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林靜儀醫師 溫柔堅定新中二。 203,687 個讚 · 20,400 人正在談論這個。政治工作者,臨床醫師,斜槓寫作與國際醫療、性別平等
貼文
在某個新聞討論串裡看到有人對於近日某前副元首對於某黨黨魁的批評,以"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做評論。 我個人非常討厭"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這句話。 馬先生和王院長的政爭時,有沒有人說:"男人何苦為難男人"或"阿北何苦為難阿北"? 難道以後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和連勝文的競爭,我們會以"男人與男人的戰爭"來敘述嗎? 這是一個台灣社會常有的分類法;男人競爭是合宜的、有道理、爭取公眾利益的;女人競爭必然只是因為私人恩怨的勾心鬥角。 再延伸一點來看,台灣媒體報導男消防隊員時通常取材是以"勇敢、奉獻"這一類的角度,報導其英勇事蹟;但是女性消防隊員上新聞常常是因為她是"正妹"...即使她也有勇敢奉獻的事蹟,最後還是要以"正妹也是有專業"或是硬要加一個"小姑獨處,有待嫁女兒心"… 更多這類結論。好像男消防隊員不會想要交女友,女消防隊員重點是其女兒身(心)而不是其專業。 女性政治人物在台灣還是較為少數,這也是常為人詬病的"婦女保障名額"一直未能爽快廢除的一個原因;我們還沒有達到實質平等之前,只好先設計不平等的保障措施(請參考CEDAW公約)。或許我們
可以從社會與媒體評論中,看見隱藏的性別刻板。 並不是參政的女人不能被強調其女性身分,而是為什麼我們在其參政的時候要特別舉出其女性(生理)身分? 是因為她的生理特質能夠讓他對選民有更好的同理心?還是她的生理特質有什麼必須在參政過程被特別關注? 就像我們會有"女強人"來形容事業有成就的女人,我們卻不會稱這樣的男人叫做"男強人"一樣。這樣的語言與態度,隱藏著我們所以為理所當然但實際上是性別偏見。 把政治人物的鬥爭或是路線之爭,窄化成"女人與女人的戰爭"、"女人為難女人",這種用生理性別一次打死,完全忽略其他真正背後可能的資源爭奪、政治路線等等意涵;說的難聽一點,是故意把女性政治人物的爭端丟進"兩隻小動物在打架"這種層次,是一種非常歧視的態度。 歐巴馬和希拉蕊競爭總統候選人、朴槿惠和文在寅競選總統,難道可以簡單認為是"男生欺負女生"或是"女生恰北北打男生"這樣嗎? 請不要幼稚化了女性的參與政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