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柯文哲, 台北市。 1,993,415 個讚 · 60,128 人正在談論這個。 ECMO,外科重症,臺北市長,興趣是建立制度解決問題
貼文
今晚,和大家談談 #社會住宅。
   
早期在與社區辦說明會的時候,多的是火爆場面,抬棺抗議的、撒冥紙的、還有承辦人員遭打傷的,因為長期以來, #平宅、#公宅 早已被貼上 貧民窟的標籤,附近居民會擔心影響環境、治安,打壞房價。
   
儘管後來平宅、公宅改名變成「社宅」,但一般人的理解,只是換湯不換藥。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我們必須先撕掉標籤,否則社宅無論走到哪都會面臨無盡的抗爭,很難跨出關鍵的一步。
  
然而 #… 更多去標籤 遠比想像中難上千萬倍。首先,社宅的設計規劃必須符合城市美學、要納入更多公共設施,體貼住民的居住需求,像明倫社宅就是 #第一個擁有非營利幼兒園的社宅、它還有綠地、有公園。我們一定要先提升社宅的質,讓居民多元化,讓青年、長者、原住民、新住民、低收入戶或一般戶都願意來混居,才可能真正提高量,進一步,改變居住文化。
   
邁向居住正義的同時,我也堅持財政紀律, #不債留子孫。都市發展局負責規劃蓋屋,要有自己的帳本,自負盈虧。社會局另外再編社會福利預算,規劃對弱勢族群的 #租金補貼,依照收入和每戶人口數,每戶補貼3000到11000元。目前光是租金補貼,每年就編列一億以上,社宅要達到社會照顧的初衷,我不曾拋棄。 「務實」始終是我堅持的價值,每間社宅的造價成本不同、地段不同,不是單以坪數來定價的齊頭式平等,社宅的興造一定要考量 #永續經營;才能在全臺北穩步的蓋下去。
   
其實,在這麼多、這麼熱烈的討論中,我相信臺北的社會住宅已經跨出關鍵的那一步,做的不夠好,我們會檢討;儘管從「住宅商品化」邁向「住宅社會化」,是一條很新、很難走的路,但請放心,我們會繼續走下去。
圖片
留言
  • Chch Lai
    不是做的不好,
    而是一開始解釋政策時說明的不完整就會造成困擾,
    但會檢討就好。

    📌 弱勢族群有租金補貼要先講… 更多
    📌 申請補貼時有ㄧ站式服務要講
    📌 那個四萬房型有含基本家庭設施要講
    📌 廁所是免治馬桶要講
    📌 日照作業中心
    📌 樓下有托嬰托幼中心要講
    📌 浴室採乾濕分離
    📌 還有附加幼兒園要講
    📌 頂樓有空中跑道要講
    📌 頂樓有屋頂農園要講
    📌 手機透過app可操控部份設備

    這個公宅有太多令人驚艷的事物可以講。

    加油!
    繼續堅持做對的事。

    看到沒在做的,
    檢討做最多的,
    這社會到底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