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頁
- 台灣基進, 高雄市。 250,248 個讚 · 10,956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648 個打卡次。台灣基進官方粉絲專頁。
基進,即「基本又進步」之意。我們是一個堅定抗中、堅守台灣獨立立場的年輕政黨。
- 貼文
-
震撼戰局!烏克蘭擊毀俄控區登陸艦 繼在赫爾松機場突襲俄軍指揮部、在基輔西郊擊退俄軍,烏克蘭軍方今(24)日發布推特,在俄軍佔領最穩固的南部戰線、正被俄羅斯控制的別爾江斯克(Berdyansk)港內,俄羅斯黑海艦隊排水量達4000噸級的大型登陸艦「奧爾斯克號」(Orsk)被摧毀,另外兩艘登陸艦則受損逃離。 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爾亞爾(Anna… 更多 Malyar)指出,被摧毀的「奧爾斯克號」可載運20輛戰車、45輛裝甲運兵車以及400名傘兵。 目前尚不清楚烏克蘭攻擊俄軍登陸艦的武器為何,但有猜測應該是地對地導彈所為。 這次的攻擊對戰局走勢、烏克蘭的反攻,與對台灣的借鏡都有非常大的指標意義。 俄軍登陸艦受襲的別爾江斯克,距離最近的烏克蘭控制區也有百餘公里!(70公里外正被圍城的馬里烏波爾應該沒有能力執行這場攻擊),烏軍能夠在俄控區的中心地帶發動精準襲擊,代表: ➤烏克蘭保留大部隊實力的戰術漸顯成效。烏俄開戰後,烏克蘭不在平原與俄羅斯裝甲部隊野戰,退踞大城市、中西部腹地固守保存實力,奉行「藏」跟「拖」,游擊式的精準反攻讓俄軍盡顯疲態。 ➤烏克蘭仍保有一定程度的空中力量,正在等待情報與時機給予侵略者精準打擊。俄軍不只沒有摧毀烏克蘭的遠距火力,反而因身處佔領區核心區域就對空防大意了。 ➤現代兩棲作戰難度之大。俄軍以為佔領烏克蘭沿海地帶就能讓兩棲登陸作戰高枕無憂,這樣的戰術思考已然過時。 俄羅斯在海陸空全面掌握的南部戰線,「最安全的地方」都打成這樣,解放軍恐怕要嚇出一身冷汗,大幅度調整攻台計畫。以這次俄羅斯佔領別爾江斯克附近數百公里腹地都能被打擊的經驗,要佔據台灣港口進行安全的登陸作戰,必須發動前所未有的火力覆蓋、幾乎控制整個台灣西部的腹地才可能達成目標。 在此前提下,還要完全癱瘓台灣的海空軍力量、遏止美日海空軍靠近馳援、防止情報走漏、完全不顧解放軍死傷數字。台灣的每一寸土地可是與烏克蘭不同,完全沒有與中國有陸路連結,俄羅斯以陸軍進佔港口的戰術在台灣基本不可行,可見達成安全的登陸作戰難度之大。 在中南海每日幫中國高層分析俄羅斯戰況的解放軍參謀們,可能很煩惱要怎麼向習大大說明囉。
- 留言
-
-
李洪彬
@{Jack Regan Kaku|jackregan.kaku}
-
Jack Regan Kaku
俄高官一個個失蹤?
國防長自 3月11日至今不見人影 ?俄問題越來越大了!
-
高魁尋
掙扎這些小勝利是因為核彈還沒上場
-
Yuting Nft
沒源頭打擊是沒用的啦。俄羅斯本土一點損傷都沒有
-
Joseph Chen
其實整個烏克蘭早就被訂標了。
只要碼頭工人跟烏軍打通電話,中正路口與南門路,左上角。 或者是第16號碼頭的左邊。
我想這樣已經夠了
-
Vergil Wei
當國民黨人在台灣消失後,台灣就很難出現像「烏克蘭被俄羅斯軍武入侵」的狀況。
台灣國安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共駐台支部:中国国民党」
-
Lisa Lee
👍👍
-
陳俊洋
結論:台灣也該擁有核彈!恐怖平衡,才不會讓人長驅直入
-
王秀霞
大快人心
-
黃俊傑
感謝🙏台灣海峽
-
陳家丞
就是把大牌留到後面再出的戰略
-
耳機
攻擊的武器為SS-21
-
吳銘家
哈哈哈哈。笑死人
-
劉國城
其實台灣是否要考慮的是已經入境們內應?
-
Mickey Tsai
烏軍抗敵意志真高
-
Cho Charlie
所以才會有國民黨
和民眾黨被扶植~
-
정장
好棒!!!!舉世歡騰的好消息!🤩🤩🤩👍👍👍
-
May Kao
天佑烏克蘭
-
Lenny Lin
衛星定位系統幫助烏軍全力大反撲
-
張英豪
烏克蘭比台灣強太多了,
-
Vergil Wei
台灣最大的國安危害來自國內的「中国共產党台湾支部:中国国民党」,有這個中共協力群在台灣,中共就隨時有可能發動武力攻台。
所以國安單位應將這群人列冊,當中共集結準備發動武攻台灣時,政府應立即大抓捕這群協力人群集中關押,若有反抗可當場以通敵現行犯槍決。
-
Philip Liu
科技,軍備,金融及兩國論固然是因素自我民族認同母語使用保護也是因素之二!民進黨執政以來被動式的母語保存應該改善成為激進式母語推廣及保護以取代過去為殖民者的語言(日文,漢文及英文)主動式的推動
-
HY Lai
超強的👍所以遼寧號是不是……
-
歐吉桑
從基層到高層還是有很多在台Gmd ,一開戰先摧毀境內LG 勢力,祭旗!
-
Hayato Hung
在想說是不是海王星飛彈
-
Dave Chen
應該是拿到遠程導彈了
-
A Mei Yeh
中共登陸台灣的難度是地獄級的
-
台灣基進
https://www.google.com/amp/s/news.ltn.com.tw/amp/news/world/breakingnews/387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