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1084158734963717 時間:2016-06-06 18:13 《台灣出版產業正值寒冬,春天何時來?》 台灣出版產業整體市場萎縮及快速轉型,可由幾項數字來分析佐證: ㄧ、2015實體書籍整體銷售額是190億,竟比12年前倒退銳減40億(2003年為230億。 二、小型零售書店(非連鎖、獨立書店等)家數,ㄧ年歇業關門達100間,營業額ㄧ年短少約10億。 三、書店歇業地圖全台皆無ㄧ倖免,而以雙北關門最多。… 更多 四、博客來等新興通路平台竄起,以統一超商年報為例,2001年以來15年間,成長36倍。 五、數位出版急起直追,兩年成長近10倍。 今日質詢鄭麗君部長,我具體提出振興出版產業三大主張及多項作法: 一、搶救紙本實體書籍: 1) 改善政府圖書採購:已於2016.06.02行政院會提案通過,各級機關採「最有利標」 、「異質性最低標」辦理,應優先適用於「優質圖書」及「本土創作」下手。 2) 推動圖書統一訂價制度:此制世界通行,國內亦研議已久。可減少通路及書店惡性削價競爭,影響整體產業獲利狀況,創造出版、經銷、通路、創作者、讀者多贏制度。 我也提醒,由於出版業尚有歧異,文化部應擴大對話,匯聚共識後,政策再上路。 3) 推動公共出借權制度: 公立圖書館館藏之圖書媒體資料出借給讀者後,作者獲得權利補償金報酬制度。經由每次書籍出借,補貼一定金額給作家或出版社,等於回饋提供知識的傳播者。 英國1920年先行,目前全球至少30國施行。可鼓勵創作,尤其冷門作者獲得更多合理報酬,並藉此扶植特定領域作者。 我建議建議由中央負擔相關經費,成立跨館際統計平台。 二、扶植電子數位出版: 台灣電子書市場產值極低,僅佔1-3%,全球普及率已達7%,美國更達20%。 為彌補紙本書市場衰退形成的落差,要求文化部應積極輔導: 1)提升出版業相關技術。 2)遏止盜版、鼓勵創作者授權。 3)鼓勵創造線上閱讀社群。 三、扶植本土創作出版 1)改善暢銷書本土率低現況:目前台灣暢銷作品只有30%是本土創作,反觀美、日、港高達95%。 2)強化出版輸出: 全力鎖定前進中國等華文地區、結合新南向政策打開東南亞新興市場。 3)強化跨界媒合。 4)增設文學創作獎項:如於金鼎獎下,加設「年度最適合改編影視作品圖書獎」。 5)扶植作品發表平台。 6)培育本土創作人才。 我的建議,皆獲鄭部長同意納入政策,我會持續追蹤,為出版業發聲! |
在沒有被限制競爭的市場裏被淘汰是自己蠢,有什麼好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