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林靜儀醫師 溫柔堅定新中二。 203,687 個讚 · 20,400 人正在談論這個。政治工作者,臨床醫師,斜槓寫作與國際醫療、性別平等
貼文
健保署不要嘴硬。做事。 今天看到署長親上火線投書「金牌教練放心 沒有28天住院限制」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40174 ,事實證明我日前的呼籲,還有私下跟衛福部的溝通,依然撼動不了政府粉飾太平的習性。因為是金牌教練,所以放心住院,其他病患呢? 再找一個比較有力的立委或官員來陳情,健保署就再寫一篇「請XXX 放心住院 」嗎?… 更多 健保署,不要掩蓋事實。不要掩蓋醫師因為超長住院會被檢討、被核刪,所以要控管住院日的事實。 不要掩蓋過去20年健保所謂分級醫療只是嘴上說說,下轉配套和社居居家醫療完全缺乏的事實。 不要掩蓋政府一邊跟民眾講得很好聽,一邊從給付方式對醫療院所動手腳的事實。 昨天質詢衛福部此案,薛瑞元次長自己也表示,缺乏下轉配套,缺乏社區復健資源,缺乏居家照護模式。 讓家屬和病人因為「回家之後不知道怎麼辦」,只好想盡辦法在各醫院急性病床之間流浪,讓病患為了一天可能是一小時的復健治療,躺在急性病房,冒著院內感染和因為無法回歸生活而更加失能的風險,對嗎? 讓醫療人員一邊需要收治急性病患,一邊需要幫忙想各種理由讓慢性復健病患留在急性病房裡,對嗎? 分級醫療制度和樽節醫療資源,是可以用「你放心,只要醫師想得出理由,就讓你一直住」的態度嗎? 我不是針對教練和他的家人。他可能有病情需要,必須長期住在醫學中心的急性病房,我們不是主治醫師,不容置喙。但是,每天在醫院裡,擔憂著「要我出院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辦」的病人們呢? 我一再要問健保署,讓應該早日回到社區、居家復健、賦歸生活復健的個案和他們的醫師們,因為缺乏好的慢性照護模式,想盡辦法留在大型醫療院所,健保署只需要出來說「不會不會,沒問題,醫師說可以住就可以住」,這樣嗎? 我可以了解20年之匱乏不可能一蹴可及。你們再厲害,再有心,也不可能立刻生出社區慢性照護和支持系統,也不可能立刻建立社區復健和居家協助。 但是你們不可以一點願意改進的態度都沒有!!!!!! 昨天薛次長在質詢時答應我,三個月內研擬出重大創傷後或中風患者,病情穩定之後,下轉以及社區復健和居家照護的模式。沒有辦法全面做,但是至少有幾個試辦或是專案。讓整個國家,包括政府和醫療界和民眾,都一起來思考怎麼樣的急性照護後慢性復健模式,是可以讓患者遠離失能,不須停留在急性醫院,早日回歸社區復能的。 不要再掩蓋事實,把一個早就該規劃的制度,當成個案滅火來處理。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