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16-06

文章 留言
10154208863312065
時間:2016-06-05 12:30
【五五端午】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的應景食品,起源和屈原有著密切的關連。演變至今,是以竹葉為材料,包著糯米、蛋黃、豬肉、香菇等食材,包好後先用鹹草(粽索)繫住二、三十個粽子,上端則編成交結狀,叫做「粽步」,有拔除不祥之意。至於粽子的外觀與內在,各地則有巧妙不同。 在臺灣,最常見的是四角錐型綜。南北也因烹調的方式有所差異:北部多用蒸的,南部則多用水煮。… 更多 前陣子,臺史博生態志工也一起綁了南部粽。南部粽是以生米拌滷汁,加入炒好的內餡,再將整串粽子煮熟,米粒吃起來較黏,散發濃濃的粽葉香。 一樣的節慶食物,卻反映了臺灣各地不同的飲食文化發展,也依據家家戶戶的飲食習慣而有些微差異,因而講到「粽子」大家擁有不同的味覺記憶。小編覺得,不管南粽、北粽,粽子好吃最重要啦! 臺灣端午好滋味,《端午粽飄香》綜合活動
詳情http://www.nmth.gov.tw/activityreg_50_89.html 本篇圖文節錄自:
呂理政主編,2014。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X現代生活曆,頁:115-6。臺北:遠足文化。 圖片/黃金田繪《粽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典藏 #端午 #臺史博 #粽子
圖片
越南粽,粽子這種以米包內餡,外面覆以植物葉片的食物,應該是許多東亞產米國家共通的食物形式。

硬把粽子跟屈原扯上關係真是牽強。
10154208836787065
時間:2016-06-07 21:15
【五五端午】划龍舟的故事
划龍舟,臺語俗稱「扒龍船」,是漢人傳統節慶中最具競爭性質的活動,也是相當受歡迎的習俗。 在臺灣,過去的划龍舟比賽,從農曆五月一日就開始,在道士的引領下,燒香點燭,划著龍船、打著龍船鼓,至水邊「請水神」,再決定爐主、頭家。隔日,召開「龍船會」,商討相關事宜。 … 更多 到了端午節當天早上,參與競賽的選手必須先祭拜龍船,將香火插在船上,希望旗開得勝。然後扛起龍船,準備下水競賽,沿途民眾也會燒香禮拜。當對手的龍船來時,我方會敲鑼打鼓,以示歡迎,俗稱「接龍船」。 龍船的競賽多在無波的河道,一次有兩艘同場競技,龍船有大小之分,船首為龍頭造型,上面插著「龍舌旗」的紅色三角旗,或「龍目旗」的長方形紅旗,旗上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時無妄」、「八節有慶」等吉祥字句;船尾也有一枝寫有「水仙尊王」的三角旗。 一切就緒後,一場龍爭虎鬥於是展開,看誰先拔起終點站的旗幟! 本篇圖文節錄自:
呂理政主編,2014。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X現代生活曆,頁:115。臺北:遠足文化。 圖片/黃金田繪《扒龍船競渡》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典藏 #民俗 #臺史博
圖片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17514482071.pdf

溫宗翰先生的碩士論文「臺灣端午競渡之信仰與儀式──以二龍村為探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