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st.gov.tw

Month: 2020-06

文章ID 時間 like comment 內容
2672316603011520 2020-06-24 10:34 167 2 吳部長上任後,指示儘快邀請大學校長們見面,因為分布於臺灣北中南東各地的大學是培育科研人才和蓄積研發能量的重要基地,和地方縣市政府也有密切合作,希望就教各位校長們的專業,針對臺灣未來10年面臨的社會和環境等各方面挑戰,為擘劃下個關鍵十年科技藍圖提出建言。
 
部長感謝多位校長百忙中撥冗參與6月22日下午舉行的 #科技部校長座談會… 更多,開場提到施政是有延續性的,會持續推動科技部四大任務:擘劃國家科技政策、支援基礎研究、推動科學園區、鼓勵創新創業,部長也表示好的政策一定會加碼。
 
2小時左右的座談時間其實很緊湊,校長們在座談會中的熱烈討論,帶來許多接地氣的珍貴意見,部分建議與本部推動的政策方向一致,有校長們的支持,會加緊腳步端出更完整具體的規劃;部分建議可能是部裡沒有考慮到的,非常感謝校長們的提醒,部裡也會參考並持續精進相關施政。
圖片
2671728119737035 2020-06-23 21:18 140 1 吳部長日前到科技部的 Taiwan Tech Arena - TTA 台灣科技新創基地視察,鼓勵台灣 #科技新創 團隊尋找市場利基需求,走出台灣攻進國際市場及爭取更多資金,做更深遠的布局,也吸引更多國際頂尖人才團隊來到台灣。
 
部長今天下午也和被稱為「矽谷臺灣幫」其中幾位創業家和投資家會面,有宏達電 HTC 首席去中心化長陳信生(Phil Chen)、天使投資人徐旭明(Jameson… 更多 Hsu)、天使投資人陳士駿(Steve Chen),聽見國際優秀新創人才來台落地,需要臺灣協助提供的服務與生活配套,還有從他們豐富創投經驗的視角對臺灣新創提出觀察及建議。
 
部長說過,新創容易,但新創成功難,經歷過失敗,記取經驗的新創團隊,都是「臺灣的寶貝」。
 
目前除了科技部,經濟部、國發會、教育部也都有協助新創團隊的相關政策和計畫,科技部未來會更積極進行跨部會合作,從人才、資金、基地、法規等面向,整合有限的資源讓新創團隊在成長中每個階段都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共同打造台灣成為一個活絡的新創競技場。
圖片
2667291146847399 2020-06-18 17:27 304 7 📣📣各位同學📣📣
 
麥擱問啊~~
1⃣0⃣9⃣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核定結果公布啦
 
榜單傳送門在這👇👇👇
https://wsts.most.gov.tw/STSWeb/Award/AwardMultiQuery.aspx
 
今天核定公文已發到通過計畫的指導教授任職學校,
請大家再多點耐心,給學校承辦人員一點作業時間通知執行相關事宜唷。… 更多
 
📖大專學生計畫FAQ https://reurl.cc/1xWa9Y
 
#不用懷疑查的就是最終結果
#申請同學都可登入系統查看審查意見
圖片
2666566720253175 2020-06-17 21:08 226 7 #基礎研究 #跨領域
 
全球暖化加劇,地球持續發燒,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最新的地球體檢報告顯示,今年5月地球均溫、全球陸地和北半球均溫創下140年來最高溫紀錄!
 
科技部重視社會需求及跨領域研究,希望從知識到行動,找出可永續發展的解方路徑,今天舉行記者會,邀請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林子平特聘教授,發表結合溫度觀測及熱點地圖的都市降溫通風遮蔭政策!
 … 更多
在科技部長期支持下,林教授建立了都市退燒的跨國、跨領域團隊,在台灣五大都會區的街道中設置了密集的溫濕度感測器,繪製出高解析度的都市氣候地圖,並指出都市高溫熱點。
  
❓如何運用建築設計替高溫環境退燒❓
林教授提出了「降溫、通風、遮蔭」3個都市退燒的簡單概念,關鍵作法就是:
☘多綠少空調:在建築物的屋頂、牆面、陽台綠化;建築物應減少大面帷幕玻璃,提高窗戶的遮陽及通風。
🌬讓路給風走:避讓建築物「側身」面對常年的風向或潛在有風的區域,比如河道、公園…,且要加大建築物間的距離,讓涼爽空氣可流進都市每個角落。
⛱遮蔭供人行:利用遮蔽物來阻擋太陽日射,可提高人們行走及活動的熱舒適性。除了植栽外,騎樓、迴廊、遮簷、涼亭、頂棚、花架都是很好的遮蔽設施。
  
