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1

文章 留言
7092083754196253
時間:2022-01-27 14:19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昨(26)日,以漢語、閩南語和客家話的三聲道拜年,並為近期「灣灣」成為「最不可接受詞彙」的事件辯解。朱鳳蓮表示這是中國對台灣人的暱稱,不該曲解中國人的用語。
 
時代力量認為,朱發言人企圖以血緣同源,以及過去慣用「一家親」的基調,模糊中國對台灣越來越強硬的威脅事實,粗糙的手段並不成功。
 
➡️ 解除實質暴力才能真正進行溝通對話… 更多
根據國防部公布2021年共機擾台多達238天與958架次,試問這是對「親暱關係」該採取的行徑嗎?
 
與其在中國政府與人民,試圖用「灣灣」的暱稱與台灣建立溝通平台之前,應先解除中國對台的實質暴力行為,才是真正且有效與台灣的溝通與對話。
 
➡️ 不是「求同存異」或「求同尊異」而是「尊重差異」
朱鳳蓮在記者會中,也表明「兩岸民眾由於生活環境和流行文化不同,在一些習慣用語上存在差異,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這是兩國人民處於不同共同體之形成的歷史事實,必然發展出不同的差異與語言慣習。
 
然而中國政府不該將與台灣間的「不同」,視而不見,更不該一次次試圖以「同化」與「血緣」相關,將兩國間的差異,簡化為單方面的訴求。
 
時代力量向來主張,台灣作為多元的民主社會,應該戮力於保障不同群族與逐漸加入台灣這片土地新住民的基礎公民權利,其背後之精神,即是「尊重與包容差異」。這是台灣現行的最大共識,完全與中國奉行的「求同存異」存在相當大的差異。
 
根據2019與2020司法人權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對於司法體制的支配不斷強化,使司法機構無法對行政權力恣意侵害人民權利提供制衡,並與傳統法治(rule of law)的概念相去甚遠。
 
如此草率對待自己國民的國家,若要繼續以「語言的連帶關係」來勒索台灣的公民社會,而繼續以軍事威脅恐嚇台灣,非但無法說服台灣人民,反而會將台灣人民的民心推得更遠。
圖片
中國對台灣從來就只有侵略,不是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