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1706701469401202 時間:2017-07-11 18:00 #發言人時間 「對抗少子化 不是只有年輕人要加油」 台灣少子化危機的警鐘再度被敲響。報導指出,2017年一至五月的每月平均新生兒人數僅1.5萬人,如此推算整年將低於20萬人,而這個數字在30年前是31.4萬人,20年前是32.6萬人。 … 更多 每次這樣的警訊出來,首當其衝的就是「婚育適齡」的青年族群。不少人都會不斷鼓勵年輕人「沒生的快生,有生的多生」,總結一句話,就是年輕人加油!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國家是如何幫青年加油的。 要成家,首先遇到的大問題就是「住」。雖然最近逐漸出現房價下修的新聞,對多數青年而言依舊高不可攀。結果各個縣市議會卻紛紛通過降稅條款,要讓手上有大批房產卻不願降價的建商和投資客能拖更久;說到社會住宅嘛,更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兌現那些不斷下修目標的競選支票。要生孩子,總不能再繼續住小套房,結果就是要在沉重的房貸和高額的租金之間,做出痛苦的選擇。 痛苦選擇完後,就要看看自己的薪水還剩多少。依據主計處調查,廣大勞工的薪資中位數約40K,而30歲以下受薪階級更有近半數不到30K,而這還是用舉世有名的高工時所換來的。當我們痛陳低薪過勞,得到的回應卻是「應該讓勞工可以選擇賺加班費提高所得」。為了養育孩子,沒辦法,就拼了。 把自己賣給工作,就得有人幫忙照顧孩子才行。尤其現在雙薪家庭比比皆是,如果不願麻煩長輩,忍受與孩子分隔兩地,從出生到上小學的托育與幼教,又是另一項沉重的負擔。最近公托在放榜,中籤機率一如往常得低,結果就是必須從保母和私人機構中去選擇。依照行情,孩子0-2歲和5歲雖然有政府的若干補助,一年20萬的托育費用仍跑不掉,3-4歲更是放生父母自己面對。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就是為了擠出足夠的錢讓別人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的酸楚,不斷要年輕人勇於生育的政府真的有看見嗎? 國安危機從來不是一夕發生,而是手握資源及權力者一點一滴的疏忽或惡意所鑄成。既然對抗少子化已經被列為政府的施政重點,希望政府預算所展現的資源配置,以及相關的法規政策,能夠真正打造有利育兒的環境,不是只有年輕人要加油而已。 ===相關新聞=== 台北市建商3年囤房稅降為1.5% 議會三讀通過(自由) https://goo.gl/FfvRis 竹縣兩議員同請辭 周江杰:不敵建商遊說集團(新頭殼) https://goo.gl/fN91my 勞動部PO台9項國際成就 網友轟:先解低薪問題吧(聯合) https://goo.gl/tTDxjX 新北43家公托抽籤 中籤率2%(自由) https://goo.gl/XfivCX |
年輕人頗可憐 政府覺得年輕人22K就夠了,也覺得年輕人該買房,還覺得年輕人該買股票,現在還要怪年輕人不生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