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農是為著恁。 7,969 個讚 · 32 人正在談論這個。透過分享來掌握農業資訊,期待台灣農業跳脫傳統,以科技+知識加值轉型,發展屬於自己的產業特色。
貼文
物聯網打造臺灣新科技農夫
分享 豐年雜誌
物聯網打造臺灣新科技農夫<br> 文圖/江昭皚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  本文將介紹說明臺灣大學研究團隊將物聯網/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應用於農業上的兩個實例。 一、 智慧型害蟲監測網與害蟲生態模型分析… 更多<br>  臺灣之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農業發展,但是這樣的條件也相當容易孳生農業害蟲。以農委會目前現行的傳統蟲害防治與調查方法,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且無法即時得知蟲害發生時的時空與環境條件,抑或是耕種地在偏遠山區又更加因交通與天候狀況而使得監測人員無法前往調查與收集蟲害資訊,導致農民往往無法事先得知蟲害大爆發的資訊,進而無法施行有效地預防或防治策略。因此,此項研究結合物聯網、機電整合與農業等跨領域技術,開發出適用於農作地環境條件下執行害蟲調查與環境參數監測之自動監測網與預警系統,改善傳統農業資訊之收集方式,以提高資料解析度,減少人力負擔。  該監測網可分為兩大部分:前端田間監測網路與後端監控中心,為考慮田間原有之設備與配置不易更動以及降低施工成本,因此本研究採用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行動通訊技術與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技術,將監測網佈建於農地收集環境參數(溫度、相對溼度與光照度),並偵測東方果實蠅族群數量,每30分鐘將監測所得的數據回傳至後端監控中心。  這樣的田間監測網路包含改良設計後之東方果實蠅數量偵測裝置,該裝置不僅可偵測害蟲數量,同時亦與各類環境參數感測器、通信模組以及電源供應模組結合成一個感測器節點。田間的感測器節點利用前瞻的物聯網與WSN技術,自我組織成可進行田間資料感知與傳輸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有別於過去低監測密度的二維面狀監測網。此外,這些設置在農地上均是透過太陽能電池供電可長期地自主運作,不必再另設電源,非常適用於沒有市電供應的田間環境。  感測網將感測裝置所收集的環境參數與害蟲族群數量等田間資訊傳回後端監控中心後,即可開始分析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可利用圖形化的方式呈現,讓農民或是普羅大眾容易了解農地受蟲害的情形。 (全文刊載於《豐年》65卷05期)<br> 訂購請洽:(02) 2362-8148 #218 或harvestm@ms57.hinet.net。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