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678004943553877
時間:2022-02-13 16:54
今早,南投縣信義鄉的一位族人,傳了2個昨天在丹大林道發生意外的影片給我,看完之後,我非常震驚。 另外他也寫了一段文字給我: 「丹大林道開放到現在,短短三個禮拜,外地來的機車,摔下來共9台。林管處說詞他們在公吿上已說明該路段有多處坍方,危險自己評估。這麼消極的態度,難道要死人才要檢討停止開放嗎?… 更多 抵擋不住外面的人說東說西,難道我們布農族傳統文化遺址難道一點也不值得重視嗎?不能拿出魄力理直氣壯面對外界嗎?難道這就是跟我們原住民道歉的作法嗎? 我覺得我們原住民真的很可悲,我們是實實在在住在山上,這是有依據的,因為日據時代的迫害下山,無奈難道現在又要讓原住民族二次傷害嗎? 請問為什麼不能依據我們原住民傳統領域,我們的祖居地來劃設不讓人隨便進入,我們原住民僅有的權利和尊嚴呢?沒有法源依據?你們是原住民立法委員不是嗎?我就問伍委員,請幫幫我們原住民族布農族。」 我讀完之後,百感交集,於是撥了電話給林務局林華慶局長,更加百感交集⋯⋯ 無論如何,總要有個交代。 後記:百感交集寫臉書的當下,接到族人打電話告知,剛剛傳出在地人跟外地人在丹大林道相撞,情況非常嚴重,目前正轉院急救…….祈願平安🙏 #這是立即而明確的危險主管機關不能坐視不管
影片
那不然大家封一封,丹大機車連也收一收別做了
680611259959912
時間:2022-02-17 21:36
終究發生了可預見,卻讓人不願接受的憾事。 不敵開放呼聲,在無法源可管制之下,丹大林道開放二輪機車近一個月來,已摔車10起;今天又有騎士墜谷,被尋獲時已無生命跡象。 台灣的森林、林道絕大多數都位處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中,因為是世代的祖居範圍,因此山林中遍布許多原住民族各族群的神聖遺址、文化資產。 但是這些珍貴的資產,卻因著各山林範圍的管制措施不一,而有不同的命運。… 更多 舉例而言,萬山岩雕因為位於出雲山自然保留區,所以遊客入山皆需申請,並訂有相關的規範;而屬於布農族聖地的七彩湖,因為不屬於自然保護區範圍,就有不同的命運。 如大家所知,山林解禁、丹大林道全面開放機車通行後,因為缺乏配套,意外事件頻傳,為此,我在前天(2月15日)受地方谷明耀代表等人的邀請,前往南投信義鄉地利村與林務局一同討論因應對策。初步做成下列結論: 👉1.針對部落土地,族人可依據部落會議制定管制公約規範,降低遊客不當行為對部落造成的干擾。 👉2.丹大林道全長68公里,南投林管處將分段設計三段管制措施,以強化稽查、勸阻等方式,輔導遊客應遵守相關規定。 👉3.除了丹大林道,未來將全面盤整林務局管轄之山林,以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或「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方式,建立與部落共管的平台,完備保護山林、尊重在地的措施。 👉4.針對機車載運的管制規範,我將援引推動偏鄉白牌車的立法經驗,已邀請交通部路政司及學者專家,下週至辦公室研商法制方向。 👉5. 我下週一至行政院拜訪,了解山林開放國家整體政策的補全和調整。 👉6.我邀集林務局、警政署及原民會下週二開會研議,未來國家山林治理的管制措施應如何健全。 當然,會後我也感覺到,族人對於上述的方向還是有所擔憂,怕在未法制化之前,相關的管制依據有所不足,可能讓憾事不斷發生,因此,南投林管處和我討論後,評估因丹大林道正值台電整修工程,尚不適宜對外開放,因此 #今天發布工程期間暫時封閉。 終究,國家還是得認真面對開放山林後的種種考驗,我會在新會期的「院會質詢」提問,要求政府透過完備的法制措施,在生態保育、山林活動及尊重在地文化之間透過敬畏山林達到平衡。
圖片
好阿,封一封,丹大機車連也不要載客,還祖靈一個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