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屏東縣。 28,016 個讚 · 264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40,105 個打卡次。隨著時代的變遷,台灣原住民族逐漸認知族群文化保存的重要性,遂在族群領袖及各界有識之士之建議下,終於開啟政府設置原住民戶外博物館的文化園區。
貼文
【 那個原民好藝術 】TAKE.08
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工作者|人物介紹系列
藝術家|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Amis / Pangcah
---------------------------------------------------
關於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更多 在當代原住民表演藝術工作者中,阿道.巴辣夫.冉而山的經驗,是一道特殊的弧線,從集體性的文化身體到個人性的哲思身體,從原舞者到國際行為藝術節,阿道的身影在不同的表演場域中逕行穿梭,其藝術生涯某種程度亦映照出台灣原住民表演藝術的發展歷程。 阿道於太巴塱成立「冉而山劇場」,順延著共同生活、集體創作的路徑,在「升火.祭場.阿搭望-原住民『成人』表演藝術研習營」所開展的平台中,阿道將成員於研習營中發表的個別作品進行銜接與編整,成為《Misa-Lisin彌莎.禮信》劇作,並以此劇參與2014年的愛丁堡藝穗節,以及2015年的外亞維儂藝術節。 泥巴與鏡子,是阿道近年來在行為創作中反覆使用的物件,這些物件伴隨著阿道在不同場域中的重複使用,已成為近乎個人簽名的語言。 塗抹於表演者、鏡面或舞台表層的泥巴(或遍灑的清水與小石塊),讓舞台上的動作自然轉化為失衡的滑動與抹拭,貼身近土的慾望始終存在著。 捧在懷中或高舉於頭頂的鏡面,則彷彿是在渾沌中剛剛被劃開的眼與光,當下的實存性被辯證性地映照出虛像的維度,在現場與鏡影之間,究竟哪一方才更如幻似夢,阿道並未給出清晰的表態。 更多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關於個人獲獎、展覽經歷與作品集
連結官網知道更多 https://www.tacp.gov.tw/CulturalArt/Artist
個人臉書認識更多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837250945 --------------------------------------------------- 【 那個原民好藝術 】TAKE.09
下集待續!與您分享與支持更多的原民藝術好咖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喔!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