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
國軍歷史文物館, 台北市。 7,419 個讚 · 3 人正在談論這個 · 3,319 個打卡次。已閉館
貼文
本館「飛虎薪傳」特展最後9天!
《血幅的故事》
最早發明使用的「血幅」的,據研究可追溯自第1次世界大戰的英國皇家空軍,他們發給在印度和中東的作戰部隊一種叫「贖金券」(Ransom Note)的卡片,上面印有各種當地語言,寫上若將飛行員安全送回英國哨站,軍方允諾將發給獎金作為報償。抗戰時,外國飛行員們攜帶血幅的方式並不統一,早期美國志願大隊是將血幅縫在夾克前後,但因為常和降落傘摩擦而磨損,也有人把血幅和地圖縫在夾克內裡之中,後期則大多改用絲製,方便摺起收入口袋。
配合血幅,美軍在每次出任務前,還會發給飛行員一個小錦囊,裡面裝有小金條、銀元、日本軍鈔及各種中國當時的流通錢幣,另外再附上一本「指字問答」的小冊子,有常用的中英文句子對照,讓飛行員可以和當地的民眾溝通。… 更多
即使有了血幅和錦囊,在抗戰時救援美軍飛行員仍然充滿困難和危險,例如語言不通; 多數山區的百姓根本沒看過飛機和外國人; 若在日軍佔領區,幫助美軍甚至可能會導致滅村的危險。但我國人民仍然展現出捨己救人的情懷,留下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曾有一名飛虎隊員迫降於雲南騰衝的小山村,在接受完村民的照顧後,向村民說了一句Thank you,讓村民誤以為他的名字是「三克油」,飛行員離開前,特別透過翻譯和村民說以後如果再飛到附近,會在天空中鳴槍三聲表示感謝,從此,只要村民聽到飛機聲和三聲槍響,就會奔走相告,「三克油回來了!留下一段有趣的佳話。
(資料來源:中國飛虎,頁546;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影像檔案,頁240。照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國軍歷史文物館)
留言