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 台北市。 750,955 個讚 · 319 人正在談論這個 · 478 個打卡次。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的圖樣由一個笑臉及台灣地圖所組成,台灣地圖代表�
貼文
【#MIT產業行腳 #產業聚落發展歷史】
  
鶯歌陶瓷213年,到底是怎麼開始的?發生了些什麼事?🤔🤔🤔
  … 更多
1804年(清嘉慶九年),福建泉州府惠安縣磁灶人吳鞍渡海來台,在鶯歌大湖兔子坑從事陶業生產,不久發生了學校歷史課本上都有寫「泉漳械鬥」,不得已搬到附近的崁仔腳地區,輾轉遷移到現在的尖山埔。到此後,吳家族人吳岸、吳粟也來到鶯歌,加入製陶陣容,讓吳家陶業紅極一時,更開啟鶯歌歷經三朝、長達200多年的陶業盛世。吳岸引進泉州系統的製陶技術,以傳統手拉坏和蛇窯柴燒製陶為主,所以清代鶯歌製陶以柴、煤為原料,採用蛇窯、目仔窯等傳統燒窯,出產瓦、缸、磚、陶質碗盤。生產規模較小,產量也很有限,而且多是質地較差的粗陶。
  
1913年,日治時期🇯🇵️政府為了控制及輔導台灣的產業,頒佈《產業組合法》,要求各地方相關產業要組織「同業者組合」。從此以後,組合的力量即介入陶業的經營,1917年起陸續成立了「鶯歌信用組合」、「尖山陶器組合」及「尖山陶器生產販賣組合」等,打破了吳姓家族壟斷的局面,經營管理合理化後,1929年起鶯歌更成為台北州主要陶瓷生產地。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迫使日本人宣布「台灣工業化」,鶯歌也逐漸引進資本化、專業化與機械化的生產方式;1939年引進日本「四方窯」,這種方正形的窯以煤炭為燃料,升溫容易,陶器可均勻受熱,大大地提高鶯歌陶瓷的效率與品質,踏出鶯歌窯業現代化的第一個腳印。
  
1945年,台灣光復🇹🇼… 更多
圖片
留言
  • 莫栽花
    不可否認,鶯歌陶瓷確實沒落了,政府無心企業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