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3156384801242540
時間:2022-02-16 15:43
蔡政府的特色之一就是放著正事不做搞正名,特別是意識形態有關的正名。這回教育部替外公、外婆正名為祖父、祖母,加註阿公、阿嬤。蘇貞昌要不要去問問教育部是不是沒有事情可以做了,所以連外公外婆也要正名,或是認為這是進步的價值?… 更多 輿論一片撻伐,家長團體說改名很瞎,沒必要。學者說親屬關係定位明確,正名是畫蛇添足。民眾的反應都認為教育部小題大作,莫名其妙,因為大家根本不覺得外公、外婆的稱呼有歧視的感覺。網路民調更是一面倒,以93.5%比6.5%的懸殊比例不支持改名。教育部說要建立常態檢討機制,定期檢視教育部國語辭典的內容,這個灰頭土臉的正名,大家都反對,知錯能改,教育部要不要再調整回來呢? 家長關心萊豬進口之後校園的食安問題,去年在野黨要修《學校衛生法》不可讓學生吃到萊豬,教育部和執政黨立委都反對。現在輻食要進來,教育部說校園會優先採用在地優良農業產品,卻沒有強制的約束力。又是萊豬、又是輻食,家長極其惴惴不安,教育部在保護學生食安方面消極軟弱,當有做為卻沒有作為,緊要的事情放一邊,忙著搞正名。很多案子都是外包出去,像去年把關乎學生前途極為重要的學習檔案2萬5千多筆珍貴資料遺失,推給外包廠商,教育部真是太閒了嗎? 看到「外」就是涉嫌歧視,就要去之為快,那外籍教師、外籍配偶、外籍勞工、內人、外子、外國人…是否都要逐一地檢視調整?這就是彰顯與時俱進的進步價值?
圖片
4908078322568703
時間:2022-02-18 11:20
《開放山林,向山自盡?》
布農族與林務局的「七彩湖」對話
~高金素梅2022.02.17… 更多 今天,花蓮萬榮鄉馬遠部落的布農族人來到台北陳情,布農族人的聖域「七彩湖」在林務局1月24日「丹大林班道路公告」後,大量機車湧入靠近七彩湖邊的丹大林區,人潮、機動車輛造成山林生態嚴重的破壞。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有10台機車墜入山谷,今天也發生了第一件人員死亡案例。這種不當開放,變相鼓勵不尊重生命的冒險行為,加重了救難人員的負擔,更加速了地質脆弱步道的崩塌。 荒謬的是,這個地區目前還是山地管制區,也不是林務局開放山林政策中所公告開放的81條林道。丹大林道過去二十年來,歷經颱風洪水侵襲後,除了地質條件脆弱,更已失去林道作為林業經營道路使用的目的。嚴格來說,丹大林道應該正名為「丹大步道」,它只是通往七彩湖的登山步道;既然是步道,怎麼會變成機車的越野場域呢! 我邀請林務局林華慶局長和南投、花蓮林管處長一起來聆聽族人的聲音,如何在山林管理的爭議中,共同討論出可行的方案,讓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好山好水,在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及生態保育的前提下分享民眾。 延伸閱讀:
《開放山林,布農精神遠離?》
https://pse.is/3yqmqv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