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台北市。 24,124 個讚 · 324 人正在談論這個 · 51,585 個打卡次。 ●臉書使用注意事項● 貼文回應和訪客留將內容若出現以下情形之一者,逕予以刪除。 (1)挑釁、謾罵、非理性之言論 (2)轉載未經查證之報導...
貼文
「趨勢經典文學劇場─采采詩經系列講座二:詩經:傳唱了三千年的民歌」活動紀實 為推廣閱讀經典作品之風氣,本館與趨勢教育基金會於106年5月至6月合作舉辦3場次采采詩經系列講座活動。依次邀請祁立峰及陳茻、楊照、孫維新等學者,分別自個人所學與專長領域,以詩經為主題,與讀者們分享詩經的文學用途、歷史起源以及天文知識。… 更多 本系列講座第二場活動於5月21日(星期日)下午2點在本館文教區B1演講廳舉辦,由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楊照(作家、歷史學者)為在場約500位民眾分析《詩經》裡的歌謠是什麼人在什麼情境下創作詠唱?三千年前黃河畔的住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唱著什麼樣的歌謠?剛剛擊敗殷商取得天下的周王室,為何要派遣使者四處採集民歌?歌謠被記錄下來之後,人們如何利用它在不同的場合裡傳情達意?為什麼這些庶民之歌居然成為古代政治家與外交家的必備知識?三千年後的現代人,為何應該、又應該如何欣賞這些上古民歌?現場民眾在楊照講座帶領下,穿越三千年的時空回到黃河流域,回歸詩經原始面貌,看中國文字的系統如何從甲骨文這般神祕的符碼,變成可以拿來記錄語言。詩經內容的價值在於,瞭解當時的語言、記錄人們如何看待自已的生活、當時的人如何唱歌以及唱了什麼?即是當時人們面對生活各種情境抒發情懷之表述,楊照講座現場朗朗「摽有梅」、「關雎」、「采蘋」、「柏舟」等詩,充分反映著周人的生活與想法,從詩經產生的時代環境來予以解讀,開啟了一個更接近原始意涵的面向。我們可以試著摒除傳統的說法與框架,重新認識詩經,詩經絕多數的國風,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用我們現在最細緻感覺,來感受詩經的作品,會讓大家有特殊的感動,活動在餘意未盡中結束,也為下一場活動,埋下了期望開始的伏筆。 本系列講座三,將於6月4日(日)舉辦,邀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臺大物理系教授孫維新教授主講「詩經裡的星空──談上古先民的天文學和宇宙觀」,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圖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