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512889213511962
時間:2022-02-16 12:01
上週,我發了先前質詢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性別歧視問題的文章之後,當中的「外公外婆」,引起了非常大的討論。
 
有人說,我們太無聊、不做正事;
有人說,我們太過分了竟然把外公外婆變不見了;
有人說,要叫外公外婆才好分辨爸爸的父母還是媽媽的父母;
還有人說,難道外婆的澎湖灣也要改名嗎?
 
但最莫名的是,當中甚至不乏一些惡意攻擊言論,讓我和夥伴們看了都相當傻眼。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強調,「外公外婆沒有不見」!… 更多
 
這次的調整,是教育部在網路辭典中,將原本的釋義「加註」,外公外婆加註「今亦稱祖父母」,祖父母也加註解釋不只是「父親的父母親」,同時也能是「母親的父母親」,並沒有將「外公外婆」從字典中「消失」。
 
也就是說,大家習慣的稱謂並不會改變,這次的調整加註不代表未來就不能使用這些詞彙,更不是未來都不能叫外公外婆了。
 
其實,辭典本就不只有保存語言的意義,如何去解釋詞彙,也往往象徵著當時社會所反射的價值觀。尤其教育部這次修訂的​​《國語辭典簡編本》,主要是提供給中小學的教學現場使用,更肩負了傳遞理念給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因此,透過辭典的編修,讓性平意識也能與時俱進的納入解釋,絕對是有必要的。
 
為何外公外婆會和性別平等有關,甚至涉及歧視?
這裡我直接分享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的解釋:
 
「內外之分」是傳統家庭中形成男尊女卑、性別歧視的根本原因,至今,我們還是可以從許多現象中觀察到內外之分,例如:
 
► 現代人對於兒子、女兒結婚,仍然有兒子是把媳婦「娶進來」,女兒則是「嫁出去」的嫁娶觀念,因此鞏固了內和外的界線。
 
►… 更多
圖片
@{I challenge u|100075313567609} 那外公外婆只是宗法制度用來區分不同姓氏的書面用語而已,沒有地方直稱母系祖父母為外公外婆的(除特定族群外),那請問關性平、歧視有啥關係?硬要分化?
@{I challenge u|100075313567609} 有個人說的很好,內外本就是相輔相成,一個圓有內徑外徑,缺少其中一樣還是圓嗎?尊卑親疏之分全是人在界定的!
宗法制度規定:孩子跟母親姓,母親的爸爸媽媽就稱為爺爺奶奶。父親的爸爸媽媽稱為外公外婆。孩子跟父親姓,父親的爸爸媽媽就稱為爺爺奶奶,母親的爸媽就稱為外公外婆。
而一直以來孩子都是隨父姓的,走的父系宗法制度路線。所以一般習慣把母親那邊的祖父母稱為外公外婆。
單論血緣邏輯來看,你身上一定流著你親媽的血,至於是否有你爸的還要經過科學驗證!?所以外孫才是100%有血緣關係不是嗎

哪來的性平與歧視??
@{I challenge u|100075313567609} 犬子是對自己兒子的謙稱,千金是對別人女兒的敬稱!這樣有問題嗎?
照她性別平等的邏輯,這樣不歧視?
外子內人呢?
外公外婆是像第三者解釋關係的書面語並不是稱呼語(除非特定族群才有直接稱呼),小孩直接叫外公外婆,家長先去自我檢討吧!
兒子稱犬子,女兒稱千金,不歧視嗎?
@{王家熙|josh.wang.3363} 說到好,兒子稱犬子女兒稱千金,本來就是對自己兒子的謙稱及對別人女兒的敬稱,若照她的邏輯不就好歧視!
5133041486716729
時間:2022-02-24 20:00
撤僑決策慢半拍、外交部置國人安全於不顧?! 二週前外交部發布公告呼籲在烏克蘭的國人儘速離開,我就公開要求外交部務必及早規劃、撤僑一個都不能少。 面對俄、烏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外交部只會一再呼籲儘速撤離,並說會隨時提供必要協助,但事實上對於有意撤離的在烏國人所遇到的配偶面談和相關簽證問題卻未能及時協助和解決,我在上週就正式函請外交部應基於人道精神,儘速設法協處解決,以利國人及早撤離。… 更多 昨天俄國入侵烏東,今天對烏克蘭發動軍事攻擊,西方國家制裁行動無效,烏克蘭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外交部遲至今天才宣布自「明天」開始由波蘭駐處兼辦領務的解決方案,動作慢半拍,還敢大言不慚在新聞稿稱「視國人安全為第一要務」! 外交部2月15日說在烏國人有28人,20日變成29人,今天竟又增為33人,人數竟一變再變,僅僅幾十位國人,外交部竟也無法掌握,又如何規劃安排,外交部的撤僑根本是荒腔走板。 另外請問外交部,烏國宣布戒嚴並進入緊急狀況,現在在烏國人是否還能順利出境?外交部有無掌握?若是國人現在連離開烏克蘭都不可能,還談什麼撤僑,緩不濟急的解決方案又有何用? 今天若有國人因外交部龜速撤僑決策而受困,甚至有傷亡等不幸情事發生,坐在辦公室的外交部長,你良心能安嗎?
圖片
@{比特王|Bitking.Mission} 那是要投票時才需要保持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