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512889213511962
時間:2022-02-16 12:01
上週,我發了先前質詢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性別歧視問題的文章之後,當中的「外公外婆」,引起了非常大的討論。
 
有人說,我們太無聊、不做正事;
有人說,我們太過分了竟然把外公外婆變不見了;
有人說,要叫外公外婆才好分辨爸爸的父母還是媽媽的父母;
還有人說,難道外婆的澎湖灣也要改名嗎?
 
但最莫名的是,當中甚至不乏一些惡意攻擊言論,讓我和夥伴們看了都相當傻眼。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強調,「外公外婆沒有不見」!… 更多
 
這次的調整,是教育部在網路辭典中,將原本的釋義「加註」,外公外婆加註「今亦稱祖父母」,祖父母也加註解釋不只是「父親的父母親」,同時也能是「母親的父母親」,並沒有將「外公外婆」從字典中「消失」。
 
也就是說,大家習慣的稱謂並不會改變,這次的調整加註不代表未來就不能使用這些詞彙,更不是未來都不能叫外公外婆了。
 
其實,辭典本就不只有保存語言的意義,如何去解釋詞彙,也往往象徵著當時社會所反射的價值觀。尤其教育部這次修訂的​​《國語辭典簡編本》,主要是提供給中小學的教學現場使用,更肩負了傳遞理念給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因此,透過辭典的編修,讓性平意識也能與時俱進的納入解釋,絕對是有必要的。
 
為何外公外婆會和性別平等有關,甚至涉及歧視?
這裡我直接分享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的解釋:
 
「內外之分」是傳統家庭中形成男尊女卑、性別歧視的根本原因,至今,我們還是可以從許多現象中觀察到內外之分,例如:
 
► 現代人對於兒子、女兒結婚,仍然有兒子是把媳婦「娶進來」,女兒則是「嫁出去」的嫁娶觀念,因此鞏固了內和外的界線。
 
►… 更多
圖片
心中如有對性別平等有意見,只針對名詞修改是沒有用的,中華文化語言內含與國外ㄧ言蔽之本就不同,專心做好立委該做的事情,逞其口舌之快有何意義?修改說法會對社會有何貢獻?多著墨在社會福利弱勢國民才有用吧?
@{王婉諭|wanyu.claire} 照妳所說,不要有內外之分,我很樂見妳所說的,生下來的小孩沒必要從父姓,也可以從母姓,那要先從委員妳本身做起,小孩不要從父姓改從母姓,以後就算男的也不用說娶老婆,應該說入贅給女方,女的也不用說嫁老公,改叫娶男方,公嬤祭拜也都能拜女方,因為妳說的嘛!都說男尊女卑,那也能說成女尊男卑不是嗎?
513036603497223
時間:2022-02-16 17:52
部長承諾最快九月延後上課時間!政策輔導、配套方案也應同步考量!
 
很高興經過各界的熱烈討論和關注,昨天教育部潘文忠部長在受訪時,終於宣布未來高中職將朝向「全面開放早自習自主參與」、「減少朝會次數」的方向推動,預計最快今年九月上路適用。
 
民間團體倡議了這麼多年,過去我也曾參加公聽會、與民間團體一同喊話,如今看見曙光,真的令人十分振奮!
 … 更多
根據教育部給我的說明,現正辦理的「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法制作業研修事宜,預計會在三月初發布完整內容,目前確定的大方向有三點:
 
一、限制每周朝會次數(現行規定是每週最多兩次)
 
二、提升學生自主規劃運用時間,開放早自習自主參與
 
三、增訂第一節課前及課業輔導(第八節)禁止考試及講授正式課程進度
 
對於這三個方向,我都持高度肯定。
然而,既然相關規範仍在研商中,我也要拋出幾個提醒。
 
首先,教育部應明文規定「非學習時數不得考試及教授進度,而且不得變相以任何方式處罰學生」。除了訂定規範,未來教育部及地方主管機關也應該入校訪視、積極輔導,確保各校落實。
 
再者,關於在校作息規範,長期以來最被人詬病的,就是各縣市和公私立學校各行其是,宛如一國多制。教育部除了修訂自己的辦法,也務必要透過研商會議與地方政府積極溝通,讓全國不分地區、不分公立私立,都能一體適用。
 … 更多
圖片
@{Mike NiKao-Kusata} 上班時間是本身該盡的責任,怎麼把小孩延後上課歸咎於家長上班延後?又或者說成奴役習慣?你對你工作不負責任說成員工被雇主奴役?
@{Mike NiKao-Kusata} 那先從公家機關開始延後上班,公家8點上班,延至10點上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