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497671655043464
時間:2022-02-21 17:02
#有一種經濟成長叫看得到卻吃不到
#疫情下同一個台灣薪資呈現兩樣情
#政府扮演所得重分配的角色已失靈 「聯發科2月分紅開獎 傳再加碼調薪逾10%」
「台積電員工分紅逾712億創新高 平均每人領125萬」
「羨慕!長榮年終40個月 萬海18個月 陽明13個月」… 更多 面對這些新聞標題,多數民眾心理第一個最真實的想法就是:這些離我好遙遠。雖然對於台灣產業發展多數人感到與有榮焉,但這也加深了長期所得分配不均帶來的相對剝奪感,一樣在台灣、一樣辛苦加班,甚至一樣大學畢業,但領到的薪資卻截然不同。 疫情讓薪資兩極分化的更明顯,半導體產業因為產業鏈重組及資通訊設備大量使用使得出口逆勢上漲,另外航運業因為塞港效應需求大增使得獲利創下新高。但內需型產業及服務業受疫情衝擊仍未恢復,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去年旅行、休閒、批發相關服務業是總薪資下滑幅度最大的三個產業,下滑幅度分別為7.58%、4.93%、2.28%。 經濟成長6.28%的背後是,疫情後產業呈現K型復甦,經濟好的產業愈來愈好,差的愈來愈差,世界被分為贏家與輸家兩個世界,只有特定產業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但政府卻只把重點放在資通訊產業耀眼的成績上,而忽略了在疫情底下受影響的「慘業」,這些產業至今仍嗷嗷待哺尚未復甦? 面對後疫情時代,政府更應該扮演協助相對弱勢的產業轉型和所得重分配的角色,但現在蔡政府還忙著為經濟成長沾沾自喜,忘了還有1萬4千個人民正在放無薪假、43萬3千個人民還在失業,11萬5千個在「慘業」工作的員工不僅沒有加薪,甚至可能降薪,這些數字背後影響的是一個個的家庭。 政府真的應該聆聽人民真實的感受,而人民現在真實的感受是:經濟成長果實就如同都市傳說,聽說過的人很多,見過的人卻很少。我建議政府應該慎重面對多數民眾的相對剝奪感,持續盤點內需型受創產業,並加強協助其轉型升級。
圖片
原來還有這三個行業別啊......我以為已經都送進國家博物館了😂😂😂😂😂
498259581651338
時間:2022-02-22 16:24
▍基隆捷運拍板定案?蘇院長漏掉了三件事 基隆捷運第一階段(南港至八堵),蘇貞昌院長今天在基隆拍板定案。 鐵道局自去年底提報綜合性規劃計畫給交通部後,年初已經啟動環評影響評估的補充調查。目前的進度是第一階段,全長16.05公里,共設13個站,經費從80億元提高到425億元。… 更多 首先,基隆人最關心的是基隆捷運有沒有到達基隆市區。以行政院的第一階段版本來看,從八堵進到基隆市區的轉乘、接駁規劃就是下一個重點,包括到基隆廟口夜市、文化中心及海洋廣場,甚至到八斗子及和平島,目前仍然沒有看到後續規劃或可行性分析。還有第二階段,也就是從八堵接入基隆市區這段,到底還須要花多久時間與經費?政府也應該進一步說明。 第二,目前基隆捷運第一階段所需預算425億元,分別由中央分擔7成7(327億元)、台北市、新北市以及基隆市共同負擔98億元,但三個地方政府應該怎麼分攤這一筆費用,目前也還沒有說法。另外中央負責327億元的這筆預算到底是從哪裡來?財源為何?是透過一般公務預算,還是特別預算?都需要持續跟國人說明。 第三,若單就八堵到北車這一段路線,台鐵與基捷在便利性與經濟性上究竟孰優孰劣?以目前規劃的13個站體推估,從八堵到北車加上換線至少需要40分鐘以上,跟台鐵比起來真的有比較快嗎?這仍然需要進一步測試。 最後我也要再次提醒,基隆捷運的興建不只是連結都會與解決城際運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基隆河谷廊帶的發展,包含北台灣的科技走廊、社會住宅以及泛台北都會區的都市減壓,都需要多加考量,後續政府的TOD案的公開招標與程序應該都要跟地方做更有效的溝通,才能為民眾帶來更加舒適、便利的基隆捷運。 基捷經過30年的討論始終沒有下文,民進黨全面執政七年來路線也一變再變,經費從80億上升到425億元,基隆人也從期望逐漸走向失望。政府不能再失信於民,務必要給出一條符合國人期待的基隆捷運。
圖片
16.05公里要搞到2032年完工........芭樂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