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三軍總醫院, 台北市。 17,012 個讚 · 963 人正在談論這個 · 168,732 個打卡次。醫院
貼文
… 更多本院於107年8月22日辦理醫療成果發表會,由皮膚科部主治醫師江建平主講,本次談論主題為『色素異常性皮膚澱粉樣變性症之最新相關致病基因發現』,由本院皮膚科部王偉銘教授所領導江建平主治醫師及中研院陳垣崇院士、鄔哲源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合作,首度揭開人類「色素異常性皮膚澱粉樣變性症」的病因,他們針對這類病人進行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發現了色素異常性皮膚澱粉樣變性症是由於GPNMB蛋白缺失所導致的自體隱性遺傳疾病,本研究成果已於2018年2月1日刊載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人類遺傳學期刊》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中。 色素異常性皮膚澱粉樣變性症 (Amyloidosis cutis dyschromica; ACD)是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性症的一個罕見而獨特的亞型,其徵狀是在皮膚出現廣泛的色素沉著及色素脫失的斑點,伴隨輕微或無皮膚搔癢症。通常在青春期前發病。本院過去曾經有一位25歲男性自八歲起在全身皮膚出現廣泛性色素沉著及色素脫失的斑點,並造並未侵犯其臉部、手部及腳掌。他的姐姐亦於相近的年齡十在皮膚出現類似的色素異常。該病患接受皮膚切片,切片報告結果顯示色素沉著的病灶在基底層有黑色素的增加,乳突狀真皮出現色素失調和均質的嗜伊紅性塊狀物質沉積。配合臨床及病理診斷為色素異常性皮膚澱粉樣變性症。 之前文獻推測此病徵可能是自體顯性並且是不完全外顯遺傳,遺傳病因不明。過去診斷此病仰賴臨床症狀與病理組織切片,但近年來此病有突破性發展。本篇研究論文從九個患者個案的家族研究顯示此病徵呈自體隱性遺傳,並且發現每個患者皆是在GPNMB基因帶有雙套(雙等位基因)截斷式突變,包括無義突變與移碼突變。 目前科學發現GPNMB基因在許多組織細胞中表現,並且在黑色素體(melanosome)形成、自噬(autophagy)、吞噬(phagocytosis)、組織修復、凋亡細胞碎片之清除與免疫之負調控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發現GPNMB表現在所有的人類表皮皮膚細胞中,又以在黑色素細胞中表現最高,在患者皮膚中GPNMB表現量顯著減少。GPNMB突變造成的色素異常與澱粉樣沉澱的病徵可能與免疫反應增加或慢性免疫反應、構型錯誤的蛋白堆積、減少對細胞碎片與蛋白堆積之清除、角質細胞退化與黑色素細胞存活有關。此研究拓展了我們對ACD疾病之色素異常與澱粉樣沉澱的瞭解。 希望此重大發現可以對於色素異常與澱粉樣沉澱的致病機轉與未來治療方向有突破性發現來嘉惠病患。 (轉載聯合新聞網報導相關內容)
超連結 UDN.COM

台灣之光!本土醫學研究基因 解密出罕見皮膚病成因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台灣研究團隊再次向國際展現醫學實力,由三軍總醫院及中研院合作,推翻過去文獻推測,找出罕見疾病「色素異常性皮膚澱粉樣變性...
留言
  • 國防醫學院(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
    img: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39.1997-6/70047497_2417680231810536_2506821610078470144_n.png?stp=cp0_dst-png_s110x80&_nc_cat=1&ccb=1-5&_nc_sid=ac3552&_nc_ohc=C0uotXUy14EAX-5gLJM&_nc_ht=scontent-tpe1-1.xx&oh=00_AT8uDh0yzNcS-oGX4NQt94BBo66l5Wze2CnryAF31GUqBQ&oe=624B07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