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保育教育館, Chichi, T'Ai-Wan, Taiwan 。 18,628 個讚 · 753 人正在談論這個 · 28,637 個打卡次。認識台灣生物多樣性寓教於樂的場域 星期二學生免費入館
貼文
分享 張永仁
尊重生命乎 拍照是我養家活口的職業,自認為採集標本是我對昆蟲領域的額外『貢獻』。因為太辛苦了、體力差了,加上財力有限,所以近年的貢獻很少。… 更多 以我的經歷而言,沒有採標本、做標本,一些沒有完整分類圖鑑的昆蟲,就無法完成身分的確認。大家應該知道,我的圖鑑中難免都有錯誤,但很多人不知道,為了減少錯誤,我做過許多標本,以前常分批送到國內分類學者手中,之後還會被拆下生殖器,鑑定身分後歸還,少數標本還會被對方留置、典藏,作為日後的研究素材,甚至在論文中留下一筆資料;有些標本當年還是坐過飛機出國,等國外分類學家在標本籤上寫上名稱,這些標本才又坐飛機回國的;當然也有少數昆蟲標本出國遊學,輾轉多手後就不再回國,失蹤了。如今,我再次偶有出版昆蟲書籍的機會,行有餘力時,開始又會採集昆蟲,就算不親自製作標本,至少會把牠們冰在冷凍庫中,等適當時機會將牠們交到更適宜的人、地典藏,為台灣的基礎資料建檔,略盡微不足道的一己之力。(特別強調行有餘力,假如我能力很強、體力很夠、時間很多,真巴不得每次拍完照都能多採一堆標本凍下來,就算沒有交到專業分類學者手中,我也會通通送給林試所或科博館永久典藏。) 平心而論,數位時代中拍個照、上網查或問人,比以往沒有圖鑑的年代,必須做好標本看文獻、查檢索表容易太多了,所以現今很多人以為反對採集、製作標本是理所當然,更不自覺會極力質疑多做標本的正當性與必要性。我不是專業的分類人士,但是我知道國內的分類專才太少了,做標本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學問,對絕大數的人吸引力極小,更不應該有意無意的減損他人對標本採集、製作的熱忱或鼓勵(我不是說一心只想抓最大隻的某甲蟲那類膚淺者)。 … 更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