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2105645829673221 時間:2017-11-04 08:00 【歷史上的今天】 民國9年11月4日,蔣中正督率粵軍攻克清遠縣城,向許崇智報告張國楨通敵情形,並揭其罪狀。照片右三著戎裝者為許崇智。 #蔣中正 #許崇智 |
更早的民國政治真的很少人關注,查網路竟然也沒多少資訊可看 |
2113739772197160 時間:2017-11-14 07:43 【歷史上的今天】 民國8年11月14日,北京政府令准參謀總長張懷芝呈擬修正「陸軍大學校條例及附表」。張懷芝是山東劉集鎮皋上村人,於1862年出生,1885年張懷芝被選入到天津武備學堂第一期砲兵科學習,在此期間他刻苦讀書,不恥下問,經過他不懈的努力終於熟讀了「步兵操典」等軍事書籍。張懷芝於1890年畢業,之後獲得了很快的晉升。光緒二十九年張懷芝擔任北洋常備軍左鎮步一協協統,1912年被清廷任命為山東防務大臣,民國成立後曾任參謀總長,直系戰敗後辭去官職,於民國23年病逝於天津。 |
我說這裡是系統自動設定把農場文跟大陸簡體連結刪除嗎? 只要一貼上連結馬上被標示為垃圾留言刪除 |
2119035031667634 時間:2017-11-16 09:31 … 更多西元1901年1月(光緒26年12月),清政府陸續頒布一系列改革法令,如裁汰制兵練勇、編練新軍,裁撤冗衙、節省浮費,振興商務、獎勵實業,廢除科舉、興辦學堂等等。這些「新政」中,最重要的是練兵。1903年,在北京設練兵處,任命慶親王奕劻為總理練兵事務大臣,袁世凱為會辦練兵大臣。1904年9月,練兵處和兵部會同奏定《新軍營製餉章》、《陸軍學堂辦法》和選派陸軍學生遊學章程,確定陸軍以鎮為經常編制。鎮設統制,每鎮轄步兵兩協。協設統領,每協轄兩標。標設統帶,每標轄三營。營設管帶,每營轄前後左右四隊。隊設隊官,每隊三排,每排三棚,每棚目兵十四名。每鎮有馬隊、砲隊各一標,工程、輜重各一營。合計一鎮共1萬2,000人。遇有徵調,則以二至三鎮為一軍,由朝廷欽派總統節制。全國計劃編練常備軍三十六鎮,除近畿四鎮、四川三鎮外,其餘各省編練一至二鎮,限2至5年內編成。新軍的編練工作,大多數省份沒有按期編成。直至辛亥革命時,全國建置完備的新軍只有十四鎮,其餘只有一協或不滿一協,總人數約26萬人。在編練新軍的同時,還把部分綠營練勇等改編為巡防營,以加強鎮壓力量。 |
這些新軍後來多是各省的軍閥,如北洋系,袁世凱本可救國,但他只願作不合時宜的曹操 |
2119043888333415 時間:2017-11-16 10:01 … 更多民國7年2月中旬,攻閩粵軍進抵潮州(今潮安)、汕頭一帶。但陳炯明對攻閩作戰並不熱心,部隊進抵潮汕地區後,忙於招兵索餉,培植個人勢力,遲遲不向閩省發動進攻,致使北軍得以從容調遣兵力,擴充力量,加強並完善了在閩西南的防禦部署。3月22日,孫中山致電陳炯明,指出「若乘敵軍初到,地形未諳,利用內應,猶可先發製人」,宜「速下攻擊命令」。但陳炯明以佈置未周為藉口,對孫中山之電令置若罔聞。4月5日,孫中山再次致電陳炯明,嚴厲指出「援閩之舉,準備已久,惟攻擊之令,至今寂然無聞,敵備日增……虜氣益驕,我軍頓兵不進,足以示弱,況段賊復出,積極圖南,我軍從事準備,增力幾何?而彼則恃有外援,愈久則力愈充,及今圖之,惟在速戰」。孫中山著眼全局,曉以利害,催陳速戰,是有其道理的,然陳炯明部在粵閩邊境滯留三個月,確已錯過了大好戰機。 |
陳炯明請孫回國只是要孫這招牌而已,陳根本不想北伐只想用孫招攬人才,並地方稱王來打擊異己,遲早要取孫代之 |
2121497174754753 時間:2017-11-27 08:05 【歷史上的今天】 民國18年11月27日,張學良電告閻錫山,已將俄軍侵略情形分電各國,請求公判「中東路事件」。 張學良從當年7月開始驅逐中東鐵路蘇聯職員,查封哈爾濱市內的蘇聯商業機構。7月18日蘇聯政府宣布對中國斷交。蘇軍在中蘇邊境黑龍江吉林段準備武裝介入。9月到10月,兩軍戰鬥正式展開,開戰責任,雙方都指責對方不宣而戰,一連串戰鬥,中國軍隊損失極大。張學良不得不在11月26日要求停戰。張學良派出蔡運升與蘇聯談判。中國駐德公使館亦委請德外交部向蘇俄提議,組織共同調查委員會,以和平解決邊境爭端。照片影像分別為「民國18年7月,蔣中正與張學良在北平見面,商討收回中東路問題」、「中東路事件時蘇聯紅軍擄獲的東北軍旗幟」及「蘇軍進攻路線圖」。 |
到九一八事變時就決定不抵抗 我是覺得跟一二八事變一樣,日本那時也還沒準備好要入侵中國,只能算石原莞爾等人的專斷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