數位時代的根基
也是第一位正確解釋 #溫室效應 的人
他究竟是誰呢?🔎
他是法國科學家傅立葉👨‍🔬
資料來源:泛科學
http://user110367.psee.io/3dgcvy
超連結 USER110367.PSEE.IO

【科學史上的今天】3/21——傅立葉誕辰(Joseph Fourier, 1768-1830) ... - sci-histo

【科學史上的今天】3/21——傅立葉誕辰(Joseph Fourier, 1768-1830) 法國大革命前夕,一個原本猶豫著該選神學或數學做為未來人生道路的青年,沒料到這個時代巨浪會把他捲向一個意料之外的人生。所幸他始終沒放棄最愛的數學....
謝謝小編的介紹,我是第一次聽到這位科學家,真是長知識了( ^ω^)
1866874223468004
時間:2021-03-28 12:30
很多人認為數學和閱讀
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事
數學好的人
可能閱讀能力不好
除非是資優生
不然難免會被歸類為適合文科或理科
究竟數學與閱讀能力有什麼關係呢?
科學家利用功能性 #磁振造影👨‍🔬
測量大腦功能連接性🧠
發現大腦連接閱讀的方式🔎… 更多
也影響大腦運算數學的方式
表示閱讀能力將影響數學或其他領域的問題
打破過去我們對學科界線的刻板印象
資料來源:科技新報
https://user110367.psee.io/3aeylh
#核磁共振 #MRI #非游離輻射
#氫原子在磁場作用下產生影像
超連結 USER110367.PSEE.IO

閱讀就是一切,一篇大腦研究打破學科界線

我們一般認為,閱讀能力與數學能力是兩件事,閱讀能力好可能數學就不好,數學好的人可能閱讀能力不好,除非是資優生,不然每個人難免都會歸類為適合文科或理科,但一項原本旨在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實驗意外發現,...
小編謝謝妳的介紹,我們又打破了以前的迷思了!(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