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留言 |
---|---|
212135906920629 時間:2020-09-17 19:49 「你的下課時間,不是你的下課時間?」 為了因應兒少權益發展,教育部 日前宣布,老師們除了在特殊情況外,不能在下課時間對學生進行管教,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處罰方式有異議,老師也必須要做出調整。 教育部表示,這些調整是為了因應《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權利公約》中提到應以兒少最佳利益為原則,給予兒少表意權與兒少文化休閒權,希望能更加重視孩子的自主性與主體性。 … 更多 然而,對於這樣的修正,第一時間教師團體們便出現反彈的聲浪。教育部似乎因此在昨天,將這項政策緊急大轉彎。 教育部解釋,修訂的原意,其實是避免老師用「禁止學生下課」的方式,來處罰學生,同時也在粉專發文(如左上角教育部粉專圖文)強調,並不是要禁止教師在下課時間實施管教,未來會再重新檢討相關文字,日後再行頒布。 其實,近年來我國的兒少人權意識抬頭,掀起許多對於《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的討論,有關心理、輔導的人力資源問題,更成為討論的焦點。 其實,身為一個媽媽,我和我身邊的朋友們也時常面對這樣的難題。 當孩子們和我有意見相左時,我總在思考,要怎麼樣和他們溝通和對話? 最近孩子們開始上學後,他們每天都會和我分享在學校裡和老師、同學相處的情形。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也開始讓我反思,老師的管教與小孩的自主意見之間,是否能取得一個雙方都能相互理解的共識? 不知道各位家長,對於這樣的政策又有什麼看法呢? |
我的看法給予正向反應。 因為還是注重『兒童權益』。看來看去還是覺得家長問題比較大。 到底家長有沒有“花時間”陪伴小孩呢? 家長才是讓老師吃盡苦頭的源頭。 孩子哪裡有什麼問題?都是來自家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