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 台南市。 9,370 個讚 · 51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5,542 個打卡次。臺南縣政府於94年11月28日成立的「黑面琵鷺管理及研究中心」,自98年12月1日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接管後,改名為『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緊鄰七股黑琵賞鳥亭,為生態推廣場域。
貼文
水鳥足旗的秘密 是否曾在西南沿海的沙洲、鹽田或塭堤上看過一群水鳥?只知道灰啞啞的,卻又不認識的經驗。的確,小型水鳥的辨識並不容易,尤其是來台灣度冬的鷸鴴類水鳥剛好是非繁殖羽色,整隻背部灰灰肚子白白,乍看還會以為都是同種的水鳥,但仔細觀察一群可以發現裏頭包含不只一種水鳥。基本上可以從身形大小、體色、嘴喙長度和彎度等特徵來著手觀察。 其中,黑腹濱鷸(Calidris… 更多 alpina)是來台度冬的常客,在每年的九月至隔年的四月都能見到牠們的蹤影,偏好在沿海的泥灘地覓食,冬季的非繁殖羽色雖然沒有那麼艷麗,也看不到牠肚子上好似貼著狗皮膏藥的黑肚子,不變的特徵是有著彎彎的嘴以及短短的腳。在廣大的泥灘地上看著大群的黑腹濱鷸覓食是相當療癒的一件事,每隻長途跋涉來到台灣拼命低頭覓食,只要稍有驚擾,就會整群漫天飛舞,用壯觀來形容也不為過。 突然,在一大群黑腹濱鷸中看到了其中一隻的腳上有像是旗子的東西,上面還有英文和數字,原來這是足旗,是研究人員為了要瞭解水鳥遷徙路線所繫上的,各個國家所使用的足旗顏色並不一樣,可以區分是由哪國所繫放的水鳥,由受過訓練的繫放人員確保鳥類不會受傷的情況下為牠繫上足旗,藉由目擊來回報牠所被發現的位置及國家,能讓研究人員知道牠的遷徙路線。 北起西伯利亞,經中國、韓國、台灣、越南,一路往南到澳洲、紐西蘭的東亞澳遷徙線(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現今有許多的水鳥們面臨到棲地破壞和減少的生存壓力,水鳥所需的泥灘地和濕地正快速地流失當中。例如中國沿岸城市發展下開發了許多海岸及泥灘地,廣大的濕地遭受填平變成陸地,以及海岸線受到消波塊堆放和水泥化的危機,都是造成常見水鳥族群數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台灣作為許多水鳥的度冬地和過境時中繼站,但環境的變化和棲地喪失已經逐漸影響到牠們的生存,除了研究人員所做的族群監測,更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這些小小的水鳥們,守護牠們在台灣沿海棲息的泥灘地及濕地,下次有機會觀察水鳥時,別忘了看看牠們腳上有沒有足旗。 在台南市將軍區沿海泥灘地發現這隻編碼00U綠藍旗的黑腹濱鷸,是來自於中國江蘇省東台市條子泥濕地所繫放的喔! 東亞澳遷徙線水鳥觀察記錄回報網:
http://resights.birdband.org/index.php?
尋旗、覓環、賞水鳥 - 水鳥足旗回報台灣版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wsg.taiwan/permalink/888408217900176/
圖片
留言
  • Elsa Chen
    在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1以里處,有賞鳥觀景台,最近是賞黑面琵鷺的好時機,非常感謝許多志工帶著望遠鏡,免費讓遊客近距離看見鳥兒們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