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1-06

文章 留言
971435800065986
時間:2021-06-04 20:54
防疫馬拉松-23
【再次呼籲長照機構受照顧者和工作人員應優先施打疫苗】
據統計迄今已有60間長期照護機構出現確診病例,累計180人確診
指揮中心應檢討疫苗施打順序
使機構內的被照顧者、工作人員及早完成疫苗接種
避免再傳機構群聚,危及長者健康… 更多 昨日指揮中心於例行記者會中說明,各類型衛生福利機構確診家數(含住宿型及非住宿型)共計有60家,包含37家長照機構、5家護理機構、3家精神照護與復健機構,及15家社福機構;確診人數已達180人,其中工作人員47人,被照顧者則有133人。今日上午指揮中心再次於記者會中強調,本波本土疫情病例年齡較高,重症與死亡病例以長者、具潛在病史為多。 回顧國際經驗,歐美加等國曾發生機構內大規模群聚感染事件,甚至出現多起死亡病例;同時參照國內的本土數據,都顯示出重視高齡者的疫情風險,避免爆發照顧機構內的群聚事件,是機構防疫的首要目標。我於疫情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後,便曾提醒英國變異株對長者健康風險較大,而應使長照機構內受照顧的長者和照顧人員優先施打疫苗。 我再次呼籲: 一、因年長者免疫力低、染疫後病毒量高,而將增加傳播率,主管機關應先盤點國內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中,照顧者(含工作人員)及被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率,藉由掌握與監測高風險傳播因子,就疫情熱區重點式強化疫苗接種。 二、在疫苗到貨之際,指揮中心應認真面對長者及機構內工作人員的染疫風險,提升長照機構內受照顧者和工作人員,乃至所有6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接種順序。 #長照 #優先施打疫苗 #機構群聚 #歐美 #長者 #張育美
圖片
有疫苗了,希望長者真的可以優先施打
972123563330543
時間:2021-06-05 19:20
防疫馬拉松-24
【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問題】
疫情期間日常生活模式丕變
不論是整日與孩子相處
抑或於病房隔離時的孤獨感
都可能產生龐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除了生理的防疫措施外
民眾的心理健康亦應予重視 國內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迄今已屆18日,期間部分民眾採行居家辦公。… 更多
小朋友、學生們早已停課在家。
長者或因為長照機構暫停服務,而多由家人照料;不幸染病的民眾,則正於醫院隔離治療。
這段時間,不分老少、職業,「與社會隔絕」是許多人共同的感受。 平時家長與孩子間有「學校」教育的平台,孩子透過在校的學習、同儕的互動,適足與父母分工了「教」與「養」的責任。
而長者們日間或許是於日照中心內,或是在公園中與鄰居聊天、下棋,如此長久累積的作息,都安定著長輩的心靈。 但這些過去慣常的生活模式,都因為疫情而改變。取而代之的是,赫然發覺孩子怎麼如此調皮?折騰數日後,發現與孩子整天相處,確實「視同作戰」,對精神的消耗,遠大於工作帶來的疲憊。同時,長者們在作息丕變下,對於生活瑣事格外堅持,同樣將加深與照顧者間的摩擦。不僅如此,近來亦有數起確診個案於醫院隔離治療期間不當言行,甚或傷害醫事人員等事件。究其原因,或有部分正是因為不當排解精神壓力,而有不法逾矩的行為。 這都在在顯示,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因此,除建議盡量維持生活作息,維繫仍可做的生活活動,以及從事室內舒壓活動,例如有氧運動、聽音樂、呼吸冥想等之外,必要時的醫療介入、身心資源支持,亦是相當重要。一般民眾可選擇線上心理諮詢服務,兼顧減少就醫及醫療需求;就醫隔離中的確診患者,則在醫療照護的同時,並需兼顧其心理狀況,即時給予適切的心理支持,使其在生理康復之餘,心理也做好回復社會的準備。 #生活模式 #孩子 #心理健康 #學校 #有氧運動 #音樂 #冥想 #張育美
圖片
謝謝委員注意到心理健康,也祝福委員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