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全民國防教育專頁, 台北市 北安路409號(Taipei, Taiwan) 。 16,243 個讚 · 18 人正在談論這個。熱愛國家 支持國防
貼文
中華民國遠征軍丹心千古 悲壯戰史英烈典範 國軍先後兩次派兵入緬作戰,在盟軍協同下展開對日作戰,打通中印公路。自此美國援華物資,經由中印公路,源源不斷運往我西南抗戰大後方,奠定我對日抗戰勝利成功的基礎。也因滇緬戰場的反攻,牽制了大量日軍,使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反攻得以順利推進,成為同盟國獲得最後勝利的重要因素。 國軍入緬作戰歷經3年有餘,其中以仁安羌之役與密支那圍攻作戰最具代表性。民國31年4月16日,英軍共7千多人,遭日軍包圍於緬甸仁安羌數日,瀕臨全殲之危。英軍不斷求援,新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衡量當時戰況,指揮劉放吾團長所屬第113團趕赴馳援,以該團不足千人兵力重創數倍優勢日軍,成功解救英軍7千餘人及英美傳教士、新聞記者等5百餘人,締造國軍揚威異域的「仁安羌大捷」。 … 更多 因仁安羌救援盟軍的功績,孫立人將軍榮獲國民政府頒授四等雲麾勳章,英國授予帝國司令勳章和美國授予豐功勳章;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曾親赴美國芝加哥會見113團團長劉放吾將軍,感謝他在緬甸仁安羌解救英軍,另當時參戰的英國上尉費茲.派翠克,也因劉放吾團長所屬第113團馳援獲救,近年多次來臺表達感謝。 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初期贏得勝利,隨後在日軍優勢火力下,盟軍整體戰況急轉直下,部分遠征軍循滇緬公路轉進返國,一部分遠征軍則被迫取道緬北杳無人煙的野人山轉進印度。官兵進入山區後,翻越窮山惡水,並與毒蛇猛獸、飢餓天災抗衡,沿途死傷慘重。 遠征軍轉進至印度後,移駐比哈爾省的蘭伽營區整編,更名為「中國駐印軍」,由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任總指揮,計有新1及新6軍,並下轄新編22、30及38師等部隊,經過密集整訓,於32年10月進入緬北展開反攻,第2次入緬作戰,共計投入兵力約12萬餘人。其中密支那作戰,尤為慘烈艱苦,費時2個多月,殲敵2千餘名。這次戰役中,美軍麥瑞爾准將指揮第「5307」支隊配合參與作戰。現今美國突擊兵部隊隊徽上仍保有中華民國國徽,以紀念當時與國軍併肩作戰的光榮歷史。緬北反攻期間,殲滅日軍約5萬人,收復緬甸土地約13萬平方公里。 駐印軍反攻緬北時,由陳誠任司令長官(後由衛立煌接任)於雲南境內組建20萬遠征軍,指揮第11及20集團軍,下轄第2、6、53及54軍等部隊,策應駐印軍反攻,於33年5月11日自保山出擊,強渡怒江,翻越高黎貢山,反攻滇西。先後攻克騰衝、松山、龍陵等重鎮,歷時8個多月,殲滅日軍2萬餘人,收復滇西國境3.8萬平方公里,綜觀戰役全程,中華民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約10萬餘人。 來源:軍聞社記者林宜慶
留言
  • 王石朋
    國防活動與訊息盡在全民國防南沙研習營粉絲團,歡迎您的加入,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NanshaTa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