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2022-02

文章 留言
2217801641702340
時間:2022-02-21 15:14
回想起台灣基進,至今最忘不了的場景會是什麼呢? 去年9月27日,3Qi.tw 陳柏惟 面對國防部長邱國正,艱難地說出「我想欲保護咱台灣ê母語」這一幕,或許是答案之一。 今(21)日是世界母語日,蔡英文總統稍早受訪時特別鼓勵大家多講母語,非常感謝蔡總統的重視,但也要強調母語復振不能只靠個人努力,需要有制度和資源做後盾,因此去年基進提出 #建設語言平等三箭… 更多,對整體本土語言政策給出建言,針對政院推動雙語國家政策,我們也曾招開記者會呼籲語言政策應本土國際並重。柏惟在立院期間,更推動「立法院提供通譯服務」決議案,以及協助民眾以本土語言在銀行開戶。 📌母語開戶、基進做到 ah!:https://reurl.cc/qOa49g
📌基進回應「2030雙語國家政策」記者會:https://reurl.cc/128LKp
📌基進「建設語言平等」三箭:https://reurl.cc/8WeAy7
1⃣#從幼兒園開始建立全母語基本教育
2⃣#高等教育推動本土語言課程和師資培育
3⃣#成立台語復振專責機構 但我們也深知,政策能否落實是由民意決定,政策倡議不能避開公共說服,因此我們不斷擦亮「講母語」招牌,就是希望用實際行動讓更多人重視本土語言,讓每位基進支持者和選民,都成為支持本土語言的民意。 從本黨主席 陳奕齊 - 新一 2012年組建基進側翼以來,講母語的堅持始終沒有變;多年來在數不盡的街頭宣講、說明會、座談會、晚會上,都能看到基進人以本土語言戰鬥。… 更多
圖片
@{游義安|100007692845081} 查字典,番是指外來種,以原住民角度,我們才是番。
@{游義安|100007692845081} ”閩”字沒有貶義,要也是人們自己自貶,撇開人和歷史因素,閩是指google map 28,118 至23-117(經緯度) 的區域,會講閩南語的人,多數祖先也是由那塊土地來的,我也厭惡中國的政權,中國的教育,被迫接受洗腦無理的中國人,但大地和地球沒有對不起任何人,是人心污染了土地,我查了一下教育部的字典,“閩”字是 西元892~946 就用來形容此區域,我沒有要戰什麼,我只是真心覺得我們在追索過往時,好的壞的都應該接受,原住民也接受了我們漢人來了這塊土地一起生活的下去,就算我們被迫讓外省人撤退來這塊土地,畢竟我們也一起努力地在這塊土地生活了70年,如今我們只是區區一個“台”字還給了1852年的發明者,但造就了語言名稱上沒有給任何族群產生壓迫感被排擠感,這不是很好嗎?它只是一個形容語言的名稱而已,我們也已經脫離沒有“台”字而無法證明自己是這塊的主人的自卑感很久了!“台”字就給他升華到另一個層級使用吧!我不願看它再淪回特定族群獨佔用字。看“閩南”刺眼的會不會只是因為不想和“現在”中國政權下的那塊土地有任何瓜葛我是不知道,但我想如果我們沒自信去接受我們自己的淵源與血脈,那和不承認台灣現況的玻璃心有什麼兩樣!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現況,但台灣多數族群祖先來至黑水溝的對岸也是事實,就看我們有沒有自信去承認、去提及他。
我想問為什麽是閩南語被稱為“台”語,不是客家語語或原住民語被稱為台語呢!
我是閩南人,但在講求公平正義的時候為什麼,台灣這兩字往往落入第二優先或者是多數族群中。
在以前用閩南族群長常用"台灣人””外省仔”“客人”“番仔”來分族群,這不是狹著多數去綁架“台灣”兩字嗎?難道現在我們小孩課本都已經寫了“閩語”兩字,為什麼貴黨還要回覆到舊有不公平的慣用詞呢!這在現在我們長期推動的公平正義不就相違背了!我們已經脫離自卑的年代很久了!不用再拿著台灣兩字來證明自己的多數,現在不用台灣兩字也不是自卑的表現,台灣不是特地族群的專用詞,而是驕傲的讓台灣兩字還給這座島上的所有族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