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512889213511962
時間:2022-02-16 12:01
上週,我發了先前質詢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性別歧視問題的文章之後,當中的「外公外婆」,引起了非常大的討論。
 
有人說,我們太無聊、不做正事;
有人說,我們太過分了竟然把外公外婆變不見了;
有人說,要叫外公外婆才好分辨爸爸的父母還是媽媽的父母;
還有人說,難道外婆的澎湖灣也要改名嗎?
 
但最莫名的是,當中甚至不乏一些惡意攻擊言論,讓我和夥伴們看了都相當傻眼。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強調,「外公外婆沒有不見」!… 更多
 
這次的調整,是教育部在網路辭典中,將原本的釋義「加註」,外公外婆加註「今亦稱祖父母」,祖父母也加註解釋不只是「父親的父母親」,同時也能是「母親的父母親」,並沒有將「外公外婆」從字典中「消失」。
 
也就是說,大家習慣的稱謂並不會改變,這次的調整加註不代表未來就不能使用這些詞彙,更不是未來都不能叫外公外婆了。
 
其實,辭典本就不只有保存語言的意義,如何去解釋詞彙,也往往象徵著當時社會所反射的價值觀。尤其教育部這次修訂的​​《國語辭典簡編本》,主要是提供給中小學的教學現場使用,更肩負了傳遞理念給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因此,透過辭典的編修,讓性平意識也能與時俱進的納入解釋,絕對是有必要的。
 
為何外公外婆會和性別平等有關,甚至涉及歧視?
這裡我直接分享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的解釋:
 
「內外之分」是傳統家庭中形成男尊女卑、性別歧視的根本原因,至今,我們還是可以從許多現象中觀察到內外之分,例如:
 
► 現代人對於兒子、女兒結婚,仍然有兒子是把媳婦「娶進來」,女兒則是「嫁出去」的嫁娶觀念,因此鞏固了內和外的界線。
 
►… 更多
圖片
無聊至極才會拿這種議題出來,性平不用時時掛在嘴邊和文字好嗎?就像愛台灣不用拿來炒作一樣,真的性別不平等,真的不愛台灣;你加註再多也沒用好嗎?外和內 只是角色區隔,你加註不但多此一舉,還造成無意義的爭辯,對性平意識一點幫助也沒有,就像天地、日月、陰陽、黑白、子女等... 都是古人便於分辨而定義的象徵詞,各有其角色,宏觀如宇宙,微小如人身五官五臟六腑,亦有陰陽互見的角色定位,人際親戚關係網絡亦是;自然法則各安其位、各自運作;而自然界宇宙萬物本來就是陰陽互補,各有其用,也都同樣重要,過於極端都會亂了平衡,特別強調平等,等於徒勞無功,徒增煩惱;因為本來互補自然調和平衡,卻因此而又攪亂社會譁然一池春水,這才是破壞平衡的無厘頭之舉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