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861614441905835 時間:2022-03-09 18:30 教文委員會的第一場質詢,就由近期在減碳技術上獲得最新研究成果的 #中央研究院 打頭陣,我想對這會期也象徵著一個好的開始。 #學術研究自由應免於戰爭迫害… 更多 中研院作為最高學術研究機關,經常和多數國家有頻繁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礙於俄烏戰爭,我也就此層面要求中研院針對在台的烏克蘭籍學者或學生提供必要協助;除此之外,廖院長也表示接到波蘭科學院轉介烏籍學者的需求,會盡快協助接納預計10位學者或學生,後續也會持續和教育部、外交部來研議擴大接納烏克蘭籍學者或學生來台,保障學術研究免於戰爭所害。 #P3實驗室高風險人才留用是關鍵 另外,去年中研院P3實驗室發生染疫事故,當時院長提出三大改革,除了針對事故調查權責歸屬之外,也期望加強P3實驗室高風險研究人員的工作津貼、人才培育留用等策略。據院長表示,目前調查已結束,針對衛福部的建議改善事項規劃報告也在今日送交疾管署審查。後續P3實驗室的資源分配、管理與人才問題,我也請中研院每個月提交相關進度追蹤。 #減碳政策白皮書應納入中小企業觀點 最後,我也向院長表示,中研院作為最高學術殿堂,過去皆有針對政府政策提出建議書。眼前重中之重,即是再生能源以及淨零碳排的議題。而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上扮演關鍵角色,過去國際上已有多數產業龍頭宣示自家產品之製造供應鏈要達到碳中和,往淨零碳排目標推動。 以綠電憑證舉例來說,對於欲取得綠色供應鏈資格的企業,或是想出口商品到環保法規相對嚴格地區的企業來說,這將是入場券。然而根據經濟部2月最新統計,在以核發出106萬張的綠電憑證中,有99%皆由台積電買下;不僅如此,在碳管理上,企業如何評估碳足跡等等,在目前實例上也顯示出中小企業較沒有足夠的能力與資源來面對能源轉型、淨零碳排等議題。 所以,我也建議中研院在今年預計發表的深度減碳建議書2.0版本中要有更具體的方案建議,另外更要納入中小企業的觀點,因為大企業有一定的能力與資源可以迎戰,但對於佔據臺灣、甚至全世界企業體9成的中小型企業而言,更是亟需理解並執行的關鍵議題。 #教育文化委員會 #中研院 |
@{張博崴|bowei.z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