林教授團隊也和中央及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將高溫地圖及退燒手法,轉化為可管制、易操作的政策及法令,希望把研究資訊實際導入都市設計準則,建立因地制宜的都市高溫化調適政策。
  
此外,林教授首創的亞熱帶/熱帶區的「人體熱舒適範圍」,成為國際基準值且被廣泛使用,有助於推動熱濕氣候區戶外環境降溫、通風、遮蔭設計。
 
==
😎林教授因為看臺灣人騎車或步行想盡辦法躲在陰影下,覺得很促咪,才想研究人體熱舒適性與都市高溫化研究。 #臺灣不要變成夯蕃薯
圖片
2658188661090981 2020-06-08 14:37 155 3 吳政忠部長6月7日到中部科學園區視察,並為了進一步瞭解科技部及所屬三園區(竹科、中科、南科)在中科建置的共構機房資安防護措施,特別進入機房視察。
 
中科管理局許茂新局長率一級主管歡迎部長,許局長在業務簡報時表示:「中科2019年營業額7,972.32億元為歷年新高,2020年可望再突破達8,150億元,園區就業人數、招商引進及扶植新創團隊等,比2019年有更亮麗的成績。」,讓部長對中科充滿信心。
 … 更多
部長勉勵中科的同仁,資安是未來的重點議題,科學園區是國家重要的關鍵基礎設施之一,所以對資訊安全要特別注意,園區管理局要能全面掌握管理局本身和園區內廠商的資安狀況及適時提醒盲點。
 
科學園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服務」,提供園區廠商最佳的服務,同時把科技部支援大學的研發能量介接到廠商,而且台灣的資源有限,扶植新創團隊應與相關部會合作推動更完整培育規劃並配合專家輔導,集中資源才能發展有潛力的新創公司,同時期許中科未來更加茁壯。
圖片
2654054691504378 2020-06-03 20:30 168 5 【善用新科技,強化災防整合平台】
 
汛期和颱風季節即將來臨,災防要超前布署 ! 吳政忠部長今天到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防科技中心,NCDR)視察,瞭解各專業組目前正在進行中的防災科技研發工作,並勉勵同仁。
 … 更多
災害應變架構中,災害的情資研判是前端非常重要的一環,NCDR負責預警資訊綜整、災害風險分析、防災建議等工作,這些資料有賴跨部會緊密合作,提供相關資訊,例如:氣象局、水利署、營建署、水保局、公路總局、消防署等,相互協力才能完成任務。
 
吳部長也指示未來要強化與政府各防災單位及學校的合作,像是災防情資的整合,可配合行政院推動的「智慧城鄉」計畫,或水資源管理與旱災應變技術,可以加強與經濟部水利署合作。
 
災害不只防救更要防治,溯源結合學研界能量,從科學角度研究臺灣氣候變遷的現象、機制,到對臺灣生態、水資源、糧食生產、人類健康、社會經濟等各議題的衝擊與可能的調適。
 
運用AI人工智慧研析情資、感測器和預警系統都需要透過物聯網以及5G等,累積極為可觀的大數據,都是防災科技現在與未來的重要發展資源及工具。
 
臺灣已有能力運用特有的防災經驗和管理知識,協助鄰近國家有計畫地防災,透過持續設計精進更具系統性情資決策系統和防災技術,有機會發展成為防災產業輸出,也為臺灣在世界上為科技人道援助盡一份心力。
圖片
2653028004940380 2020-06-02 18:01 266 3 曾經在2006~2008年擔任國科會(科技部前身)副主委的吳政忠部長,2016年從國立臺灣大學借調至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今年5月再回娘家接掌科技部。… 更多 吳部長擔任政務委員時,協助行政院長協調部會推動科技相關事務,邀集部會及專家、智庫共同腦力激盪,從更長遠的角度思考臺灣在未來10年、20年、30年可以在世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反覆討論思辨得出,臺灣走向未來不是只有科技和經濟,必須包含社會(Society)、科技(Technology)、經濟(Economic)、環境(Environment)、政治(Politics)五個面向同時考量佈局,並邀請唐鳳政委及林萬億政委加入共商。在今年底即將舉行的全國科技會議,「創新、包容、永續」3個願景就是由此而來。 吳部長從科技會報提出的「 2030 臺灣願景」,找出6個加強發展的主軸,包含精準健康、Angstrom世代半導體計畫、數位轉型、從5G到6G、資通安全、前瞻網路建設,將擘劃的國家科技藍圖,連結回科技部4個任務,規劃國家未來科技計畫、支援基礎研究、發展科學園區、創新創業。為了完成這份藍圖,科技部將積極與其他部會一起合作,持續大力支持基礎研究,培植基礎科學人才與技術,另外更要加強人文社會,才能加速邁向創新的國家。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