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台北市。 24,124 個讚 · 324 人正在談論這個 · 51,585 個打卡次。 ●臉書使用注意事項● 貼文回應和訪客留將內容若出現以下情形之一者,逕予以刪除。 (1)挑釁、謾罵、非理性之言論 (2)轉載未經查證之報導...
貼文
秋季講座第六場陳熙遠教授主講「『與眾樂樂』——麻將文化的前世與今生」… 更多   說到「麻將」,在華人社會中,雖不是人人皆會,卻幾乎是家喻戶曉並且廣受歡迎的休閒娛樂遊戲。學者們稱其為市井的「小玩意」,但卻不時成為士林「大傳統」中種種政治與文化論述所關注的議題。可見「麻將」的感染力與持久影響力,實值得歷史學者們深入研究探討。今年秋季講座壓軸場便有請鑽研明清社會生活議題有成的陳熙遠教授於10月16日週末午後蒞館主講「『與眾樂樂』——麻將文化的前世與今生」,為大家解說「麻將」的歷史源流,並分享「麻將」與中國文化傳承的微妙關連。   主講人陳熙遠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聯合學程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北大學合聘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兼任教授。研究專長為明清史,近代中西宗教思潮與文化交流、國家祀典與民間信仰、以及明清以來的日常生活與禮法秩序。特別著力於透過明清檔案的考掘,配合相關官私文獻志書,進行各類議題的探索。編著有專書《皇帝的第一道與最後一道命令》、《天朝大慶:皇清盛典》、《覆案的歷史:檔案考掘與清史研究》、《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等;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一開場陳教授便引用了清代文人張潮《幽夢影》書中曾言:「如何是獨樂樂?曰鼓琴;如何是與人樂樂?曰弈棋;如何是與眾樂樂?曰馬弔。」說明「麻將」的前世,實為「馬吊」。接著為大家考證「馬吊」這種遊戲約成型於晚明時期,一種從民間出發的小道遊戲,因為極具感染力,如何從「閻閭」一路攀越階級、身分到「閥閱」,甚至跨越性別的藩籬到「宮闈」、「閨閣」,所向披靡,儼為眾樂同歡的全民運動!… 更多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