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頁
- 柯文哲, 台北市。 1,993,415 個讚 · 60,128 人正在談論這個。 ECMO,外科重症,臺北市長,興趣是建立制度解決問題
- 貼文
-
路名,不只是路名。 一座城市的路名,建構了城市裡生活的人的記憶與認同。任何路名的命名或更改,蘊藏了不同的文化意涵與權力關係。 為什麼明明生活在台灣,卻有那麼多取自中國省份、城市的路名呢?寧夏、天津、南京、長安、杭州⋯在高舉反攻大陸的時代,這些路是很多人心靈寄託;但時至今日,卻缺少與在地的連結,讓年輕一輩彷彿被淹沒在陌生的城市裡。… 更多 臺北改過路名,像是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還有「塔悠路」,原本是堤防外的泥土路,在基隆河截彎取直後取名撫遠街,但因為跟舊撫遠街同名,容易混淆,經過里民投票後改名成功,以紀念曾在當地生活的塔塔悠社,也是台北市第二條以台灣原住民命名的道路。 其實,道路改名困難度高,為了避免政府片面決定造成民眾困擾, #台北市道路命名作業程序,明確規定 改名需要該區 #五分之一的建築物所有權人提案、 #超過四分之三以上的建築物所有權人同意,才能報請市政府提市政會議,再送市議會。茲事體大且曠日費時,所以我才希望藉由倡議的方式,促進社會討論。 路名不只是路名,路名可以保留當地歷史,讓土地的故事代代相傳。讓老一輩的記憶有了歸宿,新一輩的年輕人有進一步了解土地的機會。 以台灣為主,以民眾為本。要不要改、如何改?都可以討論,藉由討論讓我們深入思考,如何讓臺灣更在地、更有主體性。期待有一天,當我們走在臺灣街頭,看著路名,不再感到困惑迷失。
- 留言
-
-
陳泓維
不然改成私菸路 超買街 分租巷 大腸花紀念公園 台灣價值紀念館 這樣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