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台北市。 31,853 個讚 · 349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793 個打卡次。傳承榮民精神 追求卓越服務 永續組織發展
貼文
淺談尿失禁 #就醫保健 家庭醫學部醫師 劉浩彥/主治醫師 賴志冠   您是否曾經在咳嗽或大笑後、提起重物的瞬間,有過不自主漏尿情形?曾有此經驗,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尿失禁問題!這可能導致社交上尷尬,嚴重可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對此大部分人往往羞於面對就醫,不知該詢求何種就醫管道。其實面對尿失禁並沒有這麼複雜或羞於開口,正確尋求醫療協助,找出原因進而對症下藥,是可大幅改善症狀。
什麼是尿失禁?… 更多   臨床上定義,只要是無法用意志控制排尿,就可客觀稱『尿失禁』,包括滲尿、滴尿、漏尿等。尿失禁是一種症狀而非一種疾病,可能出現在任何年紀。根據國內問卷統計,35歲以上女性有近四分之一(23.9%) ,自述過去一年有尿失禁情形,且隨著年紀比例遞增;55歲以上高達三分之一(32.1%)。此外女性盛行率也是高於男性,如生產數較多、停經後、糖尿病、體重過重,風險較高;男性如有攝護腺疾病則有較高尿失禁風險。 為什麼會尿失禁?   尿失禁依照發生原因,約略分成三型,其中壓力型最為常見。通常與骨盆腔結構鬆弛加上腹壓升高有關,易發生於產後、長期憋尿與便秘、停經後荷爾蒙分泌不足,以及因攝護腺疾術後病人。急迫型尿失禁又稱過度活動性膀胱,可能是神經受損、尿道感染發炎、藥物因素或心理因素,造成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縮,常以頻尿或夜尿來表現;溢流型是由於藥物、手術、腫瘤或神經病變,導致膀胱鬆弛、無法收縮,使得尿液過量蓄積、超過負荷而溢出。
如何治療?
  尿失禁的治療在看診前先作自我評估,工具包括問卷、小便日記;可尋求家庭醫學科、泌尿科及婦產科醫師幫助安排進一步檢查。第一線治療常以非藥物介入為主,調整生活作息,如限制1天水分攝取(1500cc到3000cc)、體重減輕、增加纖維攝取等;也可作訓練改善症狀,如凱格爾運動-想像尿道口或肛門口鎖緊感覺,來訓練骨盆腔底肌肉群。行為治療,如膀胱訓練-有尿意時延長去上廁所的時間,對急迫性尿失禁有幫助。許多高齡者平常多重藥物使用,治療前要排除是否為藥物導致的症狀;症狀若持續,則可加上藥物治療或物理性治療,如電刺激治療及生理回饋治療;症狀嚴重者,可考慮手